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苏州园林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池 沼(zhāo)嶙 峋(xún) 砌砖(qì) 着眼(zhuó)
B. 雷同(léi) 丘 壑(hè) 镂空(lóu) 蔷薇(qiáng)
C. 轩榭(xuān) 庸俗(yōng) 模样(mú) 松 柏(bǎi)
D. 斟酌(zhēn) 一 幅画(fù) 对 称(chèn) 阑干(lá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倘若 映衬 完美 因地制宜 B. 丘壑 配和 败笔 自出心栽
C. 对称 标本 盘曲 重峦叠障 D. 嶙峋 镂空 闲适 别具匠新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写作是一种思维和情感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 需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 要通过构思,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去结构和安排材料。但无论观察、想象、构思都离不开思维。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把思维训练纳入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来。按照思维发展的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到创造性思维 地训练。
A. 既 又 规则 按部就班 B. 不但 还 规则 井然有序
C. 不但 还 规律 墨守成规 D. 既 又 规律 循序渐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C. 虽然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但是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D. 博鳌亚洲论坛不仅是中国加强与各国政界、商界、学术界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是海南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
5.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 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C.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D.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6.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 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 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鉴的多个角度。)
D. 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
③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④而黄河也只有到壶口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⑤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A. ②④①⑤③ B. ③④②①⑤ C. ①⑤④②③ D. ③①⑤②④
8.文学常识填空。 《苏州园林》一文选自《___________》。原题为《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江苏苏州人,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其著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___________》等。
9.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兴起于秦汉,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超过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不合逻辑,应删去____________。
(3)第③句中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10.根据语意写出成语。
(1)设计者和匠师们________(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2)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________(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________(形容衣服、饰物华丽、光彩四射),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1.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结合语境,解释第一段中加横线的“败笔”一词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第三段中“池沼”的设计原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描写苏州园林的两首诗,请分别从选文中摘选与它们意思最相近的一句话。
①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疫情虽然困住了我们的脚步,但无法挡住我们的视野。语文老师利用阅读沙龙的时间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全国各地“云旅行”,邀请你作为向导,以下是导游词。
晋 祠
梁 衡
①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②西周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一日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做了诸侯。姬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姬虞的功绩,便在这悬瓮山下修一所祠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
③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
④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设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娇羞迷人。
⑤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
⑥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叮叮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找不到一处泉眼,原来不是藏在殿下,就是隐于亭后。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
⑦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的“三绝”。
⑧一是圣母殿。这是全祠的主殿,是为虞侯的母亲邑姜所修的。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距今已有八百八十年。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在能找到的最早实例。殿内宽七间、深六间,极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扣,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殿堂内宋代泥塑的圣母及四十二尊侍女,是我国现存宋塑中的珍品。
她们或梳妆、洒扫,或奏乐、歌舞,形态各异。
⑨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仍鳞片层层,胡须根根,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之好与工艺之精。
⑩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却在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面东西宽阔,南北翼如。桥边栏杆、望柱都形制奇特,人行桥上,随意左右,如泛舟水面,再加上鱼跃清波,荷红映日,真乐而忘归。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是仅有的一例。
晋祠就是这样,以她优美的身躯来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她,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 你要介绍的说明对象是晋祠,文中哪一句话最能全面概括晋词的主要特征?
(2) 为了准确清楚地说明晋祠,文中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除了使用举例子外,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 文章第二段作为导游词中的一个部分,小舟认为可以删除,你同意吗?为什么?
