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2 09:36: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 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基础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逊xùn 疮疤chuāng 执拗ào 颔首低眉hàn
B.酬和hè 抽搐chù 诘责jié 慷慨淋漓kǎi
C.匀称chēng 和煦xù 招徕lái 骇人听闻hài
D.预兆zhào 凋零diāo 酷肖xiào 合辙押韵chè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执拗ào—— niù;
C.匀称chēng——chèn;
D.合辙押韵chè——zhé;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 由衷 锐不可挡 催枯拉朽
B.匿名 诘责 杳无消息 为富不人
C.浩瀚 娴熟 殚精竭虑 白手起家
D.猝至 荧光 眼花瞭乱 屏息敛声
【答案】C
【解析】【分析】A.“挡”应为“当”,“催”应为“摧”;
B.“人”应为“仁”;
C.正确。
D.“瞭”应为“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早年萧何见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是大贵之相,于是对他格外敬佩有加。
B.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人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振聋发聩。
C.老戏骨王劲松在《典籍里的中国》这个节目中,将历史人物李时珍诠释得入木三分,深入人心。
D.我们在日常说话中,只要重视并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即使是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讲得娓娓动听,牢牢吸引住听众。
【答案】B
【解析】【分析】A:器宇轩昂:指风度气概高敞豁达,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样子。形容正确。
B:振聋发聩:发出声响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对象错误。
C: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形容正确。
D:抑扬顿挫:指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形容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上,经过中国小将谷爱凌的奋力拼搏,终于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B.最近全国各地开展广泛“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活动。
C.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D.大型专题片《不忘初心》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答案】C
【解析】【分析】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将“经过”和“的”删去;
B.语序不当。应将“开展”和“广泛”调换位置;
C项没有语病;
D.重复啰嗦。去掉“的距离”。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消息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原则安排的,即所谓“金字塔结构”。
B.《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礼”,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如吴均的《元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D.“丈夫之冠”中的“冠”指“行冠礼”,在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此礼表示成年。
【答案】A
【解析】【分析】 A.错误,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消息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BCD.正确。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幸福的尺寸本是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每一寸幸福。
①在此之后,你的脚丫已经不再长大,你的鞋子尺码已经固定
②所以,请学会丈量幸福,拥有一颗充满爱、充满自由、充满创造的心吧
③这正像脚上的鞋,穿着合适也就可以了
④童年的尺寸是一颗糖果的甜蜜,少年的尺寸是一次收获的快乐,青年的尺寸是一份创造的惊喜
A.③①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分析】第③句中的“这”代指“幸福的尺寸本是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的”,因此应把第③句放在首位。第①句中的“在此之后”承接第第④句中的“青年”,故第④句应放在第①句前面。“这样”代指“所以,请学会丈量幸福,拥有一颗充满爱、充满自由、充满创造的心吧”。故第②句应放在最后。故这几句话的排序为③④①②。
7. 综合性学习(7分)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就是最好的佐证。八年级某班开展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板块设计)为丰富活动内容,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2分)
[示例]板块一:说一说,互联网的发展
板块二:    板块三:   
(2)阅读下列三个关于某市学生上网课情况的调查表,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的内容。
(2分)
表一
是否在上网课
参与调查人数 没上过 偶尔上 近期一直在上
316874 0.940% 2.225% 96.835%
表二
上网课的形式
看电视频道 平台提供的直播课 本校老师的直播课
6.978% 41.757% 51.265%
表三
上网课使用的工具
电视 手机 电脑(含平板)
6.601% 76.472% 16.927%
(3)(明辨是非)居家上网课期间,老师发现小芳同学的作文中使用了“豪横”“柠檬精”“奥利给”等大量网络用语,针对此种现象,请你代替老师给小芳同学提建议。
(3分)
【答案】7.学一学,互联网的技术;谈一谈,互联网的好处
8.该市绝大多数学生在上网课,上网课的形式主要以直播为主,上网课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手机。
9.小芳同学,网络语言有很多是生造出来的,缺少艺术性,不利于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把经典文化用在作文中不是更好吗?让我们一起来使用规范的语言写作文,好吗?
