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4.1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的第1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判定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究过程,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并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开展合情推理才能和初步的逻辑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乐于合作交流的习惯。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容易消化本堂课的知识,学生对于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着足够的感知经验,但是也存在着如下的困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对于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发挥认知和操作方面的经验,为掌握规范和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服务将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关键。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学会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类比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学会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知导入教师活动1:教师出示问题:想一想:1.什么是相似三角形?一般地,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SSS”,“SAS”,“ASA”,“AAS”,“HL”.【思考】怎样运用三角形的相似测量河的宽度?学生活动1:学生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引进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环节二: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教师活动2:教师出示课本问题:【合作学习】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E∥BC. △ADE与△ABC相似吗 证明:过点E作EF∥AB交BC于点F,又∵DE∥BC,∴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DE=BF,DB=EF, ∵DE∥BC,EF∥AB,又∵DE∥BC,∴∠ADE=∠B,∠AED=∠C,∴∠A=∠A,∠ADE=∠B,∠AED=∠C,∴△ADE∽△ABC.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根据上述预备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已知:如图,在△ABC与△A'B'C'中,∠A=∠A',∠B=∠B'.求证:△ABC∽△A'B'C'.证明:如图,在A'B'上截取A'D=AB,作DE∥B'C',交AC于点E,则△A'DE∽△A'B'C'(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又∵∠A=∠A',∠B=∠B'=∠A'DE,∴△ABC≌△A'DE,∴△ABC∽△A'B'C'.【总结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几何语言:在△ABC与△A′B′C′中,∵∠A=∠A′,∠B=∠B′,∴△ABC∽△A′B′C′.学生活动2:学生思考,回答课本中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证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学生完成定理1的证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经历了判定方法的形成过程,坚持新课程的理念转换教师的角色,以引导者、参与者的形象介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能有效的调动学习积极性。环节三:例题讲解教师活动3:【例1】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为了测量河宽AB,小聪采用了如下方法:从A处沿与AB垂直的直线方向走45m到达C处,插一根标杆,然后沿同方向继续走15m到达D处,再右转90°走到E处,使B,C,E三点恰好在一条直线上. 量得DE=20m,这样就可以求出河宽AB.请你说明理由,并算出结果.解:∵AB⊥AD,DE⊥AD,∴∠BAC=∠EDC=Rt∠.又∵∠ACB=∠DCE,∴△ABC∽△DEC(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C=45,CD=15,DE=20,答:河宽AB是60m.【想一想】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因为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有一个直角是相等的,又因为这两个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所以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学生活动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本问题。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活动意图说明: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兴趣,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逻辑理解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4.4.1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一、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二、例题讲解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1.如图,在□ABCD中,F是AD延长线上一点,连结BF交DC于点E,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B ).A.2对 B.3对 C.4对 D.5对2.如图,DE∥BC,则=____B____.A. B.C. D.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70°,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70°,80°,则这两个三角形( A ).A.一定相似 B.不一定相似C.一定不相似 D.全等4.如图所示,D是BC边上的点,∠ADC=∠BA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A.△ABC∽△DAB B.△ABC∽△DACC.△ABD∽△ACD D.以上都不对选做题:5.在△ABC和△A′B′C′中,∠A=60°,∠B=40°,∠A′=60°,当∠C′为( C )时,△ABC∽△A′B′C′.A.40° B.60° C.80° D.100° 6.如图,现有测试距离为5 m的一张视力表,表上一个“E”的高AB为2 cm,要制作测试距离为3 m的视力表,其对应位置的“E”的高CD为_____1.2___ cm.【综合实践类作业】7.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在BC上,DF⊥AE于点F,求证:△DAF∽△AEB. 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AB=∠B=90°,∴∠DAF+∠BAE=90°.∵DF⊥AE,∴∠DFA=90°,∠DAF+∠ADF=90°,∴∠DFA=∠B,∠ADF=∠BAE.∴△DAF∽△AEB.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1.如图,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ADE=∠ACB,若AD=2,AB=6,AC=4,则AE的长是( C ).A.1 B.2 C.3 D.42.在△ABC和△DEF中,∠A=∠D=45°,∠B=26°,∠E=109°,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解:∵∠A=45°,∠B=26°,∴∠C=180°-∠A-∠B=180°-45°-26°=109°.又∵∠E=109°,∴∠C=∠E.又∵∠A=∠D,∴△ABC∽△DFE.选做题:3.如图,AB∥EF∥DC,AD∥BC,EF与AC交于点G,则相似三角形共有( C )。A.3对 B.5对 C.6对 D.8对4.如图所示,△ABC中,BD⊥AC于点D,CE⊥AB于点E,BD与CE相交于点F,连结DE. 求证:△BEF∽△CDF;证明:∵BD⊥AC,CE⊥AB,∴∠BEF=∠CDF=90°,又∵∠EFB=∠DFC,∴△BEF∽△CDF.【综合实践类作业】5.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BE平分∠ABC.BE分别与AC,CD相交于点E,F. 求证:△AEB∽△CFB;证明:∵∠ACB=90°,∴∠ACD+∠BCD=90°.∵CD为AB边上的高,∴∠ADC=90°,∴∠A+∠ACD=90°,∴∠A=∠BCD.∵BE平分∠ABC,∴∠ABE=∠CBE,∴△AEB∽△CFB.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教学反思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时,教师不是以“统治者”的身份“指手画脚",也不是仅以旁观者身份看或听学生的讨论,而是以“引导者"、“合作者"、“数学学习伙伴”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当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考虑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真正做到不压制学生的想法,不代替学生的考虑。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4.4.1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内容总览
教学目标
01
复习回顾/新知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课堂练习
04
课堂总结
05
作业布置
06
目录
学习目标
1.通过类比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学会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回顾
想一想:
1.什么是相似三角形?
