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3 14:3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赤壁
——杜牧(唐)
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中有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赤壁之战,哪个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为大家讲述这场战争吗?
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战役,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周瑜,是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赤壁》是作者经过这个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相关的文学常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重点)
2、品味语言,赏析诗词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掌握赏析诗句的基本方法。(难点)
3、领悟诗中诗人对国家统治者的告诫,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抓住机遇,努力奋斗,实现人生理想。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刘备于是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协议结盟,孙权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黄盖诈降借东风火攻。周瑜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奋勇向前,大破曹军的连环船,曹操落荒北回。此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孙刘三分荆州,奠定三国鼎立之势。
咏史诗:
古代诗歌一个重要类型。不仅是对历史的歌咏,更包含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咏史怀古诗
题材特征
常见意象
情感主题
代表作品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②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③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晚唐、南唐、后蜀等。
①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②感慨国运衰微,物是人非,喟叹朝代兴亡变化。③借古讽今,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④追慕古贤,表达敬仰之情或建功立业之愿。
李商隐《贾生》、杜牧《赤壁》、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古诗词中“风”的意象
类型
含有生机勃勃和喜春之意。
象征
诗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东风(春风)
喻指重要条件。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西风(秋风)
象征秋之肃杀,包含凝重的悲凉色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东风(春风)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象征冬之寒苦,寄寓幽怨、凄苦情怀。
铜( què )

折戟( ) 销( )

xiāo
课前自主学习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取。认前朝: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拿起经过自己又磨又洗辨认出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属于什么写法?
赏析探究
写法:借物起兴 借物抒怀 以小见大
这是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这支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先写它能很自然地引起后面对历史的咏叹,由此点出此地曾有过的历史风云,为后两句论史抒怀作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指什么历史事件?
指赤壁之战时周瑜借东风用火攻大败曹兵。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实行火攻打败曹军)
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河北临漳西)因楼顶筑有大铜雀而得名。暮年享乐之地,台上住姬妾歌妓。
春深:春色浓。
二乔:三国时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小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代指有利条件、机遇等;
“铜雀” 指曹操;
“二乔”指东吴命运,代指成功或者失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探究
“东风”“铜雀”“二乔”各指什么?
这是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这支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先写它能很自然地引起后面对历史的咏叹,由此点出此地曾有过的历史风云,为后两句论史抒怀作铺垫。
诗人为什么要从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课文品读
这两句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影响,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而且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也表明作者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第二问运用诗人情感“六看”法。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败的机遇,影射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却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作为。
如何评析最后两句议论?这两句议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思家情怀是怎样体现的?
难点探究
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思家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的景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可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正是诗人忧国思家情感的表现。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这首诗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反面落笔,论述深远
反说其事,不直接叙述政治变迁,而是通过写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艺术特色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主题思想
积累杜牧的名句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绝句》)
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
赤 壁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
课堂总结
《赤壁》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这是一首咏史诗,所咏的历史事件是 ,写出与这次战争有关的任意两个人物 ﹑ 。
2.诗的前两句从 写起,引起
3.诗的前两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赤壁之战
周瑜
曹操
“折戟”
对往事的回忆
委婉﹑含蓄。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课堂练习
①《赤壁》中“运用典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赤壁》中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理解性默写
③《赤壁》中诗人发挥想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赤壁》中诗人以小见大,对历史史实进行反面的假设,用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理解性默写
阅读《赤壁》,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曹魏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B
【解析】“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曹魏命运”表述有误,诗人以“二乔”命运折射的是东吴命运。
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烽火硝烟
你眼前会出现哪些人物?他们都是怎样的形象?
曹操:若胜则横槊赋诗于长江,弦歌艳舞于铜雀,藏娇之缠绵,凯旋之得意。二乔,艳压群芳,顾盼生情。东吴领袖:指挥若定,风流儒雅。
你还看到了谁?
杜牧性格: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他自负知兵,常以武略自诩,诗中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自负之情的流露,大有阮籍“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慨。
学习了《赤壁》后,回答下面问题
拓展延伸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