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8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   。(朱敦儒《相见欢》)
(3)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如梦令》)
(4)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雁门太守行》一诗中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阴寒凄惨的战地气氛的诗句是:   ,   。
(6)《饮酒》一诗中,诗人通过采摘菊花来表现自己闲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   ,   。
(7)《渔家傲》中,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辽阔图景的句子是:   ,   。
(8)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女子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   ,   。
【答案】(1)芳草萋萋鹦鹉洲
(2)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3)沉醉不知归路
(4)无可奈何花落去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 阅读(44分)
(一)古诗阅读(6分)
9.阅读下边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②羁思③共凄凄,春半④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②宦情:做官的情怀。③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④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1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12.诗中的“乱”字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1.(1)一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仕途不顺(或被贬柳州),远离故乡,心中凄苦,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
12.“乱”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莺啼本无所谓“乱”,是听莺啼的人心绪烦乱,所以才有“莺乱啼”的感受。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回答问题。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⑤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⑤掬(jū):捧。⑥馀甘:即橄榄。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水尤清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影布石上   
④顾影颓然   
11.下列加点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鸣珮环,心乐之 山间之四时也
B.其源殆可熟物 不可知其源
C.书以付过 以其境过清
D.浴于汤池 冷光之乍出于匣子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13.下列对【甲】【乙】两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B.“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C.“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如雷的特点。
D.《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苏轼的作品,两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员,除此外还有韩愈、欧阳修、曾巩、杜甫等也是。
【答案】10.尤其;大约;分布;衰老的样子
11.B
12.①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的痕迹(脚印)吧。
13.D
【附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一百丈。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欢喜又畏惧。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的痕迹(脚印)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过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用船桨击打着江心,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倒映着的月亮。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
(三)名著导读(8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膀竖了起来,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
14.这段文字出自《   》,这部作品被誉为“   ”,被鲁迅奉为“   ”。
15.本选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   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   的特点。
