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0 20:5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把握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
2.理解作者的评价,把握作者的情感。
3.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活的记忆,来学习一篇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
【过渡:在走进文本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把握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
2. 理解作者的评价,把握作者的情感。
3. 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过渡:带着目标起航,我们的学习方向将更加明晰,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作者——茨威格及其本文的创作情况。】
三、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犹太工厂主家庭,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代表作品有:小说《看不见的收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1928年,茨威格接到苏联作家协会的热情邀请,对苏联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访问。当时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茨威格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感受到了托尔斯泰为揭露社会现实、反对农奴制所作出的努力,深深地折服于他卓越而深邃的精神世界。回国后,他把这种感情熔铸在了他的著作《三作家·托尔斯泰传》中。(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这篇传记中的节选部分。)
【过渡:了解了作者及创作情况后,让我们打开课本第36页,为文章标段序,默读课文5分钟,圈画文中的生僻字词并解决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屏示课文图片,学生阅读。时间5分钟,并做好字词积累。】
四、字词积累
A.读准字音
黝(yǒu)黑 滞(zhì) 留
愚钝( dùn) 禁锢( gù)
犀利(xī lì) 酒肆( sì)
蒙昧(mèi) 胆怯(qiè)
藏污纳垢( gòu) 粗制滥( làn ) 造
正襟(jīn) 危坐 诚惶(huáng) 诚恐
黯(àn) 然失色 颔(hàn)首低眉
B.把握词义
犀利:指坚固锐利。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粗制滥造:质地不精而又过量制造。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指不愉快,心中憋气。
鹤立鸡群:比喻卓越出众。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惶恐不安的样子。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过渡:扫除了字词障碍,丰富了语言积累之后,让我们随着茨威格走进文本,学习传记,就要了解传主的基本信息。请同学们速读文本,圈画关键信息,完成下列表格,去认识一下列夫托尔斯泰其人吧!】
五、初识列夫托尔斯泰
(一)请同学们速读1—2段课文,圈画有关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外在形象的关键词句,初步认识传主列夫托尔斯泰先生。(提示:利用好旁批和阅读提示)
示例1:课文的旁批告诉我们:开篇就是一个“特写镜头”,引导读者聚焦于这副面庞。我们就可以从第1段开始提取托尔斯泰的肖像(外貌)描写的语句。阅读之后,我们发现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文章开篇直接进入肖像描写:“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作者用这样的语言,突出了托尔斯泰的总体特征:面部多毛、胡须浓密。
示例2:再往下读第2段,这一段细腻地描写了托尔斯泰面部的额头、鼻子、嘴唇等部位,阅读提示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何用“低矮的陋屋”来比喻外貌?文中还有一些新奇的比喻,阅读时注意体会其特别的效果。
用“低矮的陋屋”来比喻外貌,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长相粗劣的特点。
预设1:“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夸张、比喻)脸膛——皱纹很多、黝黑 胡须——浓密
预设2:“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比喻)眉毛——很宽、杂乱无章且朝上倒竖。
预设3:“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存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四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比喻、夸张)把全发比作泡沫,把须发比作热带森林,把胡子比作卷起的滔滔白浪,突出其须发——浓密 胡须——长、白的特点。比喻新奇独特,形象贴切,富有趣味。
预设4:“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比喻)把额头比作胡乱劈成的木材,突出额头——皱纹很多、纹路杂乱
预设5:“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比喻)把皮肤比作村舍外墙,写出皮肤干燥粗糙的特点。
鼻子——宽宽的、两孔朝天、扁塌的狮子鼻
耳朵——难看的招风耳
脸颊——凹陷
嘴唇——厚厚的
面部多毛,须须浓密杂乱,眉毛宽且错综复杂,额头皱纹很多、纹路杂乱,皮肤干燥粗糙,鼻子是宽而塌陷的、鼻孔朝天的狮子鼻,耳朵是难看的,嘴唇是厚厚的……透过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正面描写,作者塑造了一个长相粗劣,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的外在形象。通俗一点来讲,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留下的初始印象是长相粗劣、难看、甚至是丑陋的。
追问:那文中除了正面描写,还运用了哪些手法突出其外在形象的平庸、粗劣?
