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人教八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4 愚公移山
歌曲《愚公移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愚公移山的故事吧!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初读:晓畅文意
3
细读:解读思想
4
思考探究
5
课堂小结
6
虚词迁移练习
7
积累拓展
8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现象。
2.梳理文章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及情节。
3.反复诵读,加深理解,领会寓意及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列子,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其学说源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认为人应该摆脱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文体知识
知识必备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如《纪昌学射》《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都很有教育意义。
知识链接
知识必备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
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
3. 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限制时长8分钟。
初读:晓畅文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jì
sè
yū
zēnɡ
hè
jī běn
shuānɡ
chèn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kuì
wú
cuò
yōnɡ
文言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将近。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家人。
你,你们。
尽、全。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纷纷地。
赞同。
提出疑问。
如…何:把…怎么样。
况且。
往哪里,在哪里。
放置、安放。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相当于“之于”。
肩负、扛。
敲、打。
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寡妇。
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才、刚。
换牙。
更替。
季节。
同“返”,往返。
语气词。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土挖石,用畚箕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替,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老年男子。
严重。
同“慧”,聪明。
指草木。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长叹。
幼儿,小孩。
不如,比不上。
通达,这里指改变。
即使。
穷尽。
愁苦。这里指担心。
没有话来回答。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停止。
指神话中的天帝。
诚心。
放置、安放。
同“垄”,高地。
抓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隔绝。
实虚词及文言现象总结
重点实词
(1)惩山北之塞 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入之迂也 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聚室而谋曰 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家
商量
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尽、全
铲除
(5)指通豫南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杂然相许 杂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其妻献疑曰 献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且焉置土石 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投诸渤海之尾 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叩石垦壤 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始龀,跳往助之 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
纷纷地
赞同
提出疑问
放置、安放
相当于“之于”
肩负、扛
敲、打
才、刚
换牙
(13)寒暑易节 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甚矣,汝之不惠 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北山愚公长息曰 长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固不可彻 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曾不若孀妻弱子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替
季节
阻止
严重
草木
长叹
顽固
通达,这里指改变
如,比得上
幼儿,小孩
(2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何苦而不平 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操蛇之神闻之 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惧其不已也 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帝感其诚 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一厝朔东 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无陇断焉 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穷尽
愁苦。这里指担心
没有
回答
听说
停止
诚心
放置、安放
隔绝
重点虚词
且
速记口诀:况且一边又将近。
①年且九十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天子且至
副词
连词
①且焉置土石
②不义而富且贵
表示递进,况且
将要
表示并列,相当于“和”“又”
将要,即将
犹,尚且
(1)而
①面山而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聚室而谋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山不加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修饰,不译
连词,表顺承,不译
连词,表转折,可是
(2)焉
①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代词,表反诘,怎么,哪里
语气词,不译
(3)其
①其妻献疑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惧其不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他的
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他
(4)以
①以君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凭借
连词,来
(5)于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告之于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到
介词,向
文言现象
1.通假字
始一反焉 ( )
甚矣,汝之不惠 ( )
无陇断焉 ( )
“反”同“返”,往返
“惠”同“慧”,聪明
同“垄”,高地
2.古今异义
方七百里
惩山北之塞
达于汉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今义:方向
古义:苦于。
今义:处罚
今义:处罚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古义:草木。
指通豫南
投诸渤海之尾
何苦而不平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古义:担心什么。
今义: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
(2)名词作状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险峻的大山
用箕畚装土石
3.特殊句式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帝感其诚。
甚矣,汝之不惠!
反问句:
定语后置:
无标记被动:
主语后置:
正常语序为“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细读:解读思想
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故事
1.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点
主要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智叟
太行、王屋二山十分“险”
愚公提出移山主张,全家讨论决定
运土方案,叩石垦壤,毕力平险
愚公与智叟论战
帝感其诚,大山得移
2.愚公主张移山,其他人对此的态度如何?
人物 原句 态度
家人
愚公之妻
邻人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人物 原句 态度
家人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
愚公 之妻 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疑虑担心
邻人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 支持
智叟 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轻视嘲讽
操蛇之神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畏惧
天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感动
3.课文写的两场争论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①性质不同:愚公的妻子是同意的,智叟反对。
②出发点不同: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智叟是讥笑。
③气氛不同:与家人争论的气氛是和谐的,与智叟争论的气氛是针锋相对的。
这反映了什么?
愚公与妻子的争论、愚公与智叟的争论
这反映了对待困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智叟与愚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智叟对待困难采取逃避的态度,而愚公却是迎难而上,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长远的眼光。
4.这则寓言名为《愚公移山》,可是通过解读文意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却是作者对愚公的赞赏,愚公到底愚不愚呢?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支持自己的观点。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想要移走这样两座大山,这种想法太愚蠢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已将近九十岁,年老力衰,想要移山真是天方夜谭!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可投土石的地方路途遥远,难以实现。
愚公的愚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眦,跳往助之。
参与移山的只有愚公、三个子孙、一个小孩,总共五人,人少力微,工具简陋,如此移山,愚蠢至极。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运输土石耗时长,移山进度慢,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坚持移山是不明智的举动。
愚公年老力衰,却想要在人力、物力都十分匮乏而且运送土石路途遥远的条件下移走两座巨大的山峰,这无疑是无法完成的,在他人看来非常愚蠢的行为。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深受交通阻塞之苦的并非只有愚公一人,而是所有“面山而居”之人的共同感受,移山能造福百姓,可见愚公胸怀广阔,移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旨在充分调动家人的积极性,而且愚公移山的目的非常明确,对移山的利害关系早已考虑再三。
愚公的不愚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见其目光长远。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做出的决定,是为了造福后代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而且他征得了家人的支持,又考虑到长远来看人力无穷但山无法增加的优势,行动果断坚决,而且最终确实成功移走了大山实现了目标。从这些层面来看愚公是大智若愚、目光长远的智者。
作者为什么在“愚公”“智叟”两个人的名字中将“智”“愚”反过来使用?
实际上,愚公不“愚”,他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从“愚”字中透露出其顽强、坚毅、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是贬词褒用。智叟不“智”,他是一个鼠目寸光、冥顽不灵的人,称他为“智叟”是褒词贬用。作者在两个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5.愚公是如何反驳智叟的?
首先,愚公评价了智叟的观点:“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其次,针对智叟的嘲笑,阐述定能移山成功的原因:“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层层紧扣,说理严密,无可辩驳。
最后,用一个反问句“何苦而不平?”作结,自然有力,令人信服。
研读:体会寓意
6.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智:抱负远大,信念坚定,有志造福子孙后代;
勇: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勇于改造客观世界。
7.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它的寓意是什么?
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思考探究
愚公精神有何时代意义?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把愚公移山精神内涵定义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986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让愚公精神满神州——一九八六年元旦献词》把愚公移山精神内涵进一步定义为“坚韧不拔、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知难而进,不达目的决不停止。”随着时代的发展,愚公移山精神也与时俱进,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升华为“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本篇寓言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蕴含唯物辩证法的寓意: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苦困难,勇敢坚持斗争,就能改变客观世界。
课堂小结
虚词迁移练习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①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注】①窈(yǎo)然: 深远幽暗的样子。
下列句子中“且”与“火且尽”的“且”意思一样的是( )
A.不义而富且贵
B.且焉置土石
C.年且九十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表示并列,相当于“和”“又”
表示递进,况且
将要
犹,尚且
A
积累拓展
从下面两个场最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
2.愚公与智叟辨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