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下 §1.4生物的进化(2)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进化一般规律;
2、理解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学会运用自然选择观点解释相关现象。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达尔文与进化论
1、现代科学家们比较认可的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是 的自然选择学说。
2、达尔文认为生物都存在 ,同种个体之间并不都是一样的。这种差异在 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3、达尔文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 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 关系。
4、达尔文对长颈鹿脖子长的解释:长颈鹿的祖先中有的颈和前肢长些,有的则颈和前肢短一些。
如在干旱时,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因为能够吃到树上高处的树叶,比颈和前肢短些的个体有更多
机会,并通过 将这种特征传递给后代。这样通过长期的 ,长颈鹿的颈和前肢增长的特征逐渐 ,就产生了现在这种长颈鹿。
5、给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 等,这些都是物种过渡类型。
知识点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 → → → ;
2、植物的进化历程:藻类植物→ → → ;
3、生物进化的方向:由 到 , 到 , 到 。
4、人类是由地球上现已灭绝的 进化而来的。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下列关于化石和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古生物在不同时代的地层都能形成化石
B.越古老的地层中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C.研究地层及其包含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
D.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例题2、地球的发展历史可以分成若干个代,新生代占优势的陆地动物和植物分别是( )
A.三叶虫和藻类植物 B.昆虫和蕨类植物
C.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 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例题2、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的结构比甲复杂 B.戊最有可能是水生植物
C.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D.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例题3图) (例题4图)
例题4、节肢动物鳃的进化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鳃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 B.鳃的进化有利于适应生存环境
C.鳃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 D.鳃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例题5、科学家发现在种子蕨的生活史中出现了种子,但没有花,说明种子蕨是( )
A.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B.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C.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D.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例题6、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经过对其化学结构的测定,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之间存在差异。下表是以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作标准,其他若干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相比较的结果: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黑猩猩 0
金枪鱼 21
猕猴 1 鲨鱼 23
袋鼠 10 天蚕蛾 35
马 12 小麦 35
响尾蛇 14 酵母菌 44
请根据上表分析回答:
(1)从单细胞的酵母菌到高等脊椎动物的黑猩猩均含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可以从分子层面说明这些生物起源于共同的 。
(2)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 ;差别越大,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 。由此可以推测,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三、随堂练习:
1、证明脊椎动物(包括人)的共同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在结构上确凿的证据是( )
A.早期胚胎都有鳃裂 B.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
C.早期胚胎都有尾 D.胚胎发育都在水中进行
2、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3、人体血液的无机盐质量分数约为0.9%,研究表明,30亿年前原始海洋的无机盐质量分数也约为0.9%。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人体血液仍然带有原始海洋的某些印痕
B.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洋之间存在着某些尚未被认识的关系
C.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无机盐的质量分数相同无任何关系
D.人类的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中的原始生命逐渐进化而来的
4、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灭绝的时期是( )
A.中生代和新生代 B.石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早期很相似,说明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一样的
B.人的胚胎头部有鳃沟,像鱼的鳃裂,说明人和鱼一样可以在水中生活
C.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经历了相似的阶段,反映了它们有相似的起源
D.由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共同特点可以推测,所有的动物都是由鱼类进化而来的
6、根据生物的进化,下列物种动物的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A.A→B→C→D→E B.B→A→D→C→E
C.B→C→A→D→E D.A→D→B→C→E
7、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备受科学家关注,与此问题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据推测,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才逐渐形成原始生命
B.研究中华龙鸟化石后,科学家推断鸟类可能进化成爬行类
C.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冬天的雷鸟羽毛变换成雪白色,属保护色,有利于其躲避敌害和捕食猎物
8、如图所示,图甲表示1940-1960年某地的降雪天数,图乙表示在同一时间里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
(1)雪地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现象,是长期 的结果。若降雪推迟,则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说明 。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多,白色老鼠的数量 ,白色老鼠所占最高百分比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 (填“之前”或“之后”)。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逐渐上升,以后逐渐下降,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四、课后练习:
1、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
A.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植物到动物
B.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C.从复杂到简单,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D.从复杂到简单,从高等到低等,从陆生到水生
2、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中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
