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理解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列表比较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印证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
2.结合工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案例,了解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过程,理解循环经济的含义。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重点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五、教学难点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2.循环经济。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的案例、图片及文字资料。
七、课时安排 建议用时1课时。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列举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让学生们认识到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走持续发展的必然
性,设置相关问题导入新课。【教学过程】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情境导入]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浙江省杭州市浮山村地处杭州市西南城乡接合部,依靠科技
进步,对畜禽粪便采取资源化开发和多层次的利用,配套建
有日产700立方米的沼气工程。所产沼气,用作村民的燃料和
炒制龙井茶叶、加工西湖莼菜、孵化小鸡和鸡舍增温等生产
能源;沼液用作水稻、茶叶、蔬菜的有机肥料,沼渣加工成
再生饲料和颗粒有机肥料。
【思考】 依据图示和资料,试述该工程的综合效益。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识记:循环经济的概念。
2.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理解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应用: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的综合效益。目标定位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成就:以占世界约____________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
____________的人口。
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
(1)人口众多:庞大的____________,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
多。
(2)资源短缺:____________资源占有量少;资源需求量大;生产技术水平低,自然资源____________低。
(3)环境危机:环境污染迅速由____________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7%22%人口基数人均利用率城市3.解决措施:走____________之路。
4.战略框架: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_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____________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模式。
(2)手段:环境____________技术。
(3)核心:提高____________。
(4)资源利用方式:______________。
(5)原则:资源输入____________、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____________化。
(6)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____________化。循环利用无害化生态效益环境友好方式减量化再生资源生态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
(1)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控制污染,减少
____________来源。
(2)经济效益:有利于____________和调整工业结构等。
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1)原理:____________的观点。
(2)方式:调整原有的____________,发展种植业与林、牧、
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
护之间的关系。
(3)目的: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
______________。工业污染技术改造生态系统生产结构可持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教学建议:此处建议教师用课件展示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有关,具体如下:
1.庞大的人口基数2.严重的资源短缺3.深刻的环境危机[融会贯通]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1.解决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中国人口资源优势。
2.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保方面的问题,统筹国土资源开发与
整治,解决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重大生态问题,加大环保投
入,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典例1】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
发展白皮书》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
远。据此回答(1)~(3)题。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使生育率保持较低的水平
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3)下列属于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城市环境恶化 B.酸雨
C.水土流失 D.温室效应增强BC[解析] 第(1)题,中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
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2)题,我国人口问题突出表现为增
长过快,应首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第(3)题,我国主要的生
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
物多样性减少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教学建议:此处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境效益。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
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
(1)内涵
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2)特点
①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②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
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融会贯通] 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化利用一次利用,利用率低多次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循环流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典例2】 读我国某生态农场平面示意图及其生产过程结构
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这里发展肉、蛋、奶、蔬菜、鱼生产主要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混合农业 靠近京津大城市,市场需求量大(2)结构示意图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过程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
(3)简析该农场建设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种植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②实行综合循环利用;③开发利用沼气等新能源。
[解析] 第(1)题,由河流分布及通京塘高速公路可知该地区靠近京津大城市;从图中也可以看出,该地既发展畜牧业又重视粮食生产,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第(2)题,图中显示生产过程3以沼气为中心,净化了环境,保护了土地资源,环境效益最大。第(3)题,该地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分析可借鉴教材中北京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的典例。3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