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梦回繁华》【统编版八上语文最新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梦回繁华》【统编版八上语文最新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0 07:4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课题 梦回繁华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有介绍中国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的,也有介绍动物的。阅读这样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民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通过抓特点、举例证,向人们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形式,井然有序地为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各种特点,让读者感受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法布尔的《蝉》以文学的笔调,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蝉的地穴”和“蝉的卵”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将蝉写得活灵活现,有很强的可读性;毛宁的《梦回繁华》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从社会背景、作者到画作的内容、艺术特点,都进行了条理分明的介绍,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学情分析 说明文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对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有简单了解,但是认识不深,进入初中还未接触说明文的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中学习四篇说明文,有助于学生集中把握这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形成阅读此类文章的策略,并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写法。 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学生并不熟悉,很多孩子没有看过这幅画作,有的看过但对作品的艺术历史价值也认识不够,更不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它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历史意义,所以课堂学习前一定要充分查阅资料,在对说明对象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学习文章。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要有效引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注重学习策略的传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个体的长远发展。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文章,体会建筑之美。 语言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并学会运用。 思维能力: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学习说明方法的分析。
审美创造: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 3.品味文章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来,它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被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曾四次被盗出宫、五次进入宫廷,它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幅画吗?没错,正是《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上河图》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能引得无数人为之倾倒。 生:《清明上河图》 以学生的感知为教学起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带着问题进入课文。
讲授新课 一、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2.创作背景 3.字音识记 4.词语释义 二、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4.这幅图为什么叫《清明上河图》?“上河”什么意思呢? 三、精读细研 1.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有何作用?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为什么这样写? 4.第五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并由此说说《清明上河图》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的原因? 5.结合具体内容,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 6.课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 7.课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8.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请结合具体的语句作简要的分析。 9.为什么要用一整段(第2段)来介绍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在写《清明上河图》时,列举《东京梦华录》有什么用意? 2.怎样理解文章题目《梦回繁华》? 学生课下预习,回答问题,加深印象 学生思考问题,互相补充 学生思考问题,进行交流,互相补充,纠错,教师总结 通过细读课文,让学生在把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可以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作者所感知画面的整体特点,而且能够用文中具体的语句加以印证。以此训练学生自主把握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学生用浏览全文和勾画中心句的方法,对课文内容有了全局印象,就能够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 判断说明方法及作用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既可以巩固前面所学,同时也为体味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做铺垫。 结合说明方法的学习来体味文章语言的不同特点,学生学习语言就能由表及里,既直观又深刻。既从表面上结合具体句子看到语言不同的特色,也从内在体会到为什么语言会呈现出这种不同。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京的生活面貌,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汴京(biàn) 拓展(tuò)  题跋(bá) B.擅长(shàn) 跋涉(bá)  竹篙(gāo) C.沉檀(tán)  田畴(chóu) 冗长(chén) D.岔道(chà)  遒劲(qiú)  城郭(guō) 2.根据语境填写成语。 (1)公园里赏花的人们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2)一到秋天,人们都     (形容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地来到此地观赏枫叶。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B.磁悬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两大交通枢纽,全长大约18千米左右。 C.四川广元沉船事故导致15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D.《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 4.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课后反思 亮点:结构明确,思路清晰 不足之处:内容略多 课堂教学建议:可适当删减,详略得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