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思考 :如图是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一角,请用生态学知识判断:一只熊猫、保护区所有熊猫、保护区所有生物、保护区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一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同种所有+无机环境最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类型生
态系统
的
类
型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2、
生
态系统
的
类
型思考与讨论1.池塘中除了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
2.哪些生物能够直接利用太阳能?不能利用太阳能的生物是如何获取能量的?3、按照不同种类生物的营养方式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尝试着将生物进行归类。思考与讨论——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例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化能合成作用问题探讨是不是植物都是生产者?是不是动物都是消费者? 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答:不一定。腐生性动物如蚯蚓等属于分解者。答: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答:不一定。寄生植物菟丝子3、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关系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生态系统的基石 分解动植物遗体、动物的排泄物,物质循环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对植物传粉、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菟丝子、寄生菌等)(秃鹫、蜣螂等腐食性动物)自养型异养型异养型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动物摄食 尸体、粪便残枝败叶、遗体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合作用、化能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细胞呼吸(主要成分、基石、必备成分)(最活跃的成分、非必备成分)(最关键的成分、必备成分) 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必备成分)4、 食物链和食物网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来到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吸吮花蜜,冷不防背面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螳螂正要品尝美餐,一只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出长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但还没来得及吞咽,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蹿,准确无误地咬住蛤蟆,正在此时,一只老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 鲜花彩蝶螳螂蛤蟆蛇老鹰食物链:青草 蝗虫青蛙蛇 生态系统成分营养级别所属类型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主要是植物食草动物 小型食肉动物 大型食肉动物 注意事项:
1.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2.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3.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别相差1 。 食物链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1、此食物网有多少条食物链?
最长的食物链?
2、蛇和鼠之间是 关系,
兔和鼠之间是 关系,
蟾蜍和蜘蛛是 关系。
3、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
是 ,
属于 级消费者。
4、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减少,短期
内猫头鹰、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
情况依次是 。食物网7捕食竞争捕食与竞争三、四、五、六次、三、四、五相对稳定、下降、下降食物网1 食物网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2 最长的食物链是哪一条?4 哪些动物占有两个以上营养级?3 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哪些?解题思路:1、数食物链的条数时要先找到生产者,然后按照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的顺序,从一个方向开始数。2、数某一生物占有的营养级的个数时,要先找到和这种生物有关的食物链,然后分别找出它所处的营养级。食物网 注意事项:
1、在食物链中只有捕食关系,在食物网中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捕食关系总结生态系统
的成分食物链(网)
(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作业:
创新+活页:5-1课件21张PPT。温故而知新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
2.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3’-4‘生态系统的功能第 2 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一样,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携带的食物只有15千克玉米和一只母鸡。你认为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鸡人玉米玉米人鸡A一、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研究能量流动可以是在个体水平上,也可以是在群体水平上。能量流动的分析 个体1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个体2储存在体内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个体3储存在体内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能量
输入能量储存能量
输入种群能量散失二 能量流动的过程: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哪里?生产者所获得的能量有哪些去向?二 能量流动的过程: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哪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二 能量流动的过程: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所获得的能量有哪些去向?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示意图摄入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未被同化的能量)该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同化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同化量的去向:
⑴ 本营养级个体自身呼吸消耗(散失);
⑵ 本营养级个体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积累(储存)。
a. 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
b. 流向下一营养级。
c. 未被利用部分(石油、煤炭等)营养级能量流动模型建构 P94图5-6二、能量流动的过程输入传递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输入:传递:能量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散失:各级生物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能量以热能散失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太阳能能量的最终源头:转化:太阳光能化学能能量流动过程相关知识点总结热能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1)将A、B、C、D各营养级的成分依次写在图中:
A. B. C. ;
(2)图中a1代表 ,
图中a2代表 。 及时巩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2、若鹿摄入能量为100%,其粪便含能量为36%,呼吸能量为48%,则鹿的同化量为( )
A.64% B.84%
C.16% D.52%及时巩固A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3.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羌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如果在某段时间大象所同化的能量为m,则这部分能量中可以流入羌螂体内的约为( ) A. 0 B. (0 ,m ) C. >m D. 无法确定A及时巩固粪便中的能量(未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 P95资料分析327.3122.614.61、为什么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人后一个营养级?
2、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系统来?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第一、能量流动单向的:
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第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传递率为10%~20% 假设你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少量的玉米和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四 知识应用与回顾A、先吃鸡,再吃玉米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四 知识应用与回顾作业:
创新+活页 5-2课件19张PPT。在农田中大量使用DDT杀虫剂为什么会殃及
南极的企鹅?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一、碳循环思考与讨论:无机环境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一、碳循环无机环境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一、碳循环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7一、碳循环8要点:(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学燃料的燃烧9例.下图是碳循环的图解: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A、B、C、D各代表什么?2、写出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过程:
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⑦ 。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形式进行循环。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 CO2呼吸作用 摄食 10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 的特点。温室效应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全球性概念: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原因:
影响:
措施: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温室效应今天,你低碳了吗?能力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能量的固定、转移、储存、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的动力。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正是由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联系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全球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特点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范围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过程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有机物形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项目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I.请在图中补充缺少的箭头。
II.①过程X以________方式被A吸收,再用于合成有机物; X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 。
Ⅲ.完成①过程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④过程供能的比例为x,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y)的总能量与x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____。例.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过程。A、B、C、D构成生物群落,各个箭头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太阳能y=100a-90ax自由扩散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总结 作 业创新+活页:5-3全部课件33张PPT。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本节聚焦鸟的鸣叫属于哪种类型的信息呢?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哪些类型?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起着什么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有什么应用?