16.这部作品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案】14.《昆虫记》;昆虫的史诗;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15.准备捕食蝗虫;机警从容
16.《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如:把蟋蟀的住宅比喻为“家”;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就像一个人在精心设计自己的住房,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节选自《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材料二】
歼-15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款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也是中国海军第一款航母舰载战斗机。歼-15于2009年首飞,2012年首次降落在辽宁舰上,目前已经批量生产和服役。
歼-15战斗机长22.28米,翼展15米,高5.92米,空重17.5吨,最大起飞重量约32.5吨,最大飞行速度为2.4马赫,最大航程高达约3500公里。
歼-15舰载机最初搭载2台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F系列发动机,后期将换装国产WS-10(涡扇-10H)发动机,据悉改进后的国产发动机的性能已经达到进口发动机的水平。
(节选自青武蜂·《中国远洋上的一颗明珠——歼-15》)
【材料三】
6月4日11时,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集体亮相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
陈冬:能够再次执行飞天任务,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考验。12年朝夕相处,两年半的任务训练,我们乘组彼此越来越熟悉、配合越来越默契。我们身上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完成任务的信心决心。
问:
刘洋: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出舱活动训练强度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三四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将来真正的出舱活动,一次就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
问:
刘洋:6个月的时间还是非常繁忙的,我们要完成多项任务。同时,还要完成3个实验舱大量的科学实验,开展科普和公益活动等。我很期待和神舟十五号3位战友在太空胜利会师。
蔡旭哲:“太空出差”半年,我最期待问天舱、梦天舱和天和核心舱对接后太空家园建成的那一刻。
(摘编自余建斌《对话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人民日报》2022年6月5日)
17.下列对以上内容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材料一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B.材料一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从正面有力突出了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表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C.材料二中划线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歼-15战斗机”具有航程远的特点。
D.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文体上是有区别的,材料一这则通讯属于记叙文,材料二属于说明文。
18.请根据材料三中几位航天员的回答,按顺序给记者设计采访问题。
19.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探究我国在“强国强军”之路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答案】17.B
18.示例:①执行本次飞行任务,有什么感受 ②准备此次飞行任务,遇到过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③“太空出差”半年,有什么期待
19.一代代中国人心怀爱国之志,持之以恒的顽强攻关、默默奉献。
(五)现代文阅读(13分)
故乡的夏天
王璐
①走进故乡,就像走进了另一个季节。舒适、凉爽、绿色,共同构成了故乡七月的代名词。
②从南方人的角度讲,故乡大概根本没有夏天。在他们的观念里,能称得上是夏天的,应该就是昼蝉夜蛙、汗流浃背这样连续数月的酷热季节。而在北方高原上的小城,例如我的故乡,六月中旬走在阳光下,只觉得温暖舒适,并不出汗。故乡的人家,大都不备冷气,因为就算天热,也是几天就过去了,不值得为避暑费事。我放暑假回到家里,整日揽着阳光,一点不觉得难耐,反而舒适。等到了八月,即使热了,也无需南方那样整日的冷气,只要抱一个瓜扇扇风就足够凉快。
③清早,如果你走到苍头河边,黎明的阳光懒懒地洒下来,透过夹岸的树木在地上投出班驳的光。早上的阳光像母亲温柔的眼眸。瓦蓝色的天空澄澈而透明,微微飞着些云,衬着时时掠过的鸟儿,轻柔如同它们一不小心遗落的羽毛。环顾周遭是黄土高原北部标志性的莽莽苍苍的松杨林子,林外是隐的青山。苍河隐藏在这青翠的群山之间,仿佛一件秘而不宣的绝世珍宝,在粗犷豪迈的北方高原绽放着粼粼的柔光。朝阳下沿河草尖上的露珠,眨着一闪一闪的眼睛,灵动而清亮,让你疑心那是遇到了河滩上被冲刷出来的钻石,只是每一瞬的闪光,都是每一瞥的清凉,足以让你忘却炎热里的烦恼。信步慢慢走过横跨苍河的吊桥,河风吹来,水汽凉凉,令人舒爽,再挎一个相机,就真有点旅游避暑的意味了。然而晓寒未散,风力加上水汽,这时恐怕需把裙子换成裤子,再套一件小小的开衫。
