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3 4.3禁止生物武器章节综合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3 4.3禁止生物武器章节综合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13 00:2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禁止生物武器
一、单选题
1.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根据它们的类型,预测下列不属于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  )
A.传播不受气候影响 B.传染范围广
C.传播途径多 D.传染性强
2.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SARS病毒,必须在“负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的实验室里进行。这里“负压”的作用是(  )
A.防止病毒逃逸到外界,从而对环境造成基因污染
B.提高病毒的基因突变频率
C.加快病毒的繁殖速度
D.避免其他病毒对实验材料的污染
3.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绝对禁止研制生物武器
B.生物武器是利用致病菌、病毒或毒剂等形成杀伤力
C.为了国家安全,可以进行必要地小范围的生物武器研究
D.生物武器不只对敌方人员有伤害
4.生物武器是利用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以及各种毒素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来杀伤人、畜和毁坏农作物,以达成战争目的一类武器,素有“瘟神”之称.生物武器的特点有(  )
①传染性强 ②传播途径多 ③杀伤范围大 ④作用持续时间长 ⑤难防难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5.下列不属于生物武器的是(  )
A.致病菌 B.病毒 C.抗生素 D.生化毒剂
6.在下列预防生物武器与预防化学武器的措施中,哪一项是只能预防生物武器的措施 (  )
A.在污染区戴防毒面具
B.穿好防毒衣
C.食用清洁的饮用水和食物
D.在污染区活动要先进行免疫接种
7.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毒素等.根据它们的类型,预测下列不是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  )
A.传染性强 B.传染范围广
C.传播途径多 D.传播不受气候影响
8.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  )
①直接传播 ②食物传播 ③生活必需品传播 ④施用者人体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下列不属于生物武器范围的是(  )
A.寄生虫 B.致病菌
C.被改变的病毒 D.神经毒剂
10.(2017高二下·内蒙古期中)下列关于生物武器及其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武器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生活必需品传播和施用者人体传播
B.炭疽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能够引起肌肉麻痹
C.现在的年轻人都已接种天花疫苗,对其有特异性免疫能力,所以不感染该病毒
D.《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
11.下列关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发展、不生产生物武器
B.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C.不储存生物武器
D.可储备少量的生物武器,以备急用
12.(2021高二上·抚松竞赛)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具有(  )
①传染性强 
②污染面积广,不易被发现 
③有一定的潜伏期 
④像核武器一样破坏建筑物 
⑤自然条件下的大雪、低温、干燥、日晒等不影响生物武器的杀伤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3.生物武器的危害有传染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下列哪项不是防护生物武器的有效措施 (  )
A.提前接种和个人防护
B.发现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
C.注意切断传播途径
D.只注意环境消毒,不注意动植物灭菌
14.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根据它们的类型,预测下列不属于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  )
A.传播不受气候影响
B.传染范围广,危害时间长
C.可通过食物、水、空气、生活必需品等多途径传播
D.传染性、危害性强
15.若转基因技术被滥用,恐怖组织就会将其用于恐怖行为.下列不属于恐怖组织的行为的是(  )
A.把蜡状杆菌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
B.把炭疽杆菌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重组到人体内,使人具有免疫力
C.把流感病毒基因改造,只会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而其他人却不易感染
D.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
16.能充当生物武器的病原体一般不包括
A.天花病毒 B.艾滋病病毒 C.炭疽杆菌 D.霍乱弧菌
17.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
A.直接传播 B.食物传播
C.生活必需品传播 D.施用者人体传播
18.利用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比一般的生物武器的危害性大,其原因是
①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致病菌
②无针对性药物
③只有某种易感基因的民族容易感染,而施放国的人却不易感染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
19.生物武器传播的一般途径包括
①直接传播 ②生活必需品传播 ③食物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0.利用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病菌比一般的生物武器的危害性大,其原因是(  )
①类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病菌
②无药可医
③只有某种易感基因的民族容易感染,而施放国的人却不易感染
A.① B.② C.②③ D.①②
21.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具有
①传染性强 ②污染面积广,不易被发现
③有一定的潜伏期 ④像核武器一样破坏建筑物
⑤自然条件下的大雪、低温、干燥、曝晒等不影响生物武器的杀伤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2.(2017高二下·南阳期中)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下列不属于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  )
A.传播不受气候影响 B.传染范围广
C.传播途径多 D.传染性强
23.乳腺生物反应器主要用于 (  )
A.动物抗病育种 B.增加乳汁分泌量
C.生产药用蛋白 D.治疗乳腺疾病
24.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明确而坚定,坚决禁止研制生物武器
B.生物武器利用致病菌、病毒或生化毒剂等形成杀伤力
C.为了国家安全,可以进行必要的小范围的生物武器研究
D.生物武器不只对敌方人员有伤害
25.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制订相应的法规、条例规范生物技术的应用
B.拥有生物武器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各国均应加强研究和制造
C.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
D.高致病性的基因重组到高传染性的病毒基因组中,就可能在人或动物群体中迅速蔓延
二、综合题