(4) 阅读选文并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请你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与美学、自然之间的关系。
【课内链接材料】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代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课外链接材料】
早在周朝就形成了所谓的天人合一的风水观念,这种观念的基本精神就在于调适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要求建筑与地形、地貌、方位等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谐调一致。佛教所追求的超尘脱俗、恬静无为的主旨,道家所追求的清静无欲、修养内丹的境界,都喜欢深入名山,选择清幽恬静、地势险绝的地方建筑寺庙与道观。
1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______
(2)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______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如“涸”不能读成“固”的读音.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
本题中,A.“沼”应读“zhǎo”;
B.“镂”应读“lòu”;
C.正确;
D.“幅”应读“fú”。
故选C。
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正确书写的辨析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写错了。
【解答】
A正确。
B项应为:配合、自出心裁。故B不正确。
C项应为:重峦叠嶂。故C不正确。
D项应为:别具匠心。故D不正确。
故选A。
3.【答案】D
【解析】第一二空,“既……又……”表并列关系,“不但……还……”表递进关系。“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和“通过构思,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去结构和安排材料”前后是并列关系,选用前者。第三空,“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多为人制定。“规律”是自然界和社会诸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这里是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第四空,“按部就班”是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井然有序”指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循序渐进”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这里是说逐步训练,选用“循序渐进”。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
【解答】
A项属于成分残缺语病,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B项属于搭配不当语病,“加快”不能和“规模”搭配,所以应删去“和规模”;
C项属于关联词误用语病,这两个句子之间没有转折关系,后一个句子是前一个句子的依据,所以应该删去“虽然”“但是”这两个词语;
D项没有语病。
故选D。
5.【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对于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需要认真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要注意典型例句中的标点符号的典型用法。逗号是句子之间的停顿;句号是句子结束;问号是有疑问的句子;冒号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的作用;说的话要用引号。
【解答】
ACD.正确。
B.顿号不能用于两个短句之间,应改为逗号。故B使用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D选项中“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问句,但是不是反问句,因为有“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这个选择问作答案,所以D句可以看作两个设问句,所以D项说“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是错误的。
故选:D。
《课标》要求修辞手法初中阶段考查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的辨识和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通常根据句子就能分析,熟练掌握即可顺利解答。
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7.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7.【答案】D
【解析】通读5句话得知,这段话写的是黄河,③是首句,紧接着对比“九寨沟的水”“太湖的水”,紧接着对比完回到写黄河,故排序为:③①⑤②④
故选:D。
试题分析: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答案】百科知识 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叶圣陶 叶绍钧 圣陶 作 教育 倪焕之
9.【答案】(1)兴起于秦汉,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2)“超过”或“多” (3)榜样 标本
【解析】(1)按照时间顺序,明代应在清代之前。(2)“超过”与“多”重复。(3)“榜样”指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此处强调的是“代表性”。
10.【答案】(1)因地制宜
(2)别具匠心
(3)珠光宝气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词义写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语境中把握其意义,进而准确地书写出相应的成语。
【解答】
(1)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相对应的成语是“因地制宜”。
(2)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相对应的成语是“别具匠心”。
(3)形容衣服、饰物华丽、光彩四射。相对应的成语是“珠光宝气”。
11.【答案】(1)指园林设计上的欠缺之处。
(2)不好。 改后的句子缺少了三个“讲究”,所以也就缺少了对苏州园林设计者与匠师们审美追求的强调。
(3)作比较。 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的特点。
(4)苏州园林中池沼的设计追求自然和入画。
(5)①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2.【答案】【小题1】“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
【小题2】运用了打比方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作者将周柏偃卧石阶的样子比作说古的老人,将唐槐比作鹤发童颜的仙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晋祠古树的形貌,表现其古老苍劲的特点。
【小题3】不能删除(不同意),第二段简述了晋祠的由来,体现了晋祠历史的悠久,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底蕴和历史厚重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4】古建筑与美学关系紧密,注意图画美,使游览者获得自然与建筑的双重审美享受;古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紧密、协调一致,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章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提炼概括。文章开头句子“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总领全文,点出晋祠总特点。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判断能力。首先精读选段,然后根据文章内容确定运用的说明方法,最后结合该说明方法回答其作用。文中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打比方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作者将周柏偃卧石阶的样子比作说古的老人,将唐槐比作鹤发童颜的仙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晋祠古树的形貌,表现其古老苍劲的特点。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层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认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说明的结构层次,找准文章内容具体的段落安排;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段落所表达的意思;最后分析段落内容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关系,选定观点,据此解答。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着重对说明对象作出具体分析和理解。结合链接材料可知:古建筑与美学关系紧密,注意图画美,使游览者获得自然与建筑的双重审美享受;古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紧密、协调一致,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13.【答案】(1)作比较(2)举例子(3)打比方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断,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 /事理.④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 /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⑥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解答】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把“苏州园林”和“北京的园林”进行对比,是作比较。
(2)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这里举池沼的例子来说明,是举例子。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把“对称的建筑”比作“图案画”,这是是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