A.丙、甲、乙 B.乙、甲、丙 C.甲、乙、丙 D.乙、丙、甲
3、19世纪在欧洲中部的地层中发现了1.5亿年前最原始的鸟类——始祖鸟的化石。它有羽毛,前肢变成翅膀,翅膀上有爪,还有一条长尾巴,它是( )
A.爬行类与哺乳类的过渡类型 B.爬行类与鸟类的过渡类型
C.鱼类与鸟类的过渡类型 D.鸟类与哺乳类的过渡类型
4、研究者曾经在地层中发现了潘氏鱼和鱼石螈的化石,几年之后又在另外的地层中发现了肉鳍鱼化石(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些化石可作为从水生到陆生进化趋势的证据
B.根据地层的年龄可以判断化石生物生存的年代
C.这些化石动物是古鱼类到四足动物进化的过渡类型
D.这些化石动物的生活地点不同,不存在亲缘关系
5、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绝灭。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也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观点相矛盾的是( )
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
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
6、雷鸟的羽毛可随季节的改变而发生白色(冬天)与灰褐色(夏天)的变换,据进化论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羽毛的变换有利于它适应气候的季节性变化
B.这种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两种毛色的羽毛中较细密的是灰褐色的
D.雷鸟羽毛的变化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
7、下列有关进化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B.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C.原始的鱼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D.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
8、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D.生物产生的差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9、如图的进化树显示了目前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小熊猫与熊中,大熊猫与 的亲缘关系最近。
(2)在小熊猫与大熊猫中,浣熊与 的亲缘关系最远。
(3)如图说明了四种生物 。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植物代表不同的植物种类,据图回答:
(1)把上述植物按由简单到复杂排序为_____(填写字母)。
(2)对植物分类时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特征。
(3)A~F各类植物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
11、下图是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体的A 。
(2)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B 和C ,但是B和C的生殖离不开水,后来一部分C进化成为原始的 ,包括D 和E ,D和E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了陆地生活。
12、某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回收,计算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地区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64 16 154 82
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 393 154 406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 ;
(2)在工业污染区, 体色是有利变异,而在非工业区, 体色则是有利变异;
(3)这种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 。
13、一种昆虫有正常翅和残翅两种类型,自其1900年迁徙到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人抽样统计了它们近几十年来两种翅形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达尔文提出的 学说,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2)该事例说明适合在该海岛上生存的是 (填“残翅”或“正常翅”)昆虫。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据下图分析回答:
(1)树根处A代表_________,它生活在__________中。
(2)A由于______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 。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_________进化来的。
(4)C与蕨类植物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达尔文 2、差异 一定条件 3、自然选择 亲缘
4、生存 繁殖 自然选择 积累 5、中华龙鸟化石 始祖鸟化石
知识点2、
1、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2、苔藓类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3、简单 复杂 水生 陆生 低等 高等
4、古猿类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A. 所有的古生物在不同时代的地层都能形成化石 ,错误;B. 越古老的地层中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错误;C.研究地层及其包含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正确; D. 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错误,因为地壳会发生变动。
例题2、B
解析:植物的进化方向是:藻类植物→苔藓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生物进化的方向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陆生。A. 乙的结构比甲复杂 ,正确,因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简单向复杂进化; B.戊是该进化方向中的高等植物,最有可能是被子植物,B错误; C. 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从该图中可以看出甲是最简单的植物,正确; D. 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正确。
例题3、C
解析:A:由图片分析可知:节肢动物的鳃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了鳃、翅、纺织器等不同的结构。故A正确;B:鳃的进化有利于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故B正确;C:生物形状的改变是遗传和变异与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鳃的变异与遗传和变异有关;故C错误;D: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生存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故D正确。
例题4、D
解析:从距今七千多万年前开始,地球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生代。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地质历史阶段,新生代是高级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时代。中生代末期出现的木兰科、杨柳科、桦树、月桂等被子植物,在新生代有很大发展。被子植物是真正的绿色开花植物,它的繁盛,将地球装扮得五彩缤纷,芳香四溢。除了双子叶植物外,单子叶植物也出现了,它们是今天粮食作物、甘蔗和竹类等 植物的祖先。新生代是鸟类、哺乳类动物繁荣昌盛的时代,它们分别占据了空中和陆地,在浩翰的海洋里也生活着鲸、海豹、海牛等哺乳动物,因此新生代占优势的陆地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
例题5、B
解析:蕨类植物是位于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的,所以出现种子的是裸子植物。科学家发现在种子蕨的生活史中出现了种子,但没有花 。蕨类植物是位于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的,所以出现种子的是裸子植物。科学家发现在种子蕨的生活史中出现了种子,但没有花,这说明种子蕨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故B正确。
例题6、(1)祖先 (2)近;远;黑猩猩
解析:(1)从单细胞的酵母菌到高等的黑猩猩均含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可以从分子水平说明这些生物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小是0,人类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最远,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大是44;表明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2)表中的数据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人类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大是44,因此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生物是酵母菌。