④下午日暖,单衣便够。在故乡的街上,行人的衣装从背心短裙到长裤外套,四季都有。午后是最热的时候,大地像一块烙饼,摊在酷蓝的天穹之下,路旁的草丛似乎被晒得有点卷曲,颜色更深绿些。可是那是干热,并不令人出汗,和南方的湿闷不同。等到了下午三点以后,就又趋于凉爽。广场上、商城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连门口石阶上都坐满了聊天下棋的老人、嬉戏玩闹的孩子,这时上街去走走,短袖短裤正适宜。耳畔行人的谈笑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打闹声此起彼伏,车水马龙的街道不多时就变得热闹非凡。渐渐地,太阳西斜,阳光更趋柔和,但又与早晨不同,它就像奶奶的爱抚,慈爱而温暖。时不时有风刮过,吹得街道旁的大树叶子沙沙地响,金色的夕阳不知不觉给县城镀了金,远远望去,每一个角落都像是饱含回忆的老胶卷的镜头。
⑤小小的县城中少见高楼,城外的青山也只是一个个矮丘,太阳要到八点半才落到地平线上,更显得昼长夜短,有用不完的下午。七月的故乡,睛天极多,有时一连数日碧空无云,所以入夜后天也黑不下来,只变得深洞洞的暗蓝。天色在昼夜交替时显得分外奇幻,深蓝的天,橙黄带粉的云,赶回家做晚饭的阿姨三五成群,边走边聊,夏风也不急,有一下没一下地撩拨着她们的衣襟和发梢,调皮的如同她们等在家里的顽童。风徐徐吹着,一直吹来了整个夜晚。吃过晚饭的人们还会在这时出来散步,感受着夏天的夜晚特有的舒适和凉爽。星子点点从天幕上跳出来,一闪一闪,让你想到了早上苍河边上的露珠、傍晚门口树叶斑驳的剪影。月亮则隐在一朵云后,羞涩地窥探着故乡的大地。仍旧热闹、灯火通明的县城街道,早已安静、悄然沉睡的郊外树林。入夜后的气温最适宜搭一条薄毯睡觉,不会出汗也无需冷气。不过晴天也会突来霹雳,有时候也会忽来一阵大雨,淋得赶路或闲逛的行人狼狈不堪。但关外的夏雨,来得快,下一场酣畅淋漓;去得也快,走一个利利索索,不多时又能留一个瓦蓝色的天。可是一到这样有风有雨的天气里,便嫌单衣太薄。雨云来时罩在头顶,雨点在玻璃窗上也未干过,偶见天边绽出一角薄蓝,立刻便有更多的灰云挟雨遮掩过来。从窗外望出去,树树含雨,山山带云。这时在屋里坐着,煮一壶热茶,听听雨声,天气祛了狂热,心也就渐渐趋静。
⑥遥远的故乡,多风的故乡,一段残破的城墙独对夕阳,飘忽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夏天融入苍河的水波里,柔柔地,流走一丝酷热,一丝烦躁。与故乡的夏天相约,约定一份难得的凉爽,约定一份内心的安宁。在这里,滤去多余的干扰,清风里,只有绿树怀抱里的河水浅浅的低吟声,如同一首古老的民谣。
(选自《朔州晚报》2022年6月1日,有删改)
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文章多次采用第二人称“你”,跟读者对话,拉近了距离,且娓娓道来,显得亲切。
B.“早上的阳光像母亲温柔的眼眸”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C.文章在写景中多次写各色人的活动,表现出故乡的人们快乐而忙碌的生活。
D.故乡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来得快,去得也快,给人酣畅淋漓和利利索索的感觉。
21.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故乡夏天的景色,请加以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时间 景物特点 人的感受
清早 阳光温柔,天空澄澈而透明,露珠灵动而清亮 ①   
下午 ②    干热,又趋于凉爽
入夜 ③    感受着夏天的夜晚特有的舒适和凉爽
22.文章开头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3.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夏风也不急,有一下没一下地撩拨着她们的衣襟和发梢,调皮的如同她们等在家里的顽童。
24.文章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
【答案】20.C
21.清凉,忘却炎热里的烦恼;河风吹来,水汽凉凉,令人舒爽大地像一块烙饼,天穹酷蓝,草丛有点卷曲,颜色深绿。阳光更趋柔和,时不时有风刮过;入夜后天也黑不下来,只变得深洞洞的暗蓝。天色奇幻,深蓝的天,橙黄带粉的云,风徐徐吹着。星子点点,月亮隐在云后,树林安静。
22.把南方人对夏天“昼蝉夜蛙、汗流浃背这样连续数月的酷热季节”的观念,与作者对故乡六月的温暖舒适,七月的舒适、凉爽、绿色,八月的足够凉快的印象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故乡夏天宜居的特点。
23.示例:“撩拨”是挑逗、招惹的意思,“调皮”是顽皮的意思,在这都是贬词褒用,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夏风的情趣,表达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24.①对故乡美丽风景的热爱之情;②对故乡宜居生活的欣慰之情;③对遥远的故乡的怀念之情;④对故乡人民悠闲宁静生活的赞美之情。
三 作文(50分)
25.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⑴平凡的生活让很多人习惯于不以为意。然而,对于有心人来说,留意生活中的某个时候,在不经意间,我们会有意外的发现。不经意间,发现了美;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长大;不经意间,对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请将“不经意间,我▲”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⑵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光芒。在你的身边也一定有许多让你熟悉或敬仰的人,请你从中选择一位,以《▲小传》为题,写一篇人物传记。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
③文章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 例文:
不经意间,我发现了父母的爱