一般地,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SSS”,“SAS”,“ASA”,“AAS”,“HL”.
新知导入
【思考】怎样运用三角形的相似测量河的宽度?
新知讲解
【合作学习】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E∥BC.
△ADE与△ABC相似吗
F
证明:过点E作EF∥AB交BC于点F,
又∵DE∥BC,∴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DE=BF,DB=EF, ∵DE∥BC,EF∥AB,
新知讲解
【合作学习】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E∥BC.
△ADE与△ABC相似吗
F
又∵DE∥BC,
∴∠ADE=∠B,∠AED=∠C,
∴∠A=∠A,∠ADE=∠B,∠AED=∠C,
∴△ADE∽△ABC.
新知讲解
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
角形相似.
根据上述预备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新知讲解
已知:如图,在△ABC与△A'B'C'中,∠A=∠A',∠B=∠B'.
求证:△ABC∽△A'B'C'.
证明:如图,在A'B'上截取A'D=AB,
作DE∥B'C',交AC于点E,
则△A'DE∽△A'B'C'(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新知讲解
已知:如图,在△ABC与△A'B'C'中,∠A=∠A',∠B=∠B'.
求证:△ABC∽△A'B'C'.
又∵∠A=∠A',∠B=∠B'=∠A'DE,
∴△ABC≌△A'DE,
∴△ABC∽△A'B'C'.
新知讲解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总结归纳】
几何语言:
在△ABC与△A′B′C′中,
∵∠A=∠A′,∠B=∠B′,
∴△ABC∽△A′B′C′.
新知讲解
【例1】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为了测量河宽AB,小聪采用了如下方法:从A处沿与AB垂直的直线方向走45m到达C处,插一根标杆,然后沿同方向继续走15m到达D处,再右转90°走到E处,使B,C,E三点恰好在一条直线上. 量得DE=20m,这样就可以求出河宽AB.请你说
明理由,并算出结果.
新知讲解
解:∵AB⊥AD,DE⊥AD,∴∠BAC=∠EDC=Rt∠.
又∵∠ACB=∠DCE,∴△ABC∽△DEC(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C=45,CD=15,DE=20,
答:河宽AB是60m.
新知讲解
【想一想】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相似?
因为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有一个直角是相等的,又因为这两个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所以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如图,在□ABCD中,F是AD延长线上一点,连结BF交DC于点E,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B
课堂练习
2.如图,DE∥BC,则 =________.
A. B.
C. D.
B
课堂练习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70°,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70°,80°,则这两个三角形( ).
A.一定相似
B.不一定相似
C.一定不相似
D.全等
A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D是BC边上的点,∠ADC=∠BA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C∽△DAB
B.△ABC∽△DAC
C.△ABD∽△ACD
D.以上都不对
B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5.在△ABC和△A′B′C′中,∠A=60°,∠B=40°,∠A′=60°,
当∠C′为( )时,△ABC∽△A′B′C′.
A.40°
B.60°
C.80°
D.100°
C
课堂练习
6.如图,现有测试距离为5 m的一张视力表,表上一个“E”的高AB为2 cm,要制作测试距离为3 m的视力表,其对应位置的“E”的高CD为________ cm.
1.2
课堂练习
【综合实践类作业】
7.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在BC上,DF⊥AE于点F,
求证:△DAF∽△AEB.
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AB=∠B=90°,
∴∠DAF+∠BAE=90°.
∵DF⊥AE,∴∠DFA=90°,
∠DAF+∠ADF=90°,
∴∠DFA=∠B,∠ADF=∠BAE.
∴△DAF∽△AEB.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
角形相似.
2.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板书设计
课题:4.4.1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
教师板演区
学生展示区
一、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例题讲解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1.如图,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ADE=∠ACB,若AD=2,AB=6,AC=4,则AE的长是( ).
