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9 16:3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狼藉(jí)    秀颀(qí)   情郁于中(yú)
B.鲜腴(yú) 俯瞰(kàn) 连绵不断(mián)
C.恹恹(yàn) 凋谢(diāo) 触目伤怀(chù)
D.差使(chā)  濒临(bīn)  纵横决荡(héng)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蹒跚 狼籍 卑微 触目伤怀
B、牛犊 频临 篱笆 恹恹欲睡
C、踌躇 琐屑 倔强 不拆不挠
D、洗涤 繁殖 赋闲 妙手偶得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B.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C.我出门回家踩在石榴的花瓣上,对石榴的离情别意毫无察觉。
D.看到这个触目伤怀的情景,大家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4.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排比)
C.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拟人)
D.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客乃大。( 对偶)
5.某同学给在外工作的父母写信时,谈到了读书对自己写作的影响。下面是信的部分内容,请你读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你们一直喜欢读书,在你们的熏染下,我也越来越喜爱读书了。②我感到,书籍成了我写作的源头活水之一,对我在写作上获益良多。③通过读书,我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水平。④读书让我乐于写作,  。
(1)①句中,“    ”一词使用不当,可以改成“    ”。
(2)②句有语病,可修改为:         (不得改变原意)
(3)在文末横线上补写一句话,表达出写作对读书的影响。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曹植《梁甫行》)
(2) ,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朱敦儒《相见欢》)
(4)其中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的词句是: ,
。 (晏殊 《浣溪沙》 )
(5)默写崔颢《黄鹤楼》后面四句。
, 。
, 。
7.阅读下面同学们的对话,提取整合相关信息,合理安排写作顺序,自拟标题,简单介绍书法节的有关情况。150 字左右。
甲:听说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徐渭原作来到绍兴啦! 书法节期间会在兰亭博物馆展出,绍兴人有眼福啦!
乙:是呀,兰亭书法节已经是第32届了。徐渭原作展览,算是今年最大的亮点呢。
丙: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徐渭原作首次来绍兴吧
乙:是的。知道作品展的名字不 ——“跟着徐渭看书画:一个南腔北调人的艺术人生”。
甲:报纸上说展出的徐渭书画精品有近30幅,其中故宫博物院借展原作5套,共12件,还有我们绍兴市文物管理局所藏的徐渭作品5件。
丁:书法节什么时候开幕 在哪里开幕呀 我想去看看。
乙:已经举行过开幕式了。4月9日呀,就在兰亭王右军祠。你不知道吗
8.请从“月亮、枯叶、小溪”这三个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示例:阳光一一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阅读理解
(一)阅读《背影》选段,完成问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    )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9.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是(  )
A.吊 缩 拉     B.攀 勾 搀
C.攀 缩 搀 D.吊 勾 扶
10.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扑扑衣上的泥土”是因为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父亲喜欢洁净,所以扑扑身上的泥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