(二)文中还运用了哪些手法突出其外在形象的平庸、粗劣?请快速阅读3---5段的课文及旁批,思考作答。(时间3分钟)
预设1:屏示3段课文圈画语句:“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旁批“这里为什么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
---运用对比,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表情,并将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面部表情进行对比,突出托尔斯泰面容的丑陋。
预设2:屏示5段课文圈画“拜访者”心理描写的语句(2处),强调详细描写拜访者的心理活动,意在烘托托尔斯泰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为下文表现拜访者见到托尔斯泰后的失望情绪做铺垫,从侧面衬托其容貌的普通,身材的矮小。
预设3:屏示4段课文从“穿戴”、“职业”、“社会角色”等方面介绍传主---托尔斯泰,借助旁批,我们进一步明白:作者多角度展现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普通、平常,意在表明其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语言幽默有趣。
小结:1至4段运用正面描写、巧妙对比,5段又从侧面烘托,这些的方法层层铺垫,反复渲染托尔斯泰长相的平庸普通。
追问:作者这样写列夫托尔斯泰,是因为讨厌他而丑化他、贬低他吗?请同学们看第37页的旁批:这已经是第三次出现“天才灵魂”了。作者为什么再三强调这一点?思考:作者这样称呼他表达了作者对他什么样的情感态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将你的理解批注到书上。
预设:屏示第2段“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第4段“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什么精神的东西……”
---老师选择了三个同学的批注,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智慧。
同学甲:作者把托尔斯泰的灵魂称作“天才的灵魂”,就说明托尔斯泰是“天才”,所以我认为虽然作者把托尔斯泰写的比较丑,但他并不讨厌他,也不是丑化他。
同学乙:作者把托尔斯泰普通甚至丑陋的外表形象比作“低矮的陋屋”和“工作间”,而“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一个“自甘”就展现出这个灵魂的高贵。所以,我认为“天才灵魂”这个词,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托尔斯泰持有一种肯定、赞美的态度。
同学丙:一个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而不在于外表。作者写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其实是在衬托他灵魂的不凡,所以作者用“天才灵魂”来称呼他。
师:这三位同学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对“天才的灵魂”的理解,他们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信息:作者称其为“天才的灵魂“是对托尔斯泰精神的肯定与赞美。
追问:作者仅仅通过“天才的灵魂”这五个字来抒发肯和赞美的情感吗?回顾我们刚刚分析外 在形象的语句,你发现作者少了对外在形象的哪个部位的描写?请同学们结合课文6---9段内容,进一步探究。
预设:有的同学有了新发现,找到了下面一组句子:
1.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它像枪弹穿透甲胄,他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2. 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3.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点拨:
同学们一起来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可以按下暂停键思考。
这是一组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第一个句子,作者用一系列的比喻句,把托尔斯泰的目光比作一把钢刀,比作能穿透甲皱的枪战,比作能切开玻璃的金刚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的特点,其中饱含的是作者对托尔斯泰那双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双眼的赞美。
第二个句子,“最富感情”直接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也说明托尔斯泰是一个内心情感细腻丰富的人。“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一个“最”字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眼睛的高度赞美。
再来看第三句,这句子中“这对闪耀的珠宝”指的是什么呢?“闪耀的珠宝”就是托尔斯泰的眼睛,那为什么用“闪耀的珠宝”比喻眼睛呢?同学们从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呢?“闪耀”写出托尔斯泰眼睛的明亮,眼神的锐利。“珠宝”是很珍贵的,用“珠宝”比喻眼睛,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对托尔斯泰眼睛的褒扬。
小结:
这些对眼睛描写的句子,更加含蓄、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肯定与赞美之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张面孔少了它就会了无生机,透过它,却可以洞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洞察出一个人平庸还是伟大?
【过渡:列夫托尔斯泰到底是平庸的还是伟大的呢?老师给大家搜寻了一点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进一步探寻列夫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吧!】
六、探究列夫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文学巨匠,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他出身贵族,又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一个觉醒了的贵族。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托尔斯泰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安娜 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等,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
师:托尔斯泰出身显赫,却不愿压榨农民用于享受贵族生活。他敏锐的目光,早就看透了沙皇统治的黑暗并勇敢的用文学揭露、批判现实的丑恶。由此可见,他的确是一个伟大的人。
追问:那么,屏示(一):他的伟大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预设:有的同学找到了下面这些句子,我们一起来品析一下。
1.“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
2.“他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风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我们先来看第1句,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接待客人朋友时,一改往日犀利的目光,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写出了托尔斯泰对人民、朋友的和蔼可亲。
我们再来看第2句,“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这写出托尔斯泰,对现实的批判是充满力量且十分透彻的,每件事物都逃不过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都要在这一双眼睛的注视下露出赤裸裸的真相。这写出了托尔斯泰双眼善于观察,能够洞察真相,揭露黑暗。
我们再来看第3句,请同学们思考,这句话中的匕首指的是什么?他们的主人又是谁?