不经意间,我发现了一朵绽放的花。其实,它就在我身边,只是我没有去留心观察。只要我们多多的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就一定能得到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
幸福其实就像花儿一样,它就在我们身边。拥有哗哗的自来水是幸福吗 撒哈拉大沙漠的人最清楚;能看见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是幸福吗 海伦。凯勒会告诉你;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簌簌的落叶声是幸福吗 贝多芬会让你坚信;甚至父母的责骂,唠叨也是幸福。幸福无处不在,只在于你善于发现。
记得有一次,还没打放学铃,一个同学的母亲早已冒雨在楼下等了。我感动不已,忍不住对那位同学说:你妈真好!同学却一脸的无奈,说:好什么好 整天对我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的,我在她眼里似乎是个永远也长不大的三岁小孩。
听完他的一席话,我茫然了,被关心难道不幸福吗 我不禁地陷入了沉思:我缺少的正是这种关怀,可我也-天天地长大起来了。曾记得,第一-次学骑车的时候,父亲看我 摔倒,没有跑过来关心我,没有将我扶起,而是慢慢地走过来,到我面前蹲下来,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再试试,孩子,你能行的!.这是父亲的鼓励吗 是的。
曾记得,第一次学炒菜的时候,就把菜给烧焦了,母亲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告诉我失败是成功之母,并且手把手教我在炒一回。我会炒菜,这都要最功于母亲吧!这是母亲的安慰吗 是的。
曾记得,在我小学时一个署假里,我们全家去登山。下山时,两腿沉重得像灌了铅似的,便要求爸妈背我一程,而爸爸不答应,只折了根树枝给我当拐仗
我终于悟透了爸妈对我的特殊关怀,我是幸福的!
此情深深深几许,无言的大爱便如斯。父母那种特殊的爱正等着我用不经意间的发现去将它们串成夺目的珍珠链。照亮我的一生。不经意间的发现,却在那一刻变成永恒的美丽。
【解析】【分析】(1)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目中的空白处填写的应是不经意间“我”的发现,“我”的变化,“我”的省悟等等。比如,不经意间,“我”发现了美;不经意间,“我长大了;不经意间,“我”明白了等等。创作本文时,应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不经意”上。应是在不经意间,我看到了某某,正是某某让“我”明白了某些道理,发现了某些美好等等。首先,要经营好开头和结尾,这是展示个性写作能力的重要窗口。这两处,要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凸显语言美,要寄予深情,留有余味。其次,要详略处理得当。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的,就得详写;关系不大的,就得略写或者舍去不写。再次,安排好过渡。在内容或者场景转换时,在议论过程中的总分转换时,都需要我们运用一些关联词语、过渡句或者过渡段来衔接上下,紧密结构。最后,应把握好照应。前有所呼、后有所应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特征,它能贯通文脉、严谨结构、强化内容。
(2)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要求为人物写一篇“小传”。即要求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要求写一个人物的小传,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但注意要以一个人物为主,不能把几个人并列在一起,不分主次,写成人物“群像”。文中出现的其他人物,是为表现文章主人公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要描写出人物的独特性。要从人物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肖像、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刻画,不能千篇一律。人物形象不能夸大,要让读者感到文中的人物就生活在自己身边。要有典型事件。不能泛泛而谈,只描写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要结合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补好题以后的写作思路,就和其他作文相差无几了。补题要注意内容要熟,立意要新,切口要小。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在写什么,后写什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 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基础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逊xùn 疮疤chuāng 执拗ào 颔首低眉hàn
B.酬和hè 抽搐chù 诘责jié 慷慨淋漓kǎi
C.匀称chēng 和煦xù 招徕lái 骇人听闻hài
D.预兆zhào 凋零diāo 酷肖xiào 合辙押韵ch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 由衷 锐不可挡 催枯拉朽
B.匿名 诘责 杳无消息 为富不人
C.浩瀚 娴熟 殚精竭虑 白手起家
D.猝至 荧光 眼花瞭乱 屏息敛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早年萧何见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是大贵之相,于是对他格外敬佩有加。
B.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人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振聋发聩。
