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婆娑(suō) 主宰(zǎi) 潜滋暗长(qiǎn)
B.虬枝(qiú) 倦怠(dài) 无边无垠(yíng)
C.锤炼(chuí) 秀颀(qí) 恹恹欲睡(yàn)
D.毡子(zhān) 倔强(jué) 坦荡如砥(dǐ)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黄绿错踪 积雪初溶 参天耸立 傲然挺立
纵横绝荡 坚强不屈 诸如此类 不折不饶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
(2)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 的项目再度上马了。
(3)昆明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里 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4)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 用事。
A.完备 中止 度过 意气
B.完备 终止 渡过 义气
C.完善 中止 度过 意气
D.完善 终止 渡过 义气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赞美白杨树,就由于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B.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C.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5.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例句:茂盛的梧桐,用它执着的精神开拓出一片磅礴的力量。
仿句①:
仿句②:
6.填空。
(1)《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原名 ,字 ,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 》、《 》等。
(2)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
(3)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B.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C.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D.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白杨礼赞》第5——6段,完成下列各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8.它的皮先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体会句中动词“泛”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野菊花
陈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ǎ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hé,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āo,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2.第①至第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
13.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4.第④和第⑤两段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15.第⑦至第⑨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6.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荫茶树
杜文涛
①春日里,我们走进位于岚河支流上的响水沟,去寻一群老荫茶树。
②当小车穿过山的褶皱,爬过一个山坳时,同伴指着前方野樱桃花与绿树掩映下的农舍说,到了。
③印象中的茶树总与人胸相齐。此时,一群巍然耸立,粗似小圆桌的古树伫立于眼前。同伴抬声说,这是我们要见的老荫茶树。我怔怔地问,这是茶树吗
④老荫茶树一排四棵,相拥在岚皋县南宫山镇双岭村五组一户农舍院坎边,三棵集簇,一棵独立,枝杈却“搂抱”在一起。四棵老荫茶树粗细相近,许是同族兄弟,抑或平辈姊妹,它们不似银杏笔挺,亦不像白杨端直,而是弯腰曲颈,斜身伸脖,倚靠着说着亲人间的家常,道着一家人的亲热语。它们每一株都高大、洁净,身姿勃发,蓊蓊郁郁,遮蔽着翘起的屋角,掩映着踮脚向上的绿竹林、粉樱桃。
⑤一阵风吹过,空气里有缕缕山花的清香。沐浴着初春的阳光在山坡上安静地看古树,着实是一件幸福的事。迎风招展的茶树树叶光洁、明亮,呈椭圆形,面绿背白,比一般茶叶厚大。常绿不凋的树梢上生出鹅黄色的新芽。茶树棵棵粗壮,初长独干,起身后分枝散叶,三头六臂,树叶相叠,浓郁如云,给一面山坡平添上深幽葱茏的绿意。树干虬曲苍劲,枝柯扭结斜展,树洞深陷。古树黑皮蜕脱,白皮新显,陈去新替,黑白相缀。树身细腻光滑、清爽洁净。我忍不住地伸出手去摸摸,感触到的是柔润滑腻、宁静清凉,一种舒爽惬意徐徐攀过手掌,缓缓地浸润进身体。
⑥深山多老树。山里的大树多有着粗糙的面容,黑黑的皮肤。我试着读它们不同的肌肤,纵裂成条的,杂裂如片的,缀结似鳞的,黑褐色的,泥黄色的,青铜色的。树木有着各自的性格,各自的身材,各自的气质,各自的容貌。
⑦老荫茶树属樟科木植物,常绿乔木,叶片和枝干均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山里人喜欢摘来晒制后泡茶,消热解渴,清热败火,防暑化食。
