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赢在课堂】(人教)2015高中地理选修6【同步精品课件+练习题】4-1 森林及其保护(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设计-赢在课堂】(人教)2015高中地理选修6【同步精品课件+练习题】4-1 森林及其保护(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4-05 09:30:55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0 森林及其保护
1.读世界森林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5题。
1 目前,世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  )。
①低纬度地区 ②中纬度地区 ③高纬度地区 ④内陆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中纬度地区森林较少的原因是(  )。
A.不适合森林生长
B.人口集中,开发历史久,大部分已被破坏
C.太干旱
D.地形原因
3.从自然带的角度看,目前世界森林集中在(  )。
①热带雨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亚寒带针叶林带 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下列国家森林覆盖率可能较高的有(  )。
①巴西 ②马来西亚 ③澳大利亚 ④中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上图图例表示的森林种类不正确的是(  )。
A.A——亚寒带针叶林
B.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C——温带落叶阔叶林
D.D——热带雨林
解析:由图可知,A为亚寒带针叶林,B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为热带雨林。世界森林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的亚寒带针叶林和低纬度地区的热带雨林。中纬度地区由于人口集中、开发历史久,大部分已被破坏,巴西和马来西亚因为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带,因此森林覆盖率较高。
答案:1.D 2.B 3.C 4.A 5.B
6.读我国36°N附近某地在1955年和2009年土地利用状况图,完成第6~8题。
6 图中的森林类型和耕地类型分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旱地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旱地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D.亚寒带针叶林、水田
7.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象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河流含沙量大 ③酸雨 ④海平面上升 ⑤沿海地区滩涂扩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
8.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下列行为中合理并可行的是(  )。
A.停止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建住宅
B.将林地开垦为耕地,以弥补道路占地
C.尽量少占耕地,并在道路两旁和住宅周围植树造林
D.将住宅用地移至滩涂地带
解析:该地位于我国36°N附近,结合海拔可知其属于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地砍伐森林、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中泥沙增多,入海口处滩涂扩大。应退耕还林、营造防护林,保持水土。
答案:6.A 7.B 8.C
9.读我国生态工程与森林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林业生态工程A是“   ”防护林,其作用是     、     。它的建成将有效抑制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问题——   。?
(2)林业生态工程B是   防护林,其作用是     、     。它将有效控制该流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   。?
(3)C地域是   地形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世界   最为严重的地区。治理的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地调整   用地结构,以   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主要林业生态工程的分布及作用的掌握情况。A所示范围跨越东北、华北和西北,B所示工程以长江为参照物可以判断在长江中上游地区。
答案:(1)三北 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 荒漠化 (2)长江中上游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 农牧林 畜牧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是汾河的水源涵养地。现在的吕梁山仅存在主峰附近一片森林,大片林区已不复存在。
渭河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造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4世纪时,一次山洪暴发,竟冲下百万棵大树。唐代以后,渭河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
(1)山区的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
      。?
(2)文中所述森林被破坏的原因是?
      。?
(3)渭河的流量已明显减少的原因是?
 。?
(4)就你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
 。?
(5)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有?
 。?
解析:第(1)题,山区的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的作用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第(2)题,一定注意这里是让说明文中所叙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第(3)题,这里既有森林面积减少的因素,同时也有气候变干的原因。第(4)题,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5)题,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可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方面着手分析。
答案:(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山洪暴发;大量采伐兴建土木工程
(3)森林破坏,导致调节、涵养水源作用破坏,气候变迁等
(4)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易受侵蚀。人为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战争等
(5)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修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
课件25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引导目标导航预习引导目标导航预习引导目标导航预习引导目标导航预习引导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