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专题五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3专题五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30 14:0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21978年以后 阅读导语思考:现代中国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状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基本特征:曲折发展 导语分析1957年1956年新中国成立“双百”方针提出,引起强烈反响“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文革”期间“双百”方针的贯彻和“科教兴国”的实施繁荣凋零繁荣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3曲折发展繁 荣凋 零建国初期“文革” 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繁 荣新中国文化与科技的发展历程示意图4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5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课标要求知识结构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建国初期“文革”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繁荣凋零原因表现表现繁荣原因原因表现阅读教材,归纳每一阶段的表现并分析思考原因6 建国初期 繁荣
1、表现:(1)文学创作出现 ;(2)电影和戏剧创作 。
2、原因:(1) 的成立,文化事业万象更新;(2) 的建立和大规模 的展开;(3)“ ”方针的提出。
二 “文革”时期 凋零
、表现:文艺创作 、文化园地 。(1)无数优秀的 被付之一炬;大量 遭到洗劫;许多 遭到批斗迫害;(2)许多 被禁演。
2、原因:“ ”的“左”倾错误,“ ”方针的破坏。
三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繁荣
1、表现:改革开放后的文学艺术创作再现 。
2、原因:(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2)“ ”方针和“ ”方向的指导;(3)政府重视,相继设立了一批 ,如“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家”、“五个一”工程奖等。知识梳理
繁荣盛况百花争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优秀文艺作品文革双百勃勃生机二为双百文化艺术奖项文化典籍百花凋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文艺界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国家文物经济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万马齐喑7 重点探究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艺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期?简析其共同原因;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和启示?两个高峰期(1)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五六十年代)(2)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认识和启示共同原因(1)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2)“双百”方针的贯彻和执行(1)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2)“双百”方针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8 重点探究 2.“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经过
“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
????这个方针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当时,一方面,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但是,另一方面,在科学文化领域内仍然存在着某些“左”的思想影响,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不相适应的。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讨论十大关系的过程中,提出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艺术和技术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为了发展文化和科学,要贯彻毛泽东过去吸收党内意见分别提过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资料来源《新华网》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双百”方针的含义、背景、目的、前提、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背景(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2)科学文艺领域“左”的错误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前提社会主义宪法范围内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到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地位和作用能否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9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新时期百花争艳 盛况繁荣百花凋零 万马齐喑生机勃勃 欣欣向荣提出破坏重新确定“二为”“双
百”

针 复习小结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文艺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今天,贯彻这一方针,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4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10 练习巩固1.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2.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水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3.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 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 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 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DDA11破四旧运动焚烧古籍字画观音被判处死刑故宫被改成血泪宫孔庙的浩劫1213芭蕾舞剧《白毛女》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照京剧《智取威虎山》京剧《红灯记》八亿人民八个戏14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1.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3)内容:讴歌革命和建设(1)状况:繁荣,第一个高峰时期(2)方针:提出“双百”方针2.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文艺创作再现勃勃生机,文学艺术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许多作品都是以改革开放的实践为主题,或反映对“文革”危害的深刻揭露和批判、或反映这一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反映对民族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思考。《都市风流》《沉重的翅膀》《钟鼓楼》《平凡的世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抉择》《骚动之秋》《芙蓉镇》15161718192021222324251949年1966年1978年 阅读导语思考:现代中国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基本特征:曲折发展繁 荣凋 零建国初期“文革” 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导语分析繁 荣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