⑧树下土屋的主人在不远的坡地上栽育着红苕种,听见院边树下有声响,便放下锄头回家开门,为我们提凳泡茶。跟在他身后的是条黄狗,蹲守在门前,又扭动着身体走向老荫茶树下,偶尔伫步静立,一声不吭地望着远方。
⑨阳光温暖,我们在院子里喝茶。
⑩老荫茶叶片厚实,汤呈红褐色,清香中略带一丝苦涩,幽幽地呷一口喝进肚里,唇齿间却有着不去的回甘。主人姓李,六十多岁,老伴已经去世,平时他一人在家。品着老荫茶,我们说起老荫茶树。李大哥说他们老祖先是清末年间从汉江边流水店迁徙到这的,父辈们口口相传说先人们到这时,这老荫茶树都已经很大了,先人们先是在茶树下搭草棚住,后来相互帮助,才慢慢自己建了房。
这个春天,我是老荫茶树下的匆匆过客。这片山村,也因为有了老荫茶树的陪伴,增添了一份生活的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30日,有删改)
17、.结合全文,说说老荫茶树有哪些特点。
18、.赏析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它们不似银杏笔挺,亦不像白杨端直,而是弯腰曲颈,斜身伸脖,倚靠着说着亲人间的家常,道着一家人的亲热语。
19.、结合实际,请你说说“树木有着各自的性格,各自的身材,各自的气质,各自的容貌”的含义。
20、.文中“老荫茶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十五岁的少年向往百草园
刘庆邦
第一次去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时,我还是一个刚满15周岁的农村少年。去绍兴的具体日期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大致的时间,是公历1967年的元旦之后,农历羊年的春节之前。那一年,我来到了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来杭州看什么呢?说出来也许有的朋友不相信,我的首选之地是离杭州不太远的绍兴的百草园。
在我们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所写的百草园里,有树有藤,有菜畦水井,有草有花,有绿有红,有鸟有蜂,内容十分丰富、美好。鲁迅先生说,百草园是他儿时的乐园。我们把文章读来读去,诵来诵去,百草园就留在了我们心中,似乎也成了我们的乐园,成了我们的精神乐园。
我既然来到杭州,就一定要到绍兴的百草园去看一看,如果不去看百草园,上杭州跟白跑一趟差不多。
我向服务人员打听得知,从杭州到绍兴有60多公里,既没有火车可乘坐,公共汽车也很少,要去绍兴,只能是步行。我还听说,从杭州到绍兴,虽没有客运列车,却有一条运货的铁路。于是,到杭州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披着星光,沿着两道铁轨之间的枕木,快步向绍兴进发。
我没有别的同伴,身上也没带什么东西,只背了一只跟当过兵的堂哥借来的黄色军挎包。我从夜里走到白天,从早上走到中午,因担心天黑之前走不到绍兴,我没有停下来过,中午连一口饭都没吃,连一口水都没喝,一直在枕木上跨越式前行。走得热了,我觉得后背上汗津津的,就解开对襟棉袄上的布扣子,露出光光的肚皮,继续往前走。我完全能够回忆起我当时的样子,刺棱着头发,风尘仆仆,向着既定的目标孤独前进。我不是去地里扒红薯,也不是去地里撵兔子,而是怀着一种景仰的心情,为了一个精神性的目的,饿着肚皮,奔赴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
在西边的天际飞满红霞的时候,我下了铁路,来到河网纵横、到处闪耀着明水的绍兴。我走上了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这条石板路铺在一条长河中间,两边都是宽阔的水面,石板路不宽也不高,离水面很近,跟水面几乎是持平的,一弯腰就能撩起一捧水。水里有行船,是那种两头尖尖的小船。离我较近的一只船,跟我的行进是同一个方向。划船的人头上戴一项旧毡帽,他手里划着一支桨,脚上蹬着一支桨,借助双桨,竟比我走得还快。我想,这位划船人或许就是鲁迅家的亲戚,我加快速度,毫不放松地跟定他。当天晚上,因鲁迅故居已经关门,我没能看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只能就近找个接待站住下来。
第二天上午,我如愿看到了向往已久的百草园。冬日的百草园显得有些荒芜和萧条,除了墙边立着一些落尽叶子的树木,墙头爬着一些枯藤,整个园子里别说百草了,连一棵绿草都看不到。但远道而来的少年并没有因此而失望,因为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已经为他提供了一个想象的蓝本,根据蓝本,他可以在想象中把百草园的情景复原,或许比原本的百草园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美好动人。
跨过一条小河,走过一座石桥,我当然也看了河边的三味书屋。比起百草园来,我不那么喜欢三味书屋。这可能与鲁迅先生的态度有关。我从鲁迅先生的态度里感觉出来,他对三味书屋也不是很喜欢,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似乎代表着他的两个人生阶段,如果说前者代表自由的话,后者就意味着从此被约束,失去了无忧无虑的自由。
回想起来,我第一次去百草园时,并没有想到自己日后要写小说,更多的是出于童心,出于好奇。哪里料得到呢?1972年,那年我21岁,当矿工之余,我竟然写起小说来。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连续写小说写到2001年,也就是在我50岁那年,我的短篇小说《鞋》竟有幸获得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当年的9月22日,在鲁迅先生诞生120周年之际,我去绍兴领了奖。颁奖大会之后,在组委会的安排下,我和所有的获奖者一起,参观了鲁迅故居,以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35年后,重访百草园,我难免心生感慨,在心里默默地对百草园说:百草园,我又来了,你还记得我吗?还记得当年那个15岁的少年吗?
