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17:1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一课一练
班级 姓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曾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 ,我们学过的课文
二、文言字词积累
(一)加点字解释
1、方七百里( ) 2、年且九十( )
3、面山而居 ( )( )
4、惩山北之塞( )( ) 5、出入之迂也( )
6、聚室而谋( ) ( ) 7、吾与汝毕力平险(汝: )( )( )
8、指通豫南( ) 9、杂然相许( )( )
10、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 如太行、王屋何?( )
11、且焉置土石(且: )(焉: )(置: )
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 ) 13、始龀( )( )
14、寒暑易节( ) 15、毁山之一毛( )
16、固不可彻( ) ( ) 17、虽我之死( )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19、何苦而不平( )
20、亡以应( )( ) 21、操蛇之神( )
23、感其诚( )( ) 23、负二山( )
24、一厝朔东( )
(二)通假字
1.指通豫南 通 , 。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 。
3.甚矣,汝之不惠。 通 ,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 。
5.一厝雍南。 通 , 。
6.无陇断焉。 通 , 。
(三)一词多义
惧其不已也( ) 以君之力( )
1、其 其如土石何 ( ) 2、之 虽我之死( )
帝感其诚( ) 告之于帝( )
其妻献疑 ( ) 跳往助之( )
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3、且 4、焉
且焉置土石( ) 始一反焉( )
面山而居( )
5、而 何苦而不平 ( )
而山不加增( )
词类活用
1、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
2、箕畚:名词活用作状语,( )。
3、面:名词活用作状语,( )。
4、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 )。
5、苦:形容词作动词,( )
三、句子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3、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4、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8、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9、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四、内容理解
1、本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 ,也说明了
的道理。
2、愚公认为自己能移山是从 观点出发,看到了人力的无穷,认为 所以驳
斥有力,坚持移山;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是从 的观点出发,认为 ,所以对移山之举采取 的态度,阻止移山之举,愚公是真正的 ,智叟是真正的 。
3、愚公移山的困难有:(1) ;(2) ;(3) ;(4) 。
4、文章结尾说:“帝感其诚”,这里的“诚”指的是愚公移山的 和 ;文章用神话结尾,作用是

《愚公移山》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列子·汤问 》。作者是 列子 ,朝代 战国 ,我们学过的课文 《两小儿辩日》
二、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方七百里( 方圆 ) 2、年且九十( 将要 )
3、面山而居 ( 面对 )( 居住 )
4、惩山北之塞(惩:苦于 )(塞:阻塞 ) 5、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
6、聚室而谋( 全家 ) 7、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 )( 尽、全 )( 铲除 )
8、指通豫南( 直 ) 9、杂然相许( 纷纷地样子 )(赞同 )
10、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连…都…)( 削减 ) 如太行、王屋何?( 把… 怎么样 )
11、且焉置土石(且:况且 )(焉: 哪里 )(置:放置 )
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带领 ) ( 肩负,扛 ) 13、始龀( 刚刚换牙 )
14、寒暑易节(更替 ) 15、毁山之一毛( 指草木 )
16、固不可彻( 顽固 ) ( 改变 ) 17、虽我之死( 即使 )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 19、何苦而不平( 愁苦,这里指担心 )
20、亡以应( 没有 )( 回答 )
21、操蛇之神( 拿 ) 22、感其诚( 被……感动 )( 诚心 )
23、负二山( 背 ) 24、一厝朔东( 放置、安放 )
(二)通假字
1.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4.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5.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三)一词多义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以君之力【的】
1、其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2、之 虽我之死【取消句子独立性】
帝感其诚【他】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其妻献疑【他的】 跳往助之【代词,代指愚公】
年且九十【将要,快要】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且 4、焉
且焉置土石【况且】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面山而居【表示修饰】
5、而 何苦而不平 【表示承接】
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
词类活用
1、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名词活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3、面:名词活用作状语,面向着。
4、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
5、苦:形容词作动词,愁
三、句子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大山北面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2、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3、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
4、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敲击石头,挖土壤,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7、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河湾上一位智叟讥笑愚公并制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
8、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老迈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9、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加大增高,还怕挖不平吗?
四、内容理解
1、本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 不畏艰险、坚毅乐观的精神 ,也说明了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的道理。
2、愚公认为自己能移山是从 发展的 观点出发,看到了人力的无穷,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 所以驳斥有力,坚持移山;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是从 静止 的观点出发,认为 人在自然面前是无力的 ,所以对移山之举采取 讥讽 的态度,阻止移山之举,愚公是真正的 智者 ,智叟是真正的 愚者 。
3、愚公移山的困难有:(1) 二山高大 ;(2) 愚公年迈 ;(3) 工具简陋 ;(4) 运土石路长,耗时多 。
4、文章结尾说:“帝感其诚”,这里的“诚”指的是愚公移山的 决心 和 实际行动 ;文章用神话结尾,作用是 从侧面反映出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衬托了愚公精神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