26.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研制出杀伤力更隐蔽的新一代生物武器。新一代生物武器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在产生致命的攻击力之前,它可以悄无声息地在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甚至会制造假象,让人误以为是一般疾病,在服用通常的药物后,它会与药物混合作用并杀人于无形。
另外,未来生物武器还有可能是一种“秘密”病毒,它可以抵御抗生素,不受制于人体免疫系统并最终永久性地破坏人体的基因。这种“秘密”病毒在被激活前,可以在被侵入者体内潜伏一段时间。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某国患有关节炎的40岁以上的人中,有一大部分突然失去了工作能力而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始作俑者可能就是一个小小的“秘密”病毒。
(1)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   等。
(2)从第二段的材料中可以看出,生物武器的特点是   。
(3)关于“秘密”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病毒依靠侵染人体细胞,以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进行增殖
B.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引起免疫
C.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RNA,如果是RNA,整合到人体染色体的过程中,需要逆转录的过程
D.该病毒的潜伏期很长,不容易预防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虽然许多国家签订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但某些国家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未停止,因此,对生物武器防治方法的研究也应得到加强。
材料二 战剂做成干粉或液体喷洒到空气中,形成有害的气雾云团,叫作“生物战剂气溶胶”。它的颗粒很小,肉眼很难看见,渗透力强,杀伤范围广,一些通常通过食物或昆虫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通过气溶胶由呼吸道感染。所以,使人致死的剂量较其他感染途径小。
(1)有可能成为“生物战剂气溶胶”病原体的生物,应属于哪些类群 (请列举两例)。
(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最有效的防线是   。
(3)有人说,生物武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可能会超出核武器。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为什么
28.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疾病,症状之一是皮肤等组织发生黑炭状坏死。炭疽杆菌能产生外毒素来增加微血管通透性,导致出血和组织肿胀,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迅速而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使人呼吸衰竭和心脏衰竭而死亡。一般来说,炭疽杆菌对青霉素敏感。可采用预防接种的办法预防炭疽病,但需持续、频繁注射减毒菌苗,注射减毒菌苗后能在体内检测出抗体的存在。
(1)炭疽杆菌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是   ,繁殖方式为   生殖。
(2)炭疽杆菌的遗传物质是   ,由   种   组成。
(3)炭疽杆菌从损伤的皮肤、胃肠黏膜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坏死和高度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等。若在培养炭疽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病菌将   。
(4)注射疫苗是预防炭疽病有效的方法,当已预防接种的机体再次受到毒性很强的炭疽病菌感染时,   将迅速增殖分化形成   ,产生大量抗体及时清除病菌。
(5)炭疽杆菌曾被制成生物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的特点:   。(至少答出2项)
(6)1998年6月27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关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的联合声明中,重申在任何情况下   、   、   生物武器。
29.生物武器是指利用致病菌类、病毒类和生化毒剂类等作为战争武器,危害极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联合国组织的一个专家小组的研究报告指出,虽然许多国家签订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但对这方面的研制工作并未停止,因此,对生物武器研究的防治也应得到加强。
材料2 战剂做成干粉或液体喷洒到空气中,形成有害的气雾团,叫做“生物战剂气溶胶”。它的颗粒很小,肉眼很难看见,渗透力强,杀伤范围广,一些通常通过食物或昆虫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通过气溶胶由呼吸道感染。所以,使人致死的剂量较其他感染途径小。
(1)有可能成为“生物战剂气溶胶”病原体的生物,应属于哪些类群?(请列举两例)   。
(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最有效的防线是   。
(3)在战争中,为预防敌方使用生物武器,你认为参战部队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请简述这一措施的原理:   。
30.多年来,每天的食品中含60%~80%的转基因成分,许多美国人竟一无所知。
(1)一向挑剔、苛刻的美国人对转基因食品的这种漠视态度,反映了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方面是   。
(2)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带给人类健康和环境方面的风险表示关注和担忧,可能原因是什么?   。
(3)转基因食品或转基因生物武器都要应用DNA重组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工具是什么?   。
(4)生物武器是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它与常规武器相比有许多特点:
①   ,②   ,③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生物武器由于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等,容易受到气候影响,故A不属于;生物武器的传染范围很广,故B属于;病原体微生物的传播途径较多,故C属于;微生物武器传染性强,故D属于。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武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解答】“负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实验室里的微生物不会逃逸到室外,从而防止病毒对环境造成基因污染。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分析】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中美联合声明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我国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绝对禁止研制生物武器。故选C
4.【答案】A
【解析】【解答】①生物武器中所用病原体传染性很强,①正确;
②生物武器可通过多种传播途径传播,②正确;
③生物武器杀伤范围大,③正确;
④生物武器作用持续时间长,④正确;
⑤生物武器破坏性大,难防难治.⑤正确.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武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物武器的特点;明确生物武器的局限性,难度不大,属于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5.【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生物武器的概念可知,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而不包括抗生素.