A.1
B.2
C.3
D.4
C
作业布置
2.在△ABC和△DEF中,∠A=∠D=45°,∠B=26°,∠E=109°,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解:如图,∵∠A=45°,∠B=26°,
∴∠C=180°-∠A-∠B
=180°-45°-26°=109°.
又∵∠E=109°,∴∠C=∠E.
又∵∠A=∠D,∴△ABC∽△DFE.
A
B
C
D
F
E
作业布置
选做题:
3.如图,AB∥EF∥DC,AD∥BC,EF与AC交于点G,则相似三角形共有( )。
A.3对
B.5对
C.6对
D.8对
C
作业布置
选做题:
4.如图所示,△ABC中,BD⊥AC于点D,CE⊥AB于点E,BD与CE相交于点F,连结DE. 求证:△BEF∽△CDF;
证明:∵BD⊥AC,CE⊥AB,
∴∠BEF=∠CDF=90°,
又∵∠EFB=∠DFC,
∴△BEF∽△CDF.
作业布置
【综合实践类作业】
5.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BE平分∠ABC,BE分别与AC,CD相交于点E,F. 求证:△AEB∽△CFB.
证明:∵∠ACB=90°,∴∠ACD+∠BCD=90°.
∵CD为AB边上的高,
∴∠ADC=90°,∴∠A+∠ACD=90°,
∴∠A=∠BCD.∵BE平分∠ABC,
∴∠ABE=∠CBE,∴△AEB∽△CF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九年级 设计者
教材版本 浙教版 册、章 上册第四章
课标要求 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通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 3.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5.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了解三角形中心的概念 7.了解图形的位似,知道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8.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内容分析 相似图形是指两个在外形、大小方面具有某种关系的图形,它以全等三角形和相似变换为根底,是全等三角形在边上的推广,是相似变换的延续和深化,它是空间与图形范围中的首要内容,对前后各部分常识起到纽带的作用。本章内容主要包含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相似多边形,图形的位似等。这些内容是以比例线段为根底,以相似三角形为中心展开并探究的,并且在物理学、工程设计、测量、绘图等许多方面,都要用到相似三角形的知识,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的考查在中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学好相似三角形既是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也是工作实践的需要。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自主学习意识,由于七年级时学过全等三角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混在一起,学习时应强调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在学习过程中,对应角和对应边这个概念容易出错,作为教师应该耐心说明。在记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跟记两个三角形全等一样,通常把表示对应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比较容易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比例式的变形。 2.了解线段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理解比例中项的概念。 3.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会在简单情况下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4.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了解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和性质,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测量等的简单实际问题。 5.了解相似多边形的概念,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3.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4.了解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和图形的位似。 难点: 1.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比例式的变形,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不少于 3 条)所截,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2.了解黄金分割,会进行有关黄金分割的简单计算。 3.会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4.了解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和性质,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测量等的简单实际问题。 5.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二)课时安排 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4.1比例线段34.2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14.3相似三角形14.4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34.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34.6相似多边形14.7图形的位似1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 比例线段31.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比例式的变形。培养用方程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习惯。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应用。1.知道线段的比的概念,会计算两条线段的比。 2.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判定方法。1.会求两条线段的比。 2.会判断几条线段是否成比例。从丰富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和概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适时引入新知识。1.知道并理解黄金分割的定义,熟记黄金比。 2.能对黄金分割进行简单运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在现实情境中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之美。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黄金分割的作用,并通过作图让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点的存在。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1 1.探究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不少于3条)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能应用定理证明线段成比例、平行等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2.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利用换线段、换中间比及分析法探求解题思路方法,培养学生分解根本图形的能力,并利用特殊形式研究问题的方法。 相似三角形1 1.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及证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1.了解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本节的重点与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区分全等形与相似形的相同点不同点。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3 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学会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过探索全等三角形判定,通过类比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掌握判定定理1: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会运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1.掌握判定方法2,会运用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通过画图、度量等操作,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用类比、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1.复习已经学过的三角形相似的两个判定定理。 2.掌握利用三边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并能进行相关计算。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第3个判定方法: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 方法,探索通过三边关系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31.进一步理解相似比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来解决问题.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来解决问题.1.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以及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两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运用定理进行有关简单的计算。通过画图,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1.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检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相关的相似三角形的模型,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多边形11.通过图形的收集、思考、归纳出相似多边形及相似比的概念,并能用语言叙述。 2.能够依据定义准确判断出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能依据相似解决相似多边形的边角问题。 1.类比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得出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周长、面积的性质。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和相似比。 图形的位似11.理解图形的位似概念,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会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把一个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经历位似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和谐一致的习惯。通过画图一一观察一一操作一一思考的活动过程,认识位似图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