三、随堂练习:
1、A 2、B 3、C 4、D 5、D 6、A 7、B
8、(1)适应;自然选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2)增多;之后
四、课后练习:
1、B 2、A 3、B 4、D 5、A 6、C 7、B 8、D
9、(1)熊 (2)大熊猫 (3)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它们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10、(1) FCABDE (2) 花、果实、种子的结构 (3) BDE
11、(1)藻类植物 (2)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12、(1)性状 (2)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3)自然选择
14、(1) 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 (2) 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 ; 界
(3)爬行类 (4) C用种子繁殖,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
(5)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13、(1)自然选择;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正常翅昆虫易被吹到海水里,因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较少;而残翅昆虫不易被吹到海水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较多 (2)残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8张PPT)
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4节 生物的进化(2)
---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自然选择学说主要观点;了解生物进化一般规
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科学思维:按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
锻炼用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些现象;通过分析生物进化
树示意图,归纳出生物进化的历程;
态度责任:体会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通
过猜测人类的进化,激发对生物探究的兴趣。
知识回顾
1、进化论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2、拉马克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①神创论
→②布丰的直线理化论
→③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论
→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主要观点:①生物处于进化之中;②生物的变化是逐渐进行的;③生物进化中,环境起了主导作用。但拉马克认为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概括起来: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定向变异。
活动:
阅读教材P24,归纳达尔文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主要观点:
①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起源于共同的原始;
②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③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
④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的遗传和变异;
⑤自然选择的外因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⑥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新知讲解
一、达尔文与进化论
达尔文通过几十年的观察分析,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新知讲解
1、自然选择:
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2、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者:
自然选择理论最初由达尔文提出。
3、自然选择学说的实质: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4、自然选择的意义:
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达尔文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
自然选择由于有充分的科学事实作根据,所以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百余年来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知讲解
5、自然选择的证据:
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存在过渡类型。
①始祖马化石、三趾马化石和近代马化石的研究;
② 19 世纪,在欧洲中部的地层中发现的处于爬行类与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
③19 世纪的英国,博物学家观察到桦树尺蛾黑化的现象。
④20 世纪 90 年代,在我国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
⑤……
过渡类型生物的存在,说明了:生物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物种间进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视频:马的进化
活动:
请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长颈鹿的长脖子形成的原因:
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
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
小,留下后代的机会就更小。
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
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
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新知讲解
6、自然选择理论的局限性:
①过分强调过度繁殖所引起的生存斗争
②不恰当地把过度繁殖所引起的生存斗争当作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
③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解释遗传变异的原因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做出科学解释,而且仅限于对生物个体的分析。
思考讨论
常刮大风的海岛,有许多无翅和残翅的昆虫。为什么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请用自然选择学说加以解释。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经常大风,有翅的昆虫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无翅或残翅的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多。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适者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
阅读:
生物是进化的,仔细阅读“生物的进化树”,说一说:
(1)无脊椎动物进化的方向:
(2)脊椎动物进化的方向:
(3)植物进化的方向:
原生→腔肠→扁形→线形→软体→环节→节肢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人类
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新知讲解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动物的进化历程:
(1)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
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2)脊椎动物进化历程: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哺乳类
2、植物的进化历程: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生物的主要进化历程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视频:
生物的进化历程
(点击图片播放)
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表
活动:
猜想:人类是怎样进化的?
