21.《蝉》第二课时【统编版八上语文最新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蝉》第二课时【统编版八上语文最新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0 07:45: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蝉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有介绍中国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的,也有介绍动物的。阅读这样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民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通过抓特点、举例证,向人们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形式,井然有序地为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各种特点,让读者感受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法布尔的《蝉》以文学的笔调,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蝉的地穴”和“蝉的卵”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将蝉写得活灵活现,有很强的可读性;毛宁的《梦回繁华》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从社会背景、作者到画作的内容、艺术特点,都进行了条理分明的介绍,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易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有感情的朗读时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对已初二的学生来说,较难以达到。因此需要教师师范朗读,指导诵读。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文章,体会建筑之美。 语言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并学会运用。 思维能力: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学习说明方法的分析。
审美创造: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蝉》的基础知识和说明方法,今天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说明方法,了解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等,进一步体会蝉的形成。 学生思考上节课所学 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学生体会蝉
讲授新课 一、精读细研 1.本文作者在对蝉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客观记录了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修辞手法。 ①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蝉喜欢干燥、阳光多的地方。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②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③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④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⑤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⑥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⑦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⑧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二、合作探究 1.通读全文,思考: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本文具有怎样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①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 ②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③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④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⑤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2.作者从幼虫时期入手介绍蝉的生长过程,为什么 假如把两部分顺序换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能把我们熟视无睹的蝉的成长过程说明得这样清楚明白? 学生交流探究,回答问题,互相补充,体会语言魅力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回答问题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蝉》这种科学文本的“故事性”“叙事性”“生动性”“拟人化”表达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同时增加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 体会课文善用描写及拟人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传神、通俗易懂,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 此环节设计意在结合资料感悟并学习法布尔的科学精神:痴迷的兴趣、强烈的好奇、细致的观察、执着的探索、不懈的追问、深入的思考、求实的精神等。
课堂小结 本文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生动详细的介绍,使读者了解了蝉的生长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 ①蜜蜂属于传粉动物。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传粉动物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宋诗人杨万里《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 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②蜜蜂被称为“自然之子”“人类益友”。研究显示,蜜蜂的体重虽然只有约100毫克,尚不及一滴水重量的一半,但其短暂的一生能够酿造出多达自身重量30倍的蜂蜜。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自古以来,国人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极为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花粉、蜂胶、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 ③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因此,蜜蜂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④目前,地球上已知植物共有22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植物靠自然风传送花粉外,有16万种靠昆虫传粉,其中依靠蜜蜂传粉的占85%。粗略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来传授花粉。 ⑤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传粉,可使作物增产普遍到达10%以上,其中,油菜增产15%—20%,果树增产20%—30%,部分果蔬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传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100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⑥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因子、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质量监测员的角色,是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体现。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异常敏锐的嗅觉,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可以识别出许多种细微的气味。蜂群的数量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多的地方,一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 ⑦同时,蜜蜂的传粉促成了作物的联姻和受孕。这不仅可以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而且有利于提高植物杂交概率,为其杂交进化提供可能,进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说大自然的生物链组成具有神奇的密码,那么蜜蜂就是破解密码的大咖工匠。蜜蜂一旦消失,粮食、棉油、蔬果、木材等植物将无法结出果实种子,也就不再有下一代的繁衍,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崩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粉动物对于人类生存十分重要,它们生产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 B.自然界植物的传粉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风传 粉,一是昆虫传粉。 C.实践证明,通过蜜蜂传粉,能够使农作物生产全部增产10%以上。 D.蜜蜂数量能够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少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不好。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思路,说明蜜蜂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的重要影响。 B.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蜜蜂虽然微小,但它的贡献却很大。 C.第④段中的“粗略统计”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分析不是准确计算。 D.最后一段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在说明蜜蜂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上的粮食只够人类生活4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生态系统最为重要。 B.在蜜蜂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之中,传粉远远比酿蜜对人类要重要得多。 C.与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相比,其直接产值对人类而言已经毫不重要。 D.没有蜜蜂的传粉,自然界的生物链将会中断,这对生态系统将是一场灾难。
课后反思 亮点:结构明确,思路清晰 不足之处:内容略多 课堂教学建议:可适当删减,详略得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