B.“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是因为买的橘子并不太重,父亲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C.“泥土”表明当时的环境很脏,“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心满意足,同时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
D.“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很轻松似的”说明不是真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内心满足,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11.“我”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样子,“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说说作者此时此刻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
12.选文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内容:
结构: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孤独的父亲
米丽宏
①母亲去世以后,老院子只剩下父亲一人居住。
②父亲尽平生之力,帮我弟盖了高屋大院,漂亮
得像别墅一样的房子;但等搬新家时,他却固执地拒绝一块儿搬到新家去。
③他一个人在那座老旧的石头院子里,形影相吊地做饭、喝茶、吸烟、回忆,筹谋农事。我每次回去看望他,都竭力劝说他搬出来,他不肯。他固执地待在老屋,被一层暮年的“锈”和一种孤独,紧紧包裹。
④水一样的寂寞在老屋里荡漾。老屋的每一件家具,都还是三十年前的面孔,一如既往地用那个时候纯朴的眼神看着我。沙发上,铺着的还是娘在世时编织的毛线垫子;床沿搭着娘做的绣花床帘儿;墙上两大玻璃框照片,有我们家族所有人的旧时记忆……
⑤父亲当年动不动就爆发的雷霆火气,却不复出现。或许是生活境况的改观,卸去了他心上的一些重负,或许人老心软,本就是一种自然规律。我有时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使父亲冰雪般严苛的脾性,一点点融化如水,从此进入了温软季节。我记得,我生日前两天,他还专门打电话给我,让我别忘了给自己做点好吃的。我简直骇异,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事。
⑥我去看望他时,他向我们絮叨的话题,不外是村里谁谁走了,谁谁又生病了;南园该施肥了,西沟的山地该耘一遍了;麦子该上三水了,谷子该间苗了。随着越来越少的土地和村子里一辈儿故人的离去,他的内心世界,正在慢慢萎缩。我想,更大的孤独,正在向他走近。
⑦我看到父亲的背,弯下去,弯下去。那是不停的劳作和几十年光阴的合谋。
⑧在我记忆里,父亲是“干活”的代名词,村人说起他来,总会啧啧两下:“老米,那是牛一样的。”他不停地劳作,似乎是他活着的证据和意义。
⑨我们小的时候,跟他一块儿下地。他将我和妹妹从腋下一掐,一个筐里放一个,挑上筐就走;我娘牵着小黑驴走在后边,边走边用耙锄这里一下那里一下,锄些猪草。
⑩我在筐里坐着,看着父亲,他的腰杆儿挺得笔直,轻悠悠地走着,像是散步;而劳作半日,再往回走时,他的腰身就像笔直的树干上挂了老沉的物儿,有一点点弯。等吃过午饭,再往地里去,他的腰杆就重新变直了,力气又回到了他身上。
在田里,父亲做的是出大力的活儿,母亲打些下手。我和妹妹呢,不捣乱就不错了。我们俩总是一边看父亲举镐扬锨用力刨地的样子,一边蹦蹦跳跳去踩他活动着的影子。有时候,他由直到弯、由弯到直的腰骨间,会发出“咯叭”一声脆响,我感觉那就是跑掉的力气。
我们看惯了他在田里劳作的样子:他深深弯下腰,?头沉闷地吃入土里;忽地又直起身,?尖儿扬到半空,擦着了那轮大如簸箕的夕阳。他轻松铲一锨泥土,改畦引水,水里流着破碎的弯月,玉米地刹那享受着畅意的吮吸;他一手挥动镰刀,一手揽起金黄的麦子或谷子,像揽着金黄的儿女;他肩上驮着山样的麦捆子、谷个子,蹀躞走向地头。他有时疲惫至极的神态,让我心疼;有时我几乎怀疑倒在床上的父亲,明天是否还能起来。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往田里去了。
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在他的劳作中流走和逝去;一天又一天,被他的农具刮擦得亮晶晶地薄下去;一年又一年,他的腰板,弯下去,弯下去,再也直不起来了。
到了老年,他身边没了说话的人,他决绝地将自己关进了寂寞的壳内;孤独像“铁锈”一样,沾满全身。然而,只有农事,像一道雷,促他从孤独里一跃而起,走向门去,跟大地融汇。
也许都是这样吧,人都脱不了孤独;而把孤独打开一个口子,让光和暖涌进来的,是雷声一样的力量。
对于我父亲,那道雷,永远是农事。