不管怎么说,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之后,我的卑微的名字就与鲁迅先生的伟大名字有了某种联系。若深究起来,当年我奔赴百草园,文学之心还是有一点的,表面上去看百草园,实际上是奔鲁迅先生去的,冥冥之中,一颗15岁的少年的心,是受到鲁迅先生作品的感染,得到鲁迅先生精神的召唤和心灵灯塔的指引,才坚定不移地奔鲁迅先生而去的。也许从那时起,我心里才真正埋下了种子,以后在不断向鲁迅学习写作的过程中,种子才渐渐发芽、开花,并结出了一些果实。
(选自《上海文汇报》2021年10月21日,有删改)
21.十五岁的“我”来到绍兴后,内心产生了哪些感受?
2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走得热了,我觉得后背上汗津津的,就解开对襟棉袄上的布扣子,露出光光的肚皮,继续往前走。
23.文章提到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4.假如文中的“我”被邀请参加学校讲演活动,并围绕“偶像”这个话题给学生进行演讲。请你帮助“我”确立一个观点。
25.文题中的“向往百草园”包含了哪些内容?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D 2.踪—综 溶—融 绝—决 饶—挠 3.A 4.A
5.仿句①:笔直的白杨,用它坚强的意志树立起一片广阔的胸怀。
仿句②:巨大的榕树,用它坚硬的身躯支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6.(1)茅盾 沈德鸿 雁冰 子夜 林家铺子 (2)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3)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7、B
8、.一个“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9、.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10.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11.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12.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
13.不任人摆布,不禁锢自己,不固守现状。
14.第④段描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15.示例:喜爱的句子是“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本句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刻画出野菊花鲜明的战胜者形象,语言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
16.示例: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17、树身粗壮、高大,细腻光滑;枝丫团结;树叶厚大;树干虬曲苍劲;可以遮阳;叶片和枝干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
18. 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将老荫茶树与银杏、白杨进行对比,突出了老荫茶树弯曲、亲密、团结的特点。
19. 虽然老树之间有相同的外形,但是由于树种不同,汲取阳光、雨水的能力的不同,自身需要不同等,造成各自不同的外形(身材、容貌)以及各自的性格、气质。
20. 老荫茶树象征了那热情、团结的农民以及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
21.①看到划船人,猜想是鲁迅家的亲戚;②看到冬日百草园有些荒芜和萧条,却没有失望;③看到三味书屋,不那么喜欢。
22.这个句子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我”孤身前往百草园的辛苦,表现出“我”对前往百草园这个精神目的地的执着。
23.①交代十五岁的“我”去绍兴看百草园的原因是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让“我”向往;②为后文写“我”受鲁迅先生作品的感染,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做了铺垫。
24.示例一:正确选择偶像,促进个人成长;示例二:成功路上,要有偶像相随。
25.①既指对实际中的百草园的向往,又指对鲁迅先生作品和精神的向往;②蕴含着“我”对鲁迅先生的景仰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