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诗词五首渔家傲(课件)【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高效实用备课】(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 诗词五首渔家傲(课件)【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高效实用备课】(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17:3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人教八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6 诗词五首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呢?
16岁的李清照,心思细腻,才思敏捷。她用一首短短的小令,便将青春期少女的心思写的微妙至极,此中情韵悠长,品之不尽。
李清照以“婉约”著称,其作品内容侧重儿女之情,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却一改婉约之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整体感知
3
细读感悟
4
思考探究
5
课堂小结
6
积累拓展
7
1.抓住词中意象,发挥想象,感受浪漫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品析关键词句,探究词人思想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学习目标
李清照 (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醉花阴》等。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南渡后,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一个年号)四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创作背景
知识必备
李清照前期时题材多为自然风光和思念之情,清丽、明快。
后期因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词变得凄凉而又深沉,多抒发伤时念旧和悼念亡夫之情。
知识链接
知识必备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阕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即:词有定句,句有定字。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式,所以创作词称“填词”,依调填词为“倚声”。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别,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文学常识
知识必备
词牌名
渔家傲
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以晏殊词《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另有六十二字四仄韵一叠韵,六十二字两平韵三叶韵,六十六字五仄韵的变体。
知识必备
整体感知
大家先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和字典解决生僻字,扫清阅读障碍,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朗读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与韵律;初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点我
朗读课文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yīn
jiē
zhuǎn
màn
pénɡ
划分朗读节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银河。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情意恳切。
天帝居住的地方。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同“漫”,空、徒然。
回答。
叹息,慨叹。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高飞。
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理解诗词大意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如波涛翻滚的云,天快亮了,千帆如梭逐浪漂荡。梦里魂魄仿佛回到天帝居住的地方,天帝传话好意相邀,情意恳切地问我归向何处。我回答天帝说路途还很漫长,慨叹现在已是黄昏还未到达,我空有学诗的出众才华,却毫无用处。(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如飞蓬般轻快的船,直送往海上的三座仙山上去吧!
细读感悟
1.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内容?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吗?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用“接”“连”两个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写出了动态和气势。
2.词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梦中场景?
3.词人还梦见了谁?词人为什么会梦见他?
词人梦见一个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天帝还殷切地问她打算到哪儿去。
词人在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内心一直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这种潜意识促成一位关心疾苦,关照她的天帝形成。
4.词人是怎样回答天帝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一个“谩”字你能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情感?
这一句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
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
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的苦闷之情。
词人为什么想要去往“三山”?
“三山”是理想境界的象征,词人尽管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路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正反映了她对美好、自由、光明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思考探究
词人为什么描绘这样一个梦境?抒发了她怎样的情感?
拓展资料
靖康之变发生后,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鸿庆宫祭祀赵宋祖庙,在宫殿内即位,改元建炎,南宋(1128年—1279年)建立。之后,宋高宗一路从淮河到长江,再到杭州,绍兴元年(1131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定为“行在”(陪都),实为首都。金朝也一路南扑,直逼临安,宋高宗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
李清照后半生遭遇国破家亡的变故,只身漂泊江南,过着孤寂困窘的生活,但她又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诗人,不甘忍受这样的现实,却又无能为力,只好借助想象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词人以记梦的特殊方式,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表达其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再次朗读,体会诗人抑郁不平的心境。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文章主旨
课堂小结
渔家傲
上片:
梦中所见所闻
下片:
词人理想抱负
海天相接
天帝问询
辛苦求索
未见光明
不满现实
渴求自由
追求光明
这首诗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也表现出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阅读这首词,体会词人两首词作的不同风格。
积累拓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