(选自《羊城晚报》2018年06月14日,有删节)
13.阅读全文,以“父亲”为对象,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帮“我”弟盖了高屋大院,自己住在老屋→①        →②        →
年轻时,辛勤劳作→③        
14.分析文章第⑨~段的作用。


15.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然而,只有农事,像一道雷,促他从孤独里一跃而起,走向门去,跟大地融汇。

16.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文中的父亲与《背影》中的父亲,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麦田里的生日
马亚伟
①南风起,小麦泛黄,我的生日也到了。父亲早早把镰刀收拾出来,磨刀霍霍。镰刀的刀锋在我眼前一晃,雪亮亮地刺眼。我的生日,已经被父亲忘得一干二净。我扯了扯母亲的衣角,等着母亲提一下。母亲小声地嘟囔了一句,父亲也像没听见一样。在他看来,生日没什么大不了的,和土地长庄稼一样自然,过生日实在是多此一举。
②父亲起得很早,我在睡梦中听到他收拾农具的声音,“叮叮当当”响过一阵后,我被揪出被窝。我揉着惺忪的睡眼,不情愿地穿好衣服,跟着父母下地割麦。
③火辣辣的太阳瞬间就把麦子上的晨露蒸发干了。父亲拿出镰刀,小心地用食指蹭一下刀锋。然后,父亲弯腰割麦,麦子在父亲手中服服帖帖倒下。我的镰刀要小一些,是父亲专门为我准备的。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弓下身子,我还不能像父亲一样,一镰刀下去,“唰”的一声,麦子乖巧地应声倒下,躺倒一大片。我是笨拙的,小心地一把一把割着,把割下的麦子放在小小的臂弯间。
④我开始感到累,不停看地头,那么漫长,仿佛这辈子都到不了头。有蝴蝶蜻蜓飞过,我想去追。或者,就地躺倒在松软软的麦子上,看蓝天白云。这些,都只是我的想象。我低着头,汗水,雨一样纷飞。我不敢停下来,父亲把我甩在后面,我要追着他的脚印一步一移。
⑤金黄的麦田,油画一样安静。只有一家人割麦的“唰唰”声,不同节奏,此起彼伏。我的生日,淹没在这无边的麦田里,淹没在这不间断的“唰唰”声里。
⑥突然,父亲喊我的名字,我一惊,难道是父亲想起了什么?原来,父亲是让我回家拿一块“磨石”,他的镰刀割倒了大片大片的麦子,钝了。我在路上不敢耽搁,小跑着回家。
⑦谁能想到,我到家,竟然鬼使神差地睡着了。人累的时候,连梦都没有。不知过了过久,我的背上重重挨了一巴掌,我一个激灵跳起来。我不知道是惊恐,还是委屈,呆望着父亲,咬着嘴唇,使劲忍住眼泪,一言不发。父亲怒目圆睁,吼声如雷:“让你回来拿东西,活还没干完,跑回来睡起了大觉!”又一巴掌,落到背上。我委屈的眼泪终于流下来。
⑧我的生日,像一只逃窜的小兽,急匆匆,惶惶然。我的童年,从此笼罩在父亲的严酷中。我的生日,再也没有被提及。
⑨岁月倥偬,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与父亲的隔膜,都被时光冲淡。父亲老了,脾气也温和了许多。我结婚的时候,借钱在城里买了房子。父亲把我叫回家,抖着手递给我一个六万元的存折——这是父母一辈子的积蓄,父亲挥洒在土地里的汗水都凝在里面,沉甸甸的。
⑩我一下子明白了,很久以来,父亲把爱深埋起来,以忽略和冷漠的方式呈现。父亲吃苦耐劳一辈子,就是为了给孩子留下点财产。他认为这是无比重要的责任,所以,他一意孤行地删繁就简,直奔自己的目的。想到这里,忽然觉得,父爱像一盏黑暗隧道里陡然亮起来的灯,让人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
其实,父亲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儿女。这种爱,忽略了过程,忽略了表达,直接把他认为最正确的结果给了出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 2013年11期)
18.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19.这篇文章以“麦田里的生日”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0.请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金黄的麦田,油画一样安静。只有一家人割麦的“唰唰”声,不同节奏,此起彼伏。
我不知道是惊恐,还是委屈,呆望着父亲,咬着嘴唇,使劲忍住眼泪,一言不发。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答出两方面即可)
22.文章最后说“父亲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儿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你认可这样的方式吗?请谈谈你的见解。(
三、作文
23. 题目:秋天的美