C.老戏骨王劲松在《典籍里的中国》这个节目中,将历史人物李时珍诠释得入木三分,深入人心。
D.我们在日常说话中,只要重视并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即使是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讲得娓娓动听,牢牢吸引住听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上,经过中国小将谷爱凌的奋力拼搏,终于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B.最近全国各地开展广泛“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活动。
C.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D.大型专题片《不忘初心》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消息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原则安排的,即所谓“金字塔结构”。
B.《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礼”,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如吴均的《元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D.“丈夫之冠”中的“冠”指“行冠礼”,在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此礼表示成年。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幸福的尺寸本是无所谓大,也无所谓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每一寸幸福。
①在此之后,你的脚丫已经不再长大,你的鞋子尺码已经固定
②所以,请学会丈量幸福,拥有一颗充满爱、充满自由、充满创造的心吧
③这正像脚上的鞋,穿着合适也就可以了
④童年的尺寸是一颗糖果的甜蜜,少年的尺寸是一次收获的快乐,青年的尺寸是一份创造的惊喜
A.③①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7. 综合性学习(6分)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就是最好的佐证。八年级某班开展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板块设计)为丰富活动内容,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2分)
[示例]板块一:说一说,互联网的发展
板块二:    板块三:   
(2)阅读下列三个关于某市学生上网课情况的调查表,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的内容。(2分)
表一
是否在上网课
参与调查人数 没上过 偶尔上 近期一直在上
316874 0.940% 2.225% 96.835%
表二
上网课的形式
看电视频道 平台提供的直播课 本校老师的直播课
6.978% 41.757% 51.265%
表三
上网课使用的工具
电视 手机 电脑(含平板)
6.601% 76.472% 16.927%
(3 )(明辨是非)居家上网课期间,老师发现小芳同学的作文中使用了“豪横”“柠檬精”“奥利给”等大量网络用语,针对此种现象,请你代替老师给小芳同学提建议。(2分)
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8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   。(朱敦儒《相见欢》)
(3)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如梦令》)
(4)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雁门太守行》一诗中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阴寒凄惨的战地气氛的诗句是:   ,   。
(6)《饮酒》一诗中,诗人通过采摘菊花来表现自己闲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   ,   。
(7)《渔家傲》中,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辽阔图景的句子是:   ,   。
(8)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女子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   ,   。
二 阅读(44分)
(一)古诗阅读(6分)
9.阅读下边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
宦情②羁思③共凄凄,春半④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释】①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②宦情:做官的情怀。③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④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3分)
诗中的“乱”字用得精当,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3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回答问题。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⑤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⑤掬(jū):捧。⑥馀甘:即橄榄。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水尤清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影布石上   