(神创论观点)
(进化观点)
阅读:
随堂练习
1、不同地 层的生物化石记录表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这个趋势
不包括(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小型到大型
C.由水生到陆生 D.由低等到高等
B
随堂练习
2、通过查阅中华龙鸟的化石资料,我们知道中华龙鸟属于( )之间的过渡类型。
A.鸟类和哺乳类 B.鱼类和鸟类
C.两栖类和鸟类 D.鸟类和爬行类
D
随堂练习
3、下列有关进化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B.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C.原始的鱼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D.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
A
随堂练习
4、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 )
A.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
B.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
C.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
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C
随堂练习
5、如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
A. 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
C.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C
随堂练习
6、如图所示,甲图表示1940~1960年某地降雪天数,乙图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
(1)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对环境的 现象,是 的结果。如果降雪推迟,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说明 ;
(2)随着降雪天数增多,白老鼠数量 ,白老鼠最高百分比是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 。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先上升后下降,这种变化对老鼠的毛色起 作用。
适应
自然选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增多
之后
自然选择
课堂总结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理论被人们普遍接受。
2、过度繁殖是基本条件,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存因素,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核心内容。
3、生物进化的主要方向: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
4、人类由古猿类进化而来,人类的演化过程: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板书设计
1.4 生物的进化(2)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条件:过度繁殖、生存竞争
手段:生存斗争,
内因:遗传变异
结果:适者生存
2、生物进化的主要方向:
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
3、人类由古猿类进化而来。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4、预习下一课时主要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下科学§1.4 生物的进化(2)教学设计
课题 1.4 生物的进化(2)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生物进化思想及进化理论,教材力图利用科学史的素材呈现生物进化思想和进化理论的形成及演变过程。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思想;另一方面让学生懂得一种假说的提出 需要证据的支持,而随着新证据的不断发现,原先被认为正确的假说会不断得到修正和补充,甚至被否定。本节内容拟分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化石及进化论的演变;第2课时主要内容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及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自然选择学说主要观点;了解生物进化一般规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科学思维:按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锻炼用比较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实践: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些现象;通过分析生物进化树示意图,归纳出生物进化的历程;态度责任:体会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通过猜测人类的进化,激发对生物探究的兴趣。
重点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难点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顺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回顾:1、进化论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2、拉马克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活动:3、阅读教材P24,归纳达尔文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达尔文与进化论 达尔文通过几十年的观察分析,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2、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者:自然选择理论最初由达尔文提出。 3、自然选择学说的实质: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4、自然选择的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达尔文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 自然选择由于有充分的科学事实作根据,所以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百余年来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自然选择的证据: 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存在过渡类型。 ①始祖马化石、三趾马化石和近代马化石的研究; ② 19 世纪,在欧洲中部的地层中发现的处于爬行类与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 ③19 世纪的英国,博物学家观察到桦树尺蛾黑化的现象。 ④20 世纪 90 年代,在我国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 ⑤…… 过渡类型生物的存在,说明了:生物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物种间进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视频:马的进化活动: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长颈鹿的长脖子形成的原因。 [参考: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机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老师介绍(不强调):自然选择理论的局限性: ①过分强调过度繁殖所引起的生存斗争; ②不恰当地把过度繁殖所引起的生存斗争当作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 ; ③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解释遗传变异的原因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做出科学解释,而且仅限于对生物个体的分析。 思考讨论:常刮大风的海岛,有许多无翅和残翅的昆虫。为什么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请用自然选择学说加以解释。[参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经常大风,有翅的昆虫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无翅或残翅的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多。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适者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阅读:生物是进化的,仔细阅读“生物的进化树”,说一说: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植物的进化的方向: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动物的进化历程: (1)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 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2)脊椎动物进化历程: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哺乳类 2、植物的进化历程: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3、生物的主要进化历程: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并参考教材P27图1-42 生物的主要进化历程及P28表 1-2 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表,了解生物的进化的主要历程。阅读:人类的演化历程视频:生物的进化历程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上1课时进化论的演变中已有一些介绍,故这里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并归纳出主要观点,一是有利于学生重视教材阅读与研究,二是培养阅读材料中获取有用知识与信息。使学生在认同的基础上不迷信,形成批判性接受的观点。学习运用自然选择观点解释相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读与分析,了解生物进化的进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同时归纳出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逐步形成生物的进化观点,知道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过程。
课堂练习 1、不同地 层的生物化石记录表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这个趋势不包括( B )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小型到大型C.由水生到陆生 D.由低等到高等2、通过查阅中华龙鸟的化石资料,我们知道中华龙鸟属于( D )之间的过渡类型。 A.鸟类和哺乳类 B.鱼类和鸟类 C.两栖类和鸟类 D.鸟类和爬行类 3、下列有关进化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B.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C.原始的鱼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D.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 4、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 C ) A.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B.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C.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5、如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A. 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C.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第5题图) (第6题图)6、如图所示,甲图表示1940~1960年某地降雪天数,乙图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 (1)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对环境的 现象,是 的结果。如果降雪推迟,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说明 ; (2)随着降雪天数增多,白老鼠数量 ,白老鼠最高百分比是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 。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先上升后下降,这种变化对老鼠的毛色起 作用。 [参考:(1)适应;自然选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2)增多 (3)之后 (4)自然选择]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理论被人们普遍接受。 2、过度繁殖是基本条件,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存因素,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核心内容。 3、生物进化的主要方向: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 4、人类由古猿类进化而来,人类的演化过程: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