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11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1.读表,完成第1~2题。
国家
美国
新西兰
澳大利亚
中国
蒙古
每公顷草场
养羊头数
1.94
11.58
1.17
0.96
0.6
1 造成上述国家草场载畜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市场条件 D.管理水平
2.我国草场载畜量较低,在草场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 )。
①我国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 ②天然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逐渐下降 ③天然草场的利用不充分 ④天然草场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影响载畜量的因素。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新西兰草场的载畜量远高于其他各国,主要原因为新西兰的草场地处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单位面积产草量大且草质优良,其他国家的草场主要位于降水较少的地区,单位面积产草量较低。第2题,由于我国对草场资源只重利用而忽视建设,导致牧场超载、草场退化严重。
答案:1.A 2.A
3.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完成第3~4题。
3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
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通过对图的分析可知,东部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带提供农副产品,而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牧业加工产品,由此说明农牧交错带不可能以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为方向。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商品粮生产。从图中看,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说明该地适合草类植被生长,可建为草场,发展畜牧业。第4题,通过对图中箭头所示内容的分析可知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故其应是东部农耕区的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草原牧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故处于中间的农牧交错带具备东部农耕区生态屏障的功能,故①项正确。同样可知,东部农耕区向其西部地区提供粮食,故②④项不正确。由图可知,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这一方面说明其是西部牧区的饲草料供应基地,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农牧交错带牧草生长状况好于西部牧区,故其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可作为降水稀少的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
答案:3.D 4.A
5.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至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和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5~6题。
地区
超载起至
年份/年
超载持续
时间/年
年平均超
载率/%
西藏牧区
1964~2000
37
47
青海牧区
1970~2000
31
18
甘肃牧区
1973~2000
28
20
四川牧区
1982~2000
19
10
5 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
B.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C.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6.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
C.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D.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解析:第5题,认真阅读图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并不一定越大,如表中的甘肃牧区与青海牧区的对比;由图中各牧区变化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青海牧区最大,草原退化速度最快;由图中可以看出西藏牧区草场退化率有下降的阶段,所以并不是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无法判断各个牧区超载面积的状况。第6题,要使草场资源能够持续稳定地利用,就要采取措施使草场资源能够休养生息,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5.B 6.C
7.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造成了一次“黑风暴”,刮走了三亿吨尘土。20世纪50年代,苏联中央大草原被开垦种粮后,发生了一场大风暴,遭风蚀的耕地达几亿公顷。据此完成第7~8题。
7 产生两场大风暴恶果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风力太大
C.土壤疏松 D.不合理垦殖
8.对上述事件的最佳治理方式应该是( )。
A.人工降雨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草 D.扩大耕地
解析:美国在开垦中西部大草原的过程中,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垦殖,导致黑风暴的产生;苏联也是开垦种粮引发大风暴,两事件都应退耕还草,恢复当地生态环境。
答案:7.D 8.C
9.自然草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过度放牧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草场的产草量可以供应80头奶牛正常产奶,如增加一头奶牛,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会减少40升。3个牧民家庭2005年与2006年的收入如下表所示:
牧民
家庭
饲养奶牛/头
单头产量/升
产奶量/升
2005年
2006年
2005年
2006年
2005年
2006年
甲
20
20
1 000
960
20 000
19 200
乙
40
40
1 000
960
40 000
38 400
丙
20
22
1 000
960
20 000
21 120
合计
80
82
3 000
2 880
80 000
78 720
材料二:绝大部分牧民家庭的经济活动较单一,养牛收入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常劳作都是围绕着养牛产奶活动展开的。市场上牛奶价格下降的时候,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只有多养奶牛。
(1)上表中反映出整个草场存在的经济问题是?
。?
(2)为了增产增收,甲、乙两个牧民家庭向丙牧民家庭学习,想多养奶牛多产奶,长此以往,产生的后果是?
。?
(3)为了避免产生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该地地方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奶牛饲养量增大,牛奶的总产量却在减少,这是由于过度放牧而导致草场退化,载畜量降低所致。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合理放牧,不断提高载畜量,还要想办法提高牧民收入,从根源上解决草场超载问题。
答案:(1)奶牛饲养量增大,牛奶总产量减少 (2)草场退化甚至消失,减少或断绝了牧民的经济来源,导致牧民转移 (3)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和生态林;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牧民外出务工经商;利用政策引导和资金上的扶持,使牧民转产,如从事养羊业、旅游业或农产品加工业等;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并增强牧民的环保意识等。
10.读图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额济纳旗草原生态极度脆弱,草本植物由20世纪80年代的130余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率30年间降低了50%~80%;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
材料四:灌溉“草库伦”的主要做法是: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内,选择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和经营管理能力,围建1~2公顷的围栏,在其中兴修水利,进行灌溉、精耕细作,以种植优质高产的饲料、草料为主,进行种菜、种草等多种经营。
(1)图示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
(2)分析额济纳旗草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3)建设“草库伦”的意义有哪些?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额济纳旗草场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从图示及材料可以看出:
答案:(1)草场退化 土地沙化
(2)①黑河中游地区过度用水使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因缺水而退化;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3)意义:防止草场退化,增加牧民收入。措施: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增强牧民保护草场的意识;②科学协调黑河流域的用水,充分节约利用水资源;③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课件20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引导目标导航预习引导目标导航预习引导目标导航预习引导目标导航预习引导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问题导学当堂检测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