④顾影颓然   
11.下列加点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如鸣珮环,心乐之 山间之四时也
B.其源殆可熟物 不可知其源
C.书以付过 以其境过清
D.浴于汤池 冷光之乍出于匣子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13.下列对【甲】【乙】两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B.“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C.“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如雷的特点。
D.《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苏轼的作品,两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一员,除此外还有韩愈、欧阳修、曾巩、杜甫等也是。
(三)名著导读(8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膀竖了起来,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
14.这段文字出自《   》,这部作品被誉为“   ”,被鲁迅奉为“   ”。 (3分)
15.本选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   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   的特点。 (2分)
16.这部作品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3分)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节选自《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材料二】
歼-15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款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也是中国海军第一款航母舰载战斗机。歼-15于2009年首飞,2012年首次降落在辽宁舰上,目前已经批量生产和服役。
歼-15战斗机长22.28米,翼展15米,高5.92米,空重17.5吨,最大起飞重量约32.5吨,最大飞行速度为2.4马赫,最大航程高达约3500公里。
歼-15舰载机最初搭载2台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F系列发动机,后期将换装国产WS-10(涡扇-10H)发动机,据悉改进后的国产发动机的性能已经达到进口发动机的水平。
(节选自青武蜂·《中国远洋上的一颗明珠——歼-15》)
【材料三】
6月4日11时,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集体亮相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
陈冬:能够再次执行飞天任务,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考验。12年朝夕相处,两年半的任务训练,我们乘组彼此越来越熟悉、配合越来越默契。我们身上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完成任务的信心决心。
问:
刘洋: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出舱活动训练强度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三四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将来真正的出舱活动,一次就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
问:
刘洋:6个月的时间还是非常繁忙的,我们要完成多项任务。同时,还要完成3个实验舱大量的科学实验,开展科普和公益活动等。我很期待和神舟十五号3位战友在太空胜利会师。
蔡旭哲:“太空出差”半年,我最期待问天舱、梦天舱和天和核心舱对接后太空家园建成的那一刻。
(摘编自余建斌《对话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人民日报》2022年6月5日)
17.下列对以上内容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B.材料一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从正面有力突出了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表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C.材料二中划线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歼-15战斗机”具有航程远的特点。
D.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文体上是有区别的,材料一这则通讯属于记叙文,材料二属于说明文。
18.请根据材料三中几位航天员的回答,按顺序给记者设计采访问题。(3分)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探究我国在“强国强军”之路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分)
(五)现代文阅读(12分)
故乡的夏天
王璐
①走进故乡,就像走进了另一个季节。舒适、凉爽、绿色,共同构成了故乡七月的代名词。
②从南方人的角度讲,故乡大概根本没有夏天。在他们的观念里,能称得上是夏天的,应该就是昼蝉夜蛙、汗流浃背这样连续数月的酷热季节。而在北方高原上的小城,例如我的故乡,六月中旬走在阳光下,只觉得温暖舒适,并不出汗。故乡的人家,大都不备冷气,因为就算天热,也是几天就过去了,不值得为避暑费事。我放暑假回到家里,整日揽着阳光,一点不觉得难耐,反而舒适。等到了八月,即使热了,也无需南方那样整日的冷气,只要抱一个瓜扇扇风就足够凉快。
