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背影》
教学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
2.学习本文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
3.品味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导 入
有人说父爱像冬天的火,夏天里的冰,有人说,父爱像高山,却比高山多了几分柔情;
父爱是.......父爱是山,父爱是桥,父爱是生生不息的火种!同学们,你们说父爱是什么?
在《春》的作者朱自清的心里父爱又是什么?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写作背景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初读背影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记叙了几年前作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
2.在送行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表达了什么中心?
(1)终于决定亲自送“我”去浦口车站。
(2)和脚夫讲价钱。
(3)拣座位,铺大衣,嘱托茶房照应。紧扣 “踌躇”,“再三”,“忙着”等
追问:作者写这些小事有什么作用?
(1)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对下文买橘子这一主要事件做铺垫。
(2)更能体现父亲对“我”细心关照,周到入微的爱。
3.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聚焦背影
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品味体会父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
【学法指导】
分析人物的方法:
观其貌、看其行、听其言
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____到铁道边,慢慢__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_____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观其貌)
思考(1)找出本段对父亲外貌描写的句子,仔细品味多次突出“布”字的妙处。
三次突出“布”,既呼应了前文所叙述的惨淡家境,也与儿子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突出父爱之深。
黑色的给人什么感觉?
(看其行)
品味走路姿势,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找爬月台动作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背影?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生动地写出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突出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听其言)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5.“进去吧,里面没人。”
父亲是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把悲痛压在了心底,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父亲。
寻找背影
跳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一共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每次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法指导:圈点批注法,筛选出重要信息。
感恩背影
面对父亲的挚爱,儿子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流了几次泪?
四次流泪
为家庭不幸而流泪 悲哀之泪
为父爱感动而流泪 感动之泪
为父亲背影消失而流泪 惜别之泪
为疼惜父亲而流泪 伤心之泪
追问:作者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理解----理解----体谅----感动----思念
四次流泪 四个背影
悲哀之泪 点出背影(开头设疑)
感动之泪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之泪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伤心之泪 再现背影(结尾思念)
子 —— 父子情深 —— 父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记叙了几年前作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总结写法:
学了本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用截取法选材构思。
2.在叙述和描写中进行抒情。
3.语言朴实,充满深挚的感情。
回眸背影
此时此刻,同学们肯定也会想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呵护。请用截取法回忆你和父母的感人瞬间。
教师寄语
父亲是一座山,伟大而坚强。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脊背,他从无怨言,默默地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请用心珍惜父母的每一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