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3张PPT。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战争。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战争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和升级。从冷兵器时代发展到热兵器时代,从局部战争发展到世界范围的战争。人类 = 战争?5200多年历史中
大小战争:14500多次(2.8次/年)
近2000年来无战争的日子:仅58天
战火中丧生: 36.4亿人
毁灭的财富:可铺宽150公里、厚10米的金带,环地球一圈。
——据邵锡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东南大学学报》958期) 统计数字 整个20世纪由于战争和种族屠杀共死174000000人,如果把这些人从头到脚连起来可以绕地球5圈。 20世纪的100年间世界共发生了373次武装冲突和战争,死亡总人数估计为1.87亿。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万亿美元。回眸百年,烽火不绝 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留下的是一份死亡遗产。两次世界大战总共导致了超过6000万人的死亡。 人类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
——沈永兴 朱贵生《二战全景纪实》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克劳塞维茨(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
——塔西佗(古罗马历史学家) 你想和平吗?那么你就准备战争吧!——克劳塞维茨(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格兰特将军(美国内战英雄)我始终反对战争,除非是为了和平的缘故。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若不认识战争,就无法了解20世纪这短暂历史的本质。战争是这个时代的印记。”
——霍布斯鲍姆1、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2、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规模更大。(炸药、飞机、坦克、潜艇、通讯)
3、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1913 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英法落后,美德赶上1870 年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结合地图分析20世纪初世界局势的特点?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经被帝国主义国家基本瓜分完毕。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资本主义世界最终形成。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2005全国卷
世界在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 。
——列宁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帝国主义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2、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意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英法德奥俄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当时欧洲有关国家有哪些利益要求?A 德:
B 法:
C 英:
D 俄:
E 奥匈:
F巴尔干国家: a 维护欧陆霸主地位,压制法国, 防止其崛起复仇。
b 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殖民地。 复仇,夺回欧洲霸权。
维护霸权 殖民地,维持欧陆均势。
以斯拉夫为旗号,争夺巴尔干地区。
视巴尔干地区为其势力范围。
反对外来奴役,争取独立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英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欧洲“均势”政策。如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打破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沙俄,遏制沙俄在欧洲扩张;与法俄结成协约国,打败了对其在欧洲大陆和全世界利益有巨大威胁的德国。由此可见,英国均势政策的目的是反对大国谋求欧洲大陆霸权,巩固欧洲大陆沿岸阵地,保持自己海上霸权。其政策实质是使欧洲列强彼此牵制,由英国操纵政治天平,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外的利益。 击败拿破仑以后,英国长期实行所谓“光荣孤立”政策,即不同其他国家订立长期盟约,以便随时按照本身需要,调整对外关系,弹性的调整和维持均势,使得英国能够挟其优势在经济上巧取豪夺,保持霸权。但在进入19世末,英国一方面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工业垄断地位,作为“光荣孤立”外交政策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又面对俄国在东方、德国在西方咄咄逼人的严峻挑战,在这不得已的情况下,英在东方与日本订立了《英日同盟》条约对付俄国。英日同盟标志着英国外交政策的大转变。后因俄国战败,力量削弱,已不再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威胁,加之这时的英德矛盾又已超过英俄矛盾。这样,英国又于1907年与俄国缔结协约,这表明英国已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一战后,英国又扶德抑法,拒绝和法国结盟,纵容德国侵略扩张,极力将祸水东引至苏联。这表明英国仍在推行以“均势”为原则的大陆政策。“光荣孤立”政策是在英国势力特别强大时“大陆均势”政策的具体体现。英国在一战前与日、法、俄结盟表明其在实力下降的情况下放弃了这一政策,而一战后又扶德抑法,这一变化说明英国并没有放弃“大陆均势”政策。(英国)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 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首相帕默斯顿 意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英法德奥俄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德英法俄意奥187918821882189219041907代表同盟国集团代表协约国集团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材料一:1880-1914年各国陆海军总人数(单位:万人)材料二:思考: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地区火药桶地理位置重要