故选:C.
【分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6.【答案】D
【解析】【解答】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及生化毒剂类等;化学武器主要是有毒化学品。在污染区戴防毒面具、穿好防毒衣、食用清洁的饮用水和食物,这些措施既能预防生物武器,又能预防化学武器,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进行免疫接种,可导致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能够对抗某种病原体的抗体、记忆细胞,因此免疫接种的措施只能预防生物武器,D项符合题意。
【分析】 1、题意是从下面选项之中选出“只预防生物武器的措施”。生物武器是指以生物武器是指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①致病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等。②病毒:天花病毒、某些动物的痘病毒等。③生化毒剂:如肉毒杆菌毒素等。④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例如将蜡状杆菌改造成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
2、生物武器的防护:①带防毒面具、防护口罩等。②带隔绝式防毒衣、防护眼镜等。③人工捕杀、烧燎、喷洒药液针对带菌鼠类、昆虫等小动物。④遵守《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我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7.【答案】D
【解析】【解答】A、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A正确;
B、生物武器的传播范围广,B正确;
C、生物武器乐意直接或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C正确;
D、生物武器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影响,还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D错误.
故选:D.
【分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生物武器的特点:
1、单位面积效应大;2、有特定的伤害对象;3、具有传染性;4、危害时间久;5、不易被发现和鉴定;6、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7、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生物武器的局限性
1、生物武器主要指病原微生物,所以它们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影响. 2、还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 3、生物武器使用时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害本方安全.
8.【答案】C
【解析】【解答】生物武器的可以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传播,但不能通过施用者人体传播,那样会危害自身安全,故C正确,AB不全面,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武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生物武器的概念可知,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而不包括寄生虫.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武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物武器的种类;明确生物武器的特点,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生物武器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生活必需品传播和施用者人体传播,A正确;
B、炭疽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能够引起肌肉麻痹,B正确;
C、天花病毒能作为危害极强的生物武器是因为人类从未接触过该病毒,可以让大批被感染者突然发病,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并不是年轻人都对其具有特异性免疫,C错误;
D、《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D正确.
故选:C.
【分析】1、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2、生物武器的特点:单位面积效应大;有特定的伤害对象;具有传染性;危害时间久;不易被发现和鉴定;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11.【答案】D
【解析】【解答】中美两国元首在关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A、B、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彻底销毁生物武器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期望。
1972年4月,苏联、美国、英国分别在其首都签署了《禁止试制、生产和储存并销毁细菌(生物)和毒剂武器公约》(简称《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并于1975年3月生效。1984年11月,我国也加入了这一公约。
1998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关于《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的联合声明中,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2010年,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政府重申支持《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宗旨和目标,全面、严格履行公约义务,支持不断加强公约的约束力,并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等各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2.【答案】A
【解析】【解答】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特点是①传染性强②污染面积广,不易被发现③有一定的潜伏期;不会破坏建筑物,④错误;自然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杀伤力,⑤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武器:
(1)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2)生物武器的特点:单位面积效应大;有特定的伤害对象;具有传染性;危害时间久;不易被发现和鉴定;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3)生物武器的局限性:①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②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④生物武器使用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害本方安全。
(4)致命危害:生物武器有极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能造成大批人、畜受染发病,并且多数可以互相传染。受染面积广,大量使用时可达几百或几千平方公里。危害作用持久,炭疽杆菌芽胞在适应条件下能存活数十年之久。带菌昆虫、动物在存活期间,均能使人、畜受染发病,对人、畜造成长期危害。
1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提前接种和个人防护可预防病原体的侵袭,A正确;
B、发现病人,立即报告,及时隔离,可通过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B正确;
C、注意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C正确;
D、只注意环境消毒,不注意动植物灭菌,可能通过感染的动植物传播,D错误.
故选:D.
