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春秋:创立战国:发展秦朝:打击西汉:正统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孔 子孟 子秦始皇董仲舒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明时期儒学有如何呢?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虎溪三笑
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不觉过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
请思考: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宋 明 理 学专题二第3课一、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的困境——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1)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儒学自身局限(缺乏关于命运的解释),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2、政治上:3、经济上:
农业、手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统治者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二、理学的兴起1、含义
理学是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儒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
所谓“理”,在自然界中就是万物运行的最高法则;在人的身上,“理”就是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如“三纲五常”。二、理学的兴起2、开创者——北宋五子及其思想通过阅读课本归纳北宋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二、理学的兴起建构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而为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依据。 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挂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为“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朱熹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二程”开创了一个重新解释儒学的思想系统,而朱熹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2、主要思想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
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还涵盖了哪些领域?材料四: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理学的方法论 ———格物致知。怎么才能通达“理”?图1图2材料五“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二程”开创了一个重新解释儒学的思想系统,而朱熹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2、主要思想(1)本体论(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理一气二
(2)修养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3)道统论: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4)学术整理(“专辑”):《四书》
3、影响阅读课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的影响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二程”开创了一个重新解释儒学的思想系统,而朱熹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2、主要思想3、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2)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2、主要主张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小故事 人人可为圣贤: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看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这体现了“心即理”的思想。材料三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材料五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 “理”?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致良知,知行合一。──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小故事 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2、主要主张陆
九
渊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王守仁
(阳明心学)
(明代)② 思想核心:“致良知”③“知行合一”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探究二:结合图片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都承认理的存在(理学)
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
都是唯心主义思想“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外物求”理”)(通过内心的反省)相同点: 探究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五、理学的影响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名校校训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四川大学:精韧不怠 日近有功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扇枕温衾 恣蚊饱血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十四孝”—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贞节牌坊”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美丽”的三寸金莲重男轻女“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清) 小结: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①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小结: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背景:影响:流派:“理”是万物的本原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心”是万物的本原
“发明本心” “致良知”
“知行合一”三教合一消极
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