奥斯曼的衰落
民族关系复杂
列强争夺和插手 1912、1913年两次巴尔干战争,使这一地区的斯拉夫人民基本上摆脱了土耳其的民族压迫,推动了奥匈帝国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特别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地斯拉夫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他们要求和塞尔维亚合并,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国家。但奥匈和沙俄取代了土耳其向巴尔干半岛渗透,奥匈企图消灭塞尔维亚,沙俄则把塞尔维亚视为自己在巴尔干争霸的前哨阵地,竭力支持塞尔维亚对抗奥匈。这就加剧了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巴尔干的争夺,使之成为最敏感、最易爆发战争的地方,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天是星期天(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明媚,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携妻索菲亚来这里作特别访问。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和对毗邻的塞尔维亚挑衅。然而他却忘记了,这块土地是奥匈帝国在1908年所吞并,对他充满了仇恨、刺杀他的阴谋正在酝酿着。当枪弹打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随着两股鲜血的喷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开始了。普林西普成为永载史册的人物,历史的进程往往充满了偶然因素。德奥集团在暗杀事件发生后,欣喜若狂的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在德国,许多普通民众声称,要把对法国人的仇恨教给儿子,教给民族的下一代。战争爆发前夕,“寡妇已把最后一个儿子送上了前线;每个年轻的姑娘带着骄傲的眼泪和痛苦离开了她亲爱的人。……所有的人都希望去训练、武装自己,为祖国而战斗和牺牲”。德国统一时激动人心的一幕仿佛再现了!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到处写着“去巴黎吃早饭!”“一刺刀挑死一个法国人!”在法国,阿尔萨斯—洛林几乎成了有魔力的赌注,“用一切手段争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口号响彻整个法兰西。大量狂热的民众兴高采烈地走向前线,运兵车上到处写着“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士兵脸上带着微笑,“枪上插着鲜花”,把这次军事行动当做“仅仅是巴黎—柏林之间的令人振奋的旅行!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者则宣扬,所有斯拉夫人应当只使用一种语言——俄罗斯语,只有一种信仰——东正教,只存在一个国家——俄罗斯,只有一个领袖——沙皇。代表性人物米哈伊尔·波戈金要求所有斯拉夫地区的国家必须绝对服从俄国,只有那些扛起沙皇旗帜并接受俄罗斯语言、法律和东正教的斯拉夫人才会被俄罗斯当做兄弟。 1914年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满足这些要求就意味着塞尔维亚失去主权,成为奥匈的附庸。沙俄由于尚未完成战争准备,所以想牺牲塞尔维亚来求得与德奥的妥协。塞尔维亚政府认为自己无力单独对抗奥匈,不得不委曲求全,表示接受通牒中的大部分内容。但决心对塞尔维亚宣战的奥匈仍宣布它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俄国见自己的意图落空,尽管尚未完成战争准备,也不得不提前行动,宣布总动员。德国随即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取消总动员并旋即向俄国宣战。法国立即宣布总动员,德国向法国宣战。同时,德军占领卢森堡,并侵犯了中立国比利时,英国以此向德国宣战。这样,欧洲的帝国主义大国,除意大利还在动摇外,都卷入了这场血腥的大厮杀 。意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英法德奥俄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德英法俄意奥187918821882189219041907代表同盟国集团代表协约国集团二、大战的进程
1、概况⑴参战方:
协约国:俄国、英国、法国、塞尔维亚、意大利、日本、美国、中国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
⑵战争性质: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例外
⑶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南线巴尔干半岛
塞尔维亚←→奥匈二、大战的进程2、三个阶段:
⑴第一阶段:
马恩河战役(施里芬计划破产)
东普鲁士战役
⑵第二阶段(1915-1916)
1915:德国东线攻势
1916: 西线:①凡尔登绞肉机(长、惨、转折 ) ②索姆河地狱(坦克、多) ③日德兰海战战壕里的英国土兵在一首歌: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 ⑶第三阶段(1917-1918)
①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美国参战战争之初美国为何中立?为何要中立,为何能中立?三、美国参战与苏俄退出战争美国的“中立”
这是英国《笨拙》杂志上的漫画。途中,美国的鹰嘴中含着一根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威尔逊对他说:“啊!我把你变成了一只多好的鸽子呀!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它利用“中立国”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在交战双方“和平”攻势期间,特别在俄国二月革命后,美国深恐俄国与德国单独媾和,导致协约国失败,那将严重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且,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它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1917年4月6日对德宣战。 思考:美国的中立和参战?初期中立原因:
胜负未明、不便投机,中立地位、发战争财
远离欧洲,能够中立
后期参战原因:
1、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2、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
3、与协约国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
4、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有利于同盟国
5、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供参战契机⑶第三阶段(1917-1918)
①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917.3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1917.4美国参战
中国等17国加入协约国
1918.3《布列斯特和约》俄国退出⑶第三阶段(1917-1918)
①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②同盟国的变化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1918.9保加利亚士兵起义,保投降
10月奥斯曼帝国投降
11.3奥匈帝国投降
11.3德国11月革命爆发,11日德国投降三、大战的后果1、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导致世界格局变化⑴西欧的相对衰落①经济:受到重创,一时难以恢复②政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2亿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它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由于德国实施潜艇战,协约国船只遭到打击,日本海运业首先发展起来。海运业又带动了其他行业,工农业生产空前活跃起来,兴办企业投资越来越狂热化,公司利润成倍激增。大战期间,对外贸易增加4倍,银行资产增加2倍,各项生产平均增长1倍。1914年至1919年工业总产量实增1.8倍,其中尤以造船和海运最为突出。短短几年内,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不过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仍不高),由外贸长期入超变成出超,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2、导致世界格局变化⑴西欧的相对衰落①经济:受到重创,一时难以恢复②政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⑵美日迅速崛起①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②日本长足发展,向中国扩展势力⑶摧毁四大帝国:俄、德、奥匈和奥斯曼 ⑷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俄国十月革命(1917)德国十一月革命(1918)⑸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沉重打击殖民统治原因:
帝义放松控制引起的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 -----列宁3、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⑴新技术催化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如飞机及汽车的广泛应用;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由于受到海上封锁,开展了强制性的合成橡胶研制和生产,终于实现了以电石为原料合成甲基橡胶的工作。⑵政府机构职能改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既是对西方文明的摧残,也是对有限政府理论的严重冲击。战争期间,随着战争的延长,各国不得不建立起专门的机构着手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政府定单,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一战以后,随着国家间冲突的加剧,社会内部阶级矛盾的加剧,强化政府权力以解决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西方思想界的主流观念。⑶思想观念的改变
大战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引起了人们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战争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特别是俄国的革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2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作者藉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并以此书开创了海明威式的独特文风。作品描写的是美国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其一心爱慕的阿施利夫人一味追求享乐,而他只能借酒浇愁。两人在西班牙游玩时,阿施利夫人迷上了年仅十九岁的斗牛士。相处了一段日子后,由于年龄上的差异,这段恋情黯然告终,阿施利夫人最终回到了巴恩斯身边,尽管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充满幻灭感和危机感《永别了,武器》一书系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此书以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永别了,武器》是一部自传色彩很浓的长篇小说,初稿写于1922 年,手稿在巴黎不幸被小偷扒走,只好重新创作,于1929 年出版。自1922 年到1929 年间,他除发表了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外,结了两次婚,他父亲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医治无效,饮弹自尽。这些遭遇变化,更使他感觉人生变幻无常,好像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毁灭的危机。他战时受伤,曾从身上取出几百片榴弹炮弹片,长期失眠,黑夜上床必须点着灯,入睡后被噩梦折磨,旧病发作起来,理性失去控制,无法制止忧虑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