【分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生物武器的特点:
1、单位面积效应大;2、有特定的伤害对象;3、具有传染性;4、危害时间久;5、不易被发现和鉴定;6、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7、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生物武器的局限性
1、生物武器主要指病原微生物,所以它们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影响. 2、还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 3、生物武器使用时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害本方安全.
14.【答案】A
【解析】【解答】A、生物武器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影响,还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A错误;
B、生物武器的传播范围广,危害时间长,B正确;
C、生物武器可以直接或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C正确;
D、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危害性强的特点,D正确.
故选:A.
【分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生物武器的特点:
1、单位面积效应大;2、有特定的伤害对象;3、具有传染性;4、危害时间久;5、不易被发现和鉴定;6、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7、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生物武器的局限性
1、生物武器主要指病原微生物,所以它们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影响. 2、还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 3、生物武器使用时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害本方安全.
15.【答案】B
【解析】【解答】A、经过基因重组获得的致病菌属于生物武器的一种,A错误;
B、炭疽杆菌是一种让感染者死亡率极高的致病菌,使人具有该病菌的免疫力不是转基因技术的滥用,不属于恐怖行为,B正确;
C、把流感病毒基因改造,只会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属于恐怖组织的行为,C错误;
D、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属于恐怖组织的行为,D错误.
故选:B.
【分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16.【答案】B
【解析】【分析】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天花病毒、炭疽杆菌和霍乱弧菌符合生物武器的特点,艾滋病病毒不能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传播,不符合生物武器的特点。
17.【答案】D
【解析】【解答】生物武器可通过多种途径使人感染发病,如经口食入,经呼吸道吸入,昆虫叮咬、伤口污染、皮肤接触、黏膜感染等都可造成传染.具体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生活必需品传播等,所以不包括施用者人体传播.
故选:D.
【分析】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植物生长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生物战剂包括立克次体、病毒、毒素、衣原体和真菌等.
18.【答案】D
【解析】【分析】对于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由于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缺乏对该菌的抵抗力,且缺乏针对性的药物,因而比一般的生物武器危害大。故本题答案选D。
19.【答案】A
【解析】【分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病原体散布途径:直接或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所以选A。
20.【答案】D
【解析】【解答】对于重组基因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由于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缺乏对该菌的抵抗力,且缺乏针对性的药物,因而比一般的生物武器危害大,故D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21.【答案】A
【解析】【分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特点是①传染性强②污染面积广,不易被发现③有一定的潜伏期;自然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杀伤力;故选A。
22.【答案】A
【解析】【解答】生物武器在传播时也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大雪、低温、干燥、日晒等都会加速病菌的消亡。
故答案为:A
【分析】理清生物武器的种类以及特点:
(1)种类: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
(2)特点:单位面积效应大、有特定的伤害对象、具有传染性、危害时间久、不易被发现和鉴定、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23.【答案】C
【解析】【分析】乳腺生物反应器是让某些特定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使这些哺乳动物的乳汁中含有人类所需要的物质,如激素、抗体和酶类;故选C。
24.【答案】C
【解析】【解答】A、 我国为了全人类的安全和福祉,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明确而坚定,坚决禁止研制生物武器,A正确;
B、生物武器利用致病菌、病毒或生化毒剂,以及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对军队和平民造成杀伤力,B正确;
C、为了国家安全,不可以进行生物武器的研究,C错误;
D、随着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物武器不只对敌方人员有伤害 ,也可能哪天会对本国军队和平民、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伤害,D正确。
选项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选:C。
【分析】 1、我国在1998年6月27日又重申:我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2、生物武器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具有扩散性,可以扩散到全球。
25.【答案】B
【解析】【解答】生物武器的生产、储运和使用都将对受害国的民众以及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造成极度恐慌和致命危害,我们应坚决禁止生物武器。
故答案为:
【分析】(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①食物安全: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②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③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2)生物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对人更具危害性,其特点概括如下:①致人生病,造成失能或死亡。②传染性强,持续时间长。③杀伤范围大,难防难治。
26.【答案】(1)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
(2)隐蔽性、潜伏性
(3)B
【解析】【解答】从生物武器的种类、特点及短文提供的信息等方面分析。(1)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2) 生物武器的特点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3)该病毒侵入者体内潜伏一段时间,不被人体细胞免疫所发现,故不可以引起免疫。
【分析】本题考查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7.【答案】(1)致病菌类、病毒类、生化毒剂类(答出两种即可)