要求:①运用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以及多种修辞手法,写一篇散文。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③文章不少于600字。
答案
B 2、D 3.D 4.A
5.(1)熏染 熏陶
(2)使我在写作上获益良多。
(3)示例:写作让我更热爱读书
6、(1)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2)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3)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示例: 兰亭书法节开幕 徐渭原作亮相绍兴
4月9日,第32届兰亭书法节在绍兴兰亭王右军祠开幕。本次书法节的最大亮点,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徐渭原作在兰亭博物馆的展出。本次“跟着徐渭看书画:一个南腔北调人的艺术人生”展览,展出徐渭近30 幅书画精品,其中故宫博物院借展原作5 套(12 件),绍兴市文物管理局所藏徐渭作品5 件。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徐渭原作首次来绍兴展出。
8.示例一:月亮一一我抬头望天,月亮温柔地注视着我;我举步行走,月亮默默地陪伴我走那夜行的路。
示例二:枯叶一一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人大地的怀抱。
示例三:小溪一一小溪一路欢歌,奔向远方。
9.C
10.D
11.“我”此时百感交集,理解、愧疚、感激、担忧等,“我赶紧拭干了泪”是怕父亲见“我”这样而担心。“怕别人看见”是因为觉得自己是男人,不应该轻易流泪。
12.内容:表明是第二次流泪,同时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的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
结构:照应文中“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3. ①打电话给“我”,叮嘱“我”给自己做点好吃的 ②跟“我”唠家常 ③只要有农事,父亲总是走向门去,跟大地融汇
14. 运用插叙,写出了父亲年轻时力气大,精力强,与现在境况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的辛勤。
1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农事比作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农事对父亲的重要性,突出了父亲孤独而勤劳的一面,同时含蓄地点出文章的主题:对孤独的父亲的同情,对父亲勤劳的礼赞。
16.从父亲尽平生之力,帮“我”弟盖了高屋大院,自己却搬回老屋,可见父亲有点固执;从“老屋的每一件家具,都还是三十年前的面孔”,可见父亲的念旧;从“我生日前两天,他还专门打电话给我,让我别忘了给自己做点好吃的”,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关心;从“然而,只有农事,像一道雷,促他从孤独里一跃而起,走向门去,跟大地融汇”,可以看出父亲的孤独和热爱劳作。
17. 两文中父亲的共同点主要有:①勤劳。本文中的父亲,年轻时不知疲倦地干活;《背影》中的父亲,为了生计到处奔波。②老境都比较凄惨。本文中的父亲坚持一个人住;《背影》中的父亲也是住在老家,而且因膀子疼痛,就联想到大去之期不远。③疼爱子女。本文中的父亲,在“我”生日前两天,打电话给“我”,让“我”自己做点好吃的,可见他疼爱子女;《背影》中的父亲去车站为儿子送行,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橘子,可见他疼爱孩子。
18.文章讲述了一个“我”的生日总是淹没在父亲繁忙的麦收和责骂声中,成年后,“我”理解了父亲的爱的故事。
19.(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0.(1)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一家人在麦田里忙碌的场景,烘托了“我”因生日被父亲遗忘而伤心的心情。(2)神态描写,表现了“我”被父亲拍醒之后委屈害怕的心理。
21.(1)严厉冷漠。如父亲见我在家睡觉连打带骂。(2)勤劳能干。如父亲割麦时一会儿割一大片
22.这种方式是:这种爱,忽略了过程,忽略了表达,直接把他认为最正确的结果给了出来。
认可。因为父亲把爱都浓缩在自己的行动中,虽然忽略了表达,却蕴含丰厚。或:不认可。这种爱的方式显得有些严厉冷漠,容易造成儿女的误解。爱,还要善于对儿女表达出来。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