声波阳光热量水的振动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通过_____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磁场物理过程(一)、辨别信息传递的类型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____,例如植物的___、___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____等,称为化学信息。 化学物质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信息素(一)、辨别信息传递的类型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____或____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__________可体现为行为信息。同种异种行为特征(一)、辨别信息传递的类型光萤火虫发出的萤光是一种求偶信号,以此与异性取得联系。但这种信号往往被第三者——狼蛛非法利用,结果双双被捕,成了爱情的牺牲品。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求偶行为炫耀 这种行为多见于水鸟。如雄鸭子经常在雌鸭面前脉脉含情,不时用喙梳理羽毛,并涂擦脂肪,使羽毛平伏光洁,以炫耀自己的美丽姿态。有些鸟则只梳理色彩鲜明或者色彩别致的地方。最进步的是鸳鸯,它只象征性地用喙触碰一下翅翼上一根特别大的橙色羽毛。鹑鸡类雄性凭着花丽的外表、雄健的气魄,常在雌性面前展翅、度步、开屏等,以炫耀自己的健美。有些鸣禽则以歌舞的方式进行炫耀,从而取得配偶。 黄鼠狼肛门附近有一对臭腺,是种独特的化学武器。当黄鼠狼遭到猎狗紧紧追捕,难以脱身时,在猎狗接近的一瞬间,黄鼠狼会突然施放出一股臭液来,臭味难闻。猎狗常常给臭得发愣,黄鼠狼就乘机溜跑了。一个臭屁救了黄鼠狼的命,人们叫它“救命屁”。 狮、虎、狼 等撒尿圈地非洲的黑犀牛身上会生长一些讨厌的扁虱和其它寄生虫,而小犀牛鸟非常喜欢这种食物,它们通常停在犀牛的身上到处找这些寄生虫吃,犀牛感到非常惬意。当然这是有回报的,当有大型猛兽出现时,犀牛鸟会发出一种很小的警告声音,犀牛便会警惕起来并及早做好反击或逃跑的准备。 【任务三】结合实例分析各种信息的来源 光、声、温度生物体的
行为特征(一)、辨别信息传递的类型有机酸 生物碱化学物质物理过程性外激素同种异种无机环境
或生物体生物体的产
物或分泌物生物体的
动作行为【典例训练1】
下列现象中,信息传递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谈虎色变 B.杯弓蛇影 C.红杏出墙 D.抓耳挠腮D(二)、信息传递的作用细胞内,通过转录翻译传递遗传信息 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信号 【任务四】阅读教材P106-107的“资料分析”,思考:
(1)根据资料1和资料2,分析信息传递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什么关系??
?
(2)根据资料3,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
(3)①烟草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属于_______信息?
②资料4中的信息素在白天和晚上分别起什么作用?
③它能将几种生物联系起来?
(4)资料5: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根据资料4和资料5,我们可以得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什么??
?(二)、信息传递的作用莴苣种子萌发率与光的波长关系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1)根据资料1和资料2,分析信息传递与生命活动的正
常进行有什么关系??许多动物都能在
特定时期释放用
于吸引异性的信
息素,用来传递
性信号。
作用:通过信息传递,植物能开花,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2)根据资料3,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3)①烟草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属于_______信息?
②资料4中的信息素在白天和晚上分别起什么作用?
③它能将几种生物联系起来?作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二)、信息传递的作用【任务五】回忆旧知,分析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太阳能生态
系统生物或
无机环
境食
物
链
或
食
物
网多
种
途
径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反复循环
全球性食物链各营
养级生物间群落与无机
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
间或生物与无
机环境之间多为双向【典例训练2】(多选)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 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BCD(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成都郊区有一个集农林、园艺、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的生态农场,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玉米、水稻等),栽培了多种果树和花卉,同时也饲养了家禽(鸡、鸭、鹅等),家畜(猪、牛等)。如果你是这个农场的负责人,你将利用哪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措施来实现以下任务?