③清早,如果你走到苍头河边,黎明的阳光懒懒地洒下来,透过夹岸的树木在地上投出班驳的光。早上的阳光像母亲温柔的眼眸。瓦蓝色的天空澄澈而透明,微微飞着些云,衬着时时掠过的鸟儿,轻柔如同它们一不小心遗落的羽毛。环顾周遭是黄土高原北部标志性的莽莽苍苍的松杨林子,林外是隐的青山。苍河隐藏在这青翠的群山之间,仿佛一件秘而不宣的绝世珍宝,在粗犷豪迈的北方高原绽放着粼粼的柔光。朝阳下沿河草尖上的露珠,眨着一闪一闪的眼睛,灵动而清亮,让你疑心那是遇到了河滩上被冲刷出来的钻石,只是每一瞬的闪光,都是每一瞥的清凉,足以让你忘却炎热里的烦恼。信步慢慢走过横跨苍河的吊桥,河风吹来,水汽凉凉,令人舒爽,再挎一个相机,就真有点旅游避暑的意味了。然而晓寒未散,风力加上水汽,这时恐怕需把裙子换成裤子,再套一件小小的开衫。
④下午日暖,单衣便够。在故乡的街上,行人的衣装从背心短裙到长裤外套,四季都有。午后是最热的时候,大地像一块烙饼,摊在酷蓝的天穹之下,路旁的草丛似乎被晒得有点卷曲,颜色更深绿些。可是那是干热,并不令人出汗,和南方的湿闷不同。等到了下午三点以后,就又趋于凉爽。广场上、商城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连门口石阶上都坐满了聊天下棋的老人、嬉戏玩闹的孩子,这时上街去走走,短袖短裤正适宜。耳畔行人的谈笑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打闹声此起彼伏,车水马龙的街道不多时就变得热闹非凡。渐渐地,太阳西斜,阳光更趋柔和,但又与早晨不同,它就像奶奶的爱抚,慈爱而温暖。时不时有风刮过,吹得街道旁的大树叶子沙沙地响,金色的夕阳不知不觉给县城镀了金,远远望去,每一个角落都像是饱含回忆的老胶卷的镜头。
⑤小小的县城中少见高楼,城外的青山也只是一个个矮丘,太阳要到八点半才落到地平线上,更显得昼长夜短,有用不完的下午。七月的故乡,睛天极多,有时一连数日碧空无云,所以入夜后天也黑不下来,只变得深洞洞的暗蓝。天色在昼夜交替时显得分外奇幻,深蓝的天,橙黄带粉的云,赶回家做晚饭的阿姨三五成群,边走边聊,夏风也不急,有一下没一下地撩拨着她们的衣襟和发梢,调皮的如同她们等在家里的顽童。风徐徐吹着,一直吹来了整个夜晚。吃过晚饭的人们还会在这时出来散步,感受着夏天的夜晚特有的舒适和凉爽。星子点点从天幕上跳出来,一闪一闪,让你想到了早上苍河边上的露珠、傍晚门口树叶斑驳的剪影。月亮则隐在一朵云后,羞涩地窥探着故乡的大地。仍旧热闹、灯火通明的县城街道,早已安静、悄然沉睡的郊外树林。入夜后的气温最适宜搭一条薄毯睡觉,不会出汗也无需冷气。不过晴天也会突来霹雳,有时候也会忽来一阵大雨,淋得赶路或闲逛的行人狼狈不堪。但关外的夏雨,来得快,下一场酣畅淋漓;去得也快,走一个利利索索,不多时又能留一个瓦蓝色的天。可是一到这样有风有雨的天气里,便嫌单衣太薄。雨云来时罩在头顶,雨点在玻璃窗上也未干过,偶见天边绽出一角薄蓝,立刻便有更多的灰云挟雨遮掩过来。从窗外望出去,树树含雨,山山带云。这时在屋里坐着,煮一壶热茶,听听雨声,天气祛了狂热,心也就渐渐趋静。
⑥遥远的故乡,多风的故乡,一段残破的城墙独对夕阳,飘忽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夏天融入苍河的水波里,柔柔地,流走一丝酷热,一丝烦躁。与故乡的夏天相约,约定一份难得的凉爽,约定一份内心的安宁。在这里,滤去多余的干扰,清风里,只有绿树怀抱里的河水浅浅的低吟声,如同一首古老的民谣。
(选自《朔州晚报》2022年6月1日,有删改)
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2分)
A.文章多次采用第二人称“你”,跟读者对话,拉近了距离,且娓娓道来,显得亲切。
B.“早上的阳光像母亲温柔的眼眸”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C.文章在写景中多次写各色人的活动,表现出故乡的人们快乐而忙碌的生活。
D.故乡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来得快,去得也快,给人酣畅淋漓和利利索索的感觉。
21.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故乡夏天的景色,请加以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3分)
时间 景物特点 人的感受
清早 阳光温柔,天空澄澈而透明,露珠灵动而清亮 ①   
下午 ②    干热,又趋于凉爽
入夜 ③    感受着夏天的夜晚特有的舒适和凉爽
文章开头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分)
23.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夏风也不急,有一下没一下地撩拨着她们的衣襟和发梢,调皮的如同她们等在家里的顽童。
文章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3分)
三 作文(50分)
25.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⑴平凡的生活让很多人习惯于不以为意。然而,对于有心人来说,留意生活中的某个时候,在不经意间,我们会有意外的发现。不经意间,发现了美;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长大;不经意间,对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请将“不经意间,我▲”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⑵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光芒。在你的身边也一定有许多让你熟悉或敬仰的人,请你从中选择一位,以《▲小传》为题,写一篇人物传记。
要求: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
③文章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600字
8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