寒光四射的匕首,就是托尔斯泰锐利的眼睛。而他们的主人,当然指的就是托尔斯泰本人。 追问:对准主人刺中他的心窝该如何理解呢?(同学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链接材料理解语句的含义)
【连接材料】
他是自我灵魂的不断探寻者、解剖者。他执着地追求生命的真谛,审视社会的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还有宗教、革命……他在这种探寻中发现自己灵魂中的丑恶,为之痛苦并深深的忏悔。……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的生活,放弃财产,因而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
师:托尔斯泰批判沙皇的专制,布满贵族的腐朽,同情农民的遭遇。他想改变现实,可是他自己也是贵族出身,这是他矛盾而痛苦的根源,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读出出身贵族的托尔斯泰,一直审视着自己的灵魂,他犀利的目光让他看到自己灵魂中的丑恶,因而他痛苦,他忏悔,他抗争,直到生命的结束。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对自我的审视,也是相当冷酷而锐利的。
小结:
通过对以上语句的分析,我们走进托尔斯泰的内心。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对朋友、人民和蔼可亲的托尔斯泰。对暴政、丑恶、虚伪、专制等是深刻、准确、犀利、勇敢地揭露和批判的托尔斯泰。更感受到了一个对自己灵魂敢于审视的托尔斯泰。现在我们更加理解了他伟大的精神世界。
【过渡:从前面对课文的分析,我们看到,作者不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更是聚焦于托尔斯泰的眼睛,从中探寻并揭示托尔斯泰的灵魂和精神世界。同学们找到的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和议论性的语句,深刻的揭示出托尔斯泰内心的深邃和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由此可见,传记中作者在客观描述转主的同时,往往还会通过评价性的语句来发表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和评价,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评价性的语句吗?你能结合了解到的托尔斯泰的资料,理解他们的含义吗?
(二):找出文中其他的评价性的语句,结合了解到的托尔斯泰的资料,理解他们的含义。
预设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100只眼珠。”
托尔斯泰的这双眼睛因优美的音乐而热泪连连,因精神上的满足而闪闪发光,因忧郁而黯然失色,因此评价托尔斯泰的眼睛里有100只眼珠。这句话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内心情感的细腻丰富,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美之情。
预设2:“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精神世界的最高处”指道德高尚者的内心,“最阴暗的灵魂深处”指行为肮脏者的内心。这句话表现了托尔斯泰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他对社会的深刻批判。
预设3:“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结合旁批“看透事物本质”却会失去幸福。这似乎不太合理,其中有何深意?我们来理解一下这句话)第一句话是说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人,他是幸福的。第二句话是说托尔斯泰看透了现实社会中的暴政、丑恶和虚伪,也看清了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但他无法改变这一现实,因而对社会充满了失望。这一切使他成为矛盾的综合体,他无法从中解脱出来,因此他缺少属于自己的幸福。
预设4:“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晚年的列夫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政府和教会进行了猛烈抨击,说其“悲凉之地结冻”就是说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预设5:“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围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了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表达赞美与敬佩之情。
小结:
阅读传记,抓住作者对传主评价性的语句,就能读懂作者对人物的看法和评价。也希望同学们以后再读其他人物传记的时候,运用这样的阅读方法,读懂作者的情感倾向。
【过渡: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一般的传记,都是集中笔墨书写传主最富有魅力之处和突出的成就,而本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略的长相,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综观全文,体会一下这种艺术效果】
七、体会先抑后扬的艺术效果
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粗劣的长相,甚至用刻薄的语言,来调侃托尔斯泰的外貌,这是在极尽铺陈、步步蓄势。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精神的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先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反衬他灵魂的高贵精神的伟大。这种写法就是先抑后扬。
“抑”指按下贬低,“扬”指褒扬抬高。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出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尝试使用这样的写法。
八、课堂小结
这篇人物传记写托尔斯泰的外貌,运用精妙的比喻,恰当的夸张,凸显了他平庸的外貌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者运用“似贬实褒”的语言和“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在“贬”与“褒”、“抑”与“扬”的强烈对比中,反衬出列夫托尔斯泰思想深处的高贵与伟大。除此之外,作者使用精当的议论,表达了自己对传主托尔斯泰的看法和评价,文章在这种由外貌透视心灵的过程中,表达出了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真挚而强烈的讴歌与赞颂。
九、推荐作业
读《托尔斯泰》全文,还可以进一步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的《托尔斯泰传》,找出文中的评价性、议论性的语句,结合了解到的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等资料,理解他们的含义,从而走进伟大作家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