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梦回繁华》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梦回繁华》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0 08:2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梦回繁华
关于“繁华”你能想到的可能是什么呢?
繁荣、繁盛、繁忙、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纵横、房屋林立、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摩肩接踵、应有尽有、络绎不绝、无所不备……
学习目标
了解《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相关资料;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
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把握其作用,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地介绍说明对象的写法。品味文章语言,把握其既富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学会欣赏画作,提高审美能力。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有改动。北宋末年,社会表面上虽是一片繁华的盛世景象,但实际上内忧外患,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张择端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了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本文就是通过《清明上河图》这一重要文化资料去了解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而且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清明上河图》有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作者说“梦回繁华”。
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清明上河图简介
生字难字
汴梁(biàn) 田畴(chóu) 沉檀(tán) 遒劲(qiú jìng)
枋(fāng) 春寒料峭(qiào) 长途跋涉(bá shè)
舳舻(zhú lú) 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不绝(luò yì)
多音辨析
báo (薄饼) qiàn (纤夫) guān (奇观)
薄 bó (刻薄 ) 纤 观
bò (薄荷) xiān (纤弱) guàn (道观)
2、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唐宋画家题材的变化,引出说明对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的生平及《清明上河图》的作画时间、背景
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大小及内容。
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
《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整体感知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
整体感知
自由读第一部分,北宋汴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空前繁荣
“空前”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北宋时期的繁荣局面是以前没有过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课文讲解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北宋风俗画作品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____________的一幅。
最具代表性
默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
2.《清明上河图》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1.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
每个作家的作品都离不开大的社会背景,作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作家的情感寄托,也就是下文所说的“特殊意义”。作家和作品都具有历史意义,二者不可分离。
2.《清明上河图》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特殊意义
默读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3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4自然段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描述《清明上河图》里的内容的?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
1.第3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通过“24.8厘米”“528.7厘米”等具体准确的数字,介绍了画作的大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打比方
把“长卷”比作“乐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内容的优美丰富。
2.第4自然段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描述《清明上河图》里的内容的?在文中标出关键词句。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
空间顺序
好处:这样说明犹如一幅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打开,符合读者欣赏画卷的观赏习惯,也使文章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第4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来介绍《清明上河图》中的景象,请你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
疏林薄雾 农舍田畴 春寒料峭 长途跋涉
舳舻相接 规模宏敞 结构精美 宛如飞虹
车水马龙 热闹非凡 呼应相接 挥臂助阵
街道纵横 房屋林立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各行各业 无所不备
作者在介绍画卷时,为什么详写画面中段的繁华景象?
详写画面中段的繁华景象,一方面意在展现画面的细节,突出画卷描摹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突出“繁华”这一主题,突出中心。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下列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
(1)《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将《清明上河图》的手法和一般的界画进行比较,突出其“线条遒劲,笔法灵动”的特征。
作比较
(2)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具体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画面细节刻画真实的特点。
举例子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这是文章的最后几句议论性话语,说说你的理解。
这两句话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希望读者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清明上河图》。“重要形象资料”几个字是文章末尾一句的重点,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历史领域中一张重要的名片,展现了“北宋汴京”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市井风貌,极具历史价值。
20 梦回繁华
第二课时
课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的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平,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他内容。
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明确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不相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摹状貌: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通过摹写人们的动作神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作品的逼真,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举《清明上河图》的例子,具体地说明绘画的题材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清明上河图的?
1.先介绍宋朝城市经济的繁华
2.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3.最后详写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华
1、“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中的“相传”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相传”是长期以来互相传说的意思,去掉以后,就成了“《西湖争标图》为他所画”,可能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品味语言
2、作者在描绘《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时,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内容凝练、丰富,形式工整,节奏鲜明,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道纵横,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品味语言
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
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第一段第二句话中的“极大的”一词能否去掉?
2.第二段第一句这句话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不能。“极大的”一词表程度,说明绘画的题材范围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删去之后其程度就会减轻,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不能去掉。“可能”一词表推测、估计,意思是说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时间不确定,如果去掉就变成了肯定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与原意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习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的艺术价值。由此,我们由衷地为古人的智慧而自豪,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画卷创作的社会背景
高超的绘画技艺
不朽的传世佳作
梦回繁华
结构梳理
北宋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
城市文化生活十分活跃
画卷的基本情况
作者信息、创作时间、特殊意义
画卷材质、大小、总体特点等
画卷开卷处、中段和后段所描绘的内容
画卷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配图诗八首(上)
(图一)
青山隐隐碧水长,故国神游意彷徨。
孰料筝绳拴不住,千年一梦到汴梁。
(图二)
瑶池仙境正陶醉,丝竹声起在耳旁。
初到贵地难分辨,谁加新人谁家王?
拓展延伸
(图三)
你方歌罢我登场,戏台虽小牵肚肠。
芸芸众生千百态,喜怒哀乐汇一堂。
(图四)
樯橹轻摇勤撒网,锄镰并举紧插秧。
春风初染上河岸,渔樵耕读各匆忙。
拓展延伸
(图五)
湖光山色连一体,神韵无限入池塘。
千舟百舸竞相渡,恍若江南鱼米乡。
(图六)
才听纤夫号子响,又见流水向东方。
演兵场中观战马,石拱桥上看春光。
拓展延伸
《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请你设计一种纪念品,要求有特色,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特色。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