(2)皮肤、(呼吸道)黏膜等;特异性免疫(或第三道防线)
(3)有道理。因为作为生物武器使用的病原体几乎都是微生物,使用有限容积的盛载体可能散播的病原体数量极大,且病原体在人或动物体内有机会增殖,可在群体中传播,这会使其杀伤范围不断扩大,由此造成的危害可能难以估量(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生物战剂气溶胶”病原体的生物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生化毒剂类。
故答案为:致病菌类、病毒类、生化毒剂类。
(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是最有效的防线。
故答案为:皮肤和黏膜;第三道防线。
(3)生物武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可能会超出核武器,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作为生物武器使用的病原体几乎都是微生物,使用有限容积的盛载体可能散播的病原体数量极大,且病原体在人或动物体内有机会增殖,可在群体中传播,这会使其杀伤范围不断扩大,由此造成的危害可能难以估量。
故答案为:有道理。因为作为生物武器使用的病原体几乎都是微生物,使用有限容积的盛载体可能散播的病原体数量极大,且病原体在人或动物体内有机会增殖,可在群体中传播,这会使其杀伤范围不断扩大,由此造成的危害可能难以估量。
【分析】1、生物武器:
(1)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2)生物武器的特点:单位面积效应大;有特定的伤害对象;具有传染性;危害时间久;不易被发现和鉴定;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3)生物武器的局限性:①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②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④生物武器使用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害本方安全。
(4)致命危害:生物武器有极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能造成大批人、畜受染发病,并且多数可以互相传染。受染面积广,大量使用时可达几百或几千平方公里。危害作用持久,炭疽杆菌芽胞在适应条件下能存活数十年之久。带菌昆虫、动物在存活期间,均能使人、畜受染发病,对人、畜造成长期危害。
2、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28.【答案】(1)原核;异养需氧型;二分裂
(2)DNA;4;脱氧核苷酸
(3)死亡
(4)记忆细胞;浆细胞
(5)致病能力强、攻击范围广、可造成大规模伤亡
(6)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
【解析】【解答】(1) 炭疽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原核生物。炭疽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不能进行无氧呼吸,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 。炭疽杆菌属于细菌,繁殖方式为二分裂。
(2)炭疽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因此它的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由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3)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若在培养炭疽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病菌将死亡。
(4)疫苗可以触发机体的免疫,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产生二次免疫。当已预防接种的机体再次受到毒性很强的炭疽病菌感染时, 记忆细胞将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形成抗体及时清除病菌。
(5) 炭疽杆菌曾被制成生物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的特点:致病能力强、攻击范围广、可造成大规模伤亡。
(6)我国在1998年6月27日又重申:我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分析】1、细菌为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为DNA,命名时一般有“杆菌、弧菌、螺旋菌、球菌”等字。
2、青霉素是一种抗菌药物。
3、二次免疫是指机体在受到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识别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浆细胞,合成比第一次免疫更多的抗体,和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二次免疫的显著特点是“更快、更强、更有效”。
4、我国在1998年6月27日又重申:我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29.【答案】(1)致病菌、病毒等
(2)皮肤、黏膜等;特异性免疫
(3)接种常见病原体的疫苗;使参战人员体内产生相关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病原体侵入时,会迅速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解析】【解答】(1)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生化毒剂类等,故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都可能成为“生物战剂气溶胶”病原体的生物。
(2)人体抵抗病原体一共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其中特异性免疫为最有效的防线。
(3)为预防敌方的生物武器,可采取接种疫苗、穿隔离衣等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措施为接种常见病原体的疫苗,其原理为疫苗使参战人员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当病原体侵入时,会迅速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消灭相关的病原体。
【分析】1、生物武器:
(1)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2)生物武器的特点:单位面积效应大;有特定的伤害对象;具有传染性;危害时间久;不易被发现和鉴定;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
(3)生物武器的局限性:①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②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④生物武器使用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害本方安全。
(4)致命危害:生物武器有极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能造成大批人、畜受染发病,并且多数可以互相传染。受染面积广,大量使用时可达几百或几千平方公里。危害作用持久,炭疽杆菌芽胞在适应条件下能存活数十年之久。带菌昆虫、动物在存活期间,均能使人、畜受染发病,对人、畜造成长期危害。
2、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只针对一种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3、疫苗有三种类型:a、灭活的微生物;b、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他产物;c、减毒微生物。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30.【答案】(1)相对安全的
(2)转基因生物存在着潜在风险:如生物入侵、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引起过敏反应、疾病流行等
(3)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载体
(4)传染性强;传染面广;难以防治
【解析】【解答】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是新生事物,转基因生物存在的潜在风险是生物入侵、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引起过敏反应、疾病流行等,因此人们对它的安全性还存在着质疑。
【分析】本题考查转基因作物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