1.利用光信息调节和控制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根据各种植物的光周期特性和经济利用部分的不同,人工控制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
2.利用植物可以分泌化学信息素来吸引昆虫的特性,利用人工合成的各种化学信息素,吸引传粉昆虫,提高果树及作物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3.家禽饲养,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4.利用各种昆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大量消灭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破坏。
5.释放过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小结: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 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D巩固提高2.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
A. 心猿意马??? B. 飞蛾投火????
C. 花香引蝶? D. 老马识途?A巩固提高3.农场中种植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
A. 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
B. 施放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 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 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A巩固提高4. 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 植物与乙昆虫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巩固提高作业:
创新+活页 5-4课件26张PPT。生物圈Ⅱ号 目的:①进一步认识地球生态系统
②验证人类科技手段在密闭的空间中获得食物与空气的可能性
③设想在外星球建造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 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的小地球”的“生物圈Ⅱ号”实验室,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北部的沙漠原野上,占地1.2万平方米,耗资2亿美元,于1984年-1993年建成。 圈内雨林郁郁葱葱,人造山脉蜿蜒起伏,圈内上部云雾飘绕,有类似佛罗里达大沼泽的景色,有墨西哥“迷雾沙漠”的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圈内共有约4000个物种,其中动物(包括浮游、软体、节肢、昆虫、鱼类、两栖、爬行、鸟类 、哺乳等)、植物(包括浮游、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等)约3000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粘菌、真菌、微藻等)约1000种,它们分别来自澳大利亚、非洲、南美、北美等地。
1993年1月建成后8位科学家入住里面欲通过自己生产各种生存所需在里面生活两年。结果:一年多一点的时间,25种脊椎动物死亡19种;蜜蜂和传粉的昆虫大多灭绝;牵牛花疯长,黑蚂蚁爬满金属框架;蟑螂大肆繁殖……
O2含量由21%下降至14%,CO2含量大增……
该实验说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要在生物圈之外建一个适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是非常困难的。负责人哈里斯说:要想当创造万物的上帝太难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调查:府南河的变迁任务一: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位学生在作文里写道:“那时候府南河水是清澈见底的,炎炎夏日,许多年轻人跳进河里游泳,或过桥洞,或抓小鱼,十分快乐” 。
马可波罗则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成都府》中如是写道:“有一大川,经此大城,川中多鱼,川流甚深......水上船舶甚众,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
然而!!世界上最大的臭水沟~~有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
六十年代水质变坏,
七十年代鱼虾绝代,
八十年代洗马桶盖。"最早提出整治府南河的是86年,龙江路小学的一个小学生,他给当时的市长写信提出
“还我锦江清水!”So,现在美丽的府南河~~1、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等途径,很快消除污染。(以“水草→鱼”这条食物链为例分析)
少量地钓鱼后,府南河中水草和鱼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讨论:(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自我调节能力2、群落内部的调节: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模型建构:用文字和箭头,构建水草和鱼的数量变化模型结果:鱼减少水草增加鱼增加水草减少——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意义:1、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等途径,很快消除污染。(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自我调节能力2、群落内部的调节: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既然府南河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为什么还会被污染呢?这说明了什么?思考:资料:70年代后,府南河受到严重污染,动植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消除污染后,动植物虽然所剩无几,但可用的资源和空间更充裕,动植物快速繁殖,逐渐增多,水质改善。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2、消除污染后,府南河的变化是否体现了自我调节能力?(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自我调节能力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负反馈调节严重污染后,动植物大量死亡,消除污染后,可用的资源和空间更充裕,动植物快速繁殖,逐渐增多。3、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调节:1、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等途径,很快消除污染。2、群落内部的调节:生态系统破坏后,通过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原状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干扰,维持原状(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自我调节能力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他生态系统也具有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吗?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容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自我调节能力 森林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一场火过后,森林中的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光照更加充足、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植株。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 草原大火过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不同生态系统两种稳定性的差异任务二:比较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差异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思考: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吗?模型建构——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二、不同生态系统两种稳定性的差异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二、不同生态系统两种稳定性的差异思考:为什么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只有保持各种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才能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避免自毁家园的厄运。小故事:灭狼的恶果
阿拉斯加曾是美国主要牧场之一。由于羊群常被狼袭击,牧民们怨声载道,要求政府剿灭狼群,保护自己的利益。美政府决定为民除害,派遣全副武装的四十九旅前往剿灭狼群。
经过27天激战,美军大获全胜,将狼打得一条不剩。
牧民们拍手称快,以为羊群没了“杀手”会迅速繁殖,羊丁兴旺,却哪知随着时间推移,羊群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量死亡。
原来羊群失去了天敌和危机,生活在悠闲之中,缺乏紧张和必要的奔跑,致使新陈代谢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瘟疫乘虚而入,羊群成片倒毙。后来在生物学家的建议下,又引入了一些狼,才使羊群旺盛起来。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可以森林、草原、海洋、农田等生态系统为例)思考: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适量砍伐合理放牧适度捕捞施肥锄草防护林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抵抗干扰,维持原状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知识归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因内容遭到破坏,恢复原状自我调节能力构建概念图:基础负反馈调节提高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例:根据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回答:
(1)除鹭鹚外,哪一种生物对鱼鹰的生存最为不利?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的生长
状况对于生态系统内生态
平衡的维持起着最为重要
的作用。
(3)全部消灭鱼鹰和鹭鹚
后,比目鱼和鳗鲡的数量变
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捕食和竞争关系来调节比目鱼; 比目鱼是河豚和鳗鲡的食物竞争者,而河豚和鳗鲡是鱼鹰的食物。水生植物 先增多,后减少,
最后维持稳定作业创新+活页: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