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溶解现象 单元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溶解现象 单元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0 07: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溶解现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一、单选题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中,不是溶液的是(  )
A.啤酒 B.豆浆 C.生理盐水 D.白醋
2.下列过程属于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清洗机械表面的污渍
B.用稀盐酸除去钢铁表面的锈渍
C.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炉具的油污
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2:1
B.室温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固体溶解
C.向蒸馏水中滴入2~3滴植物油,搅拌,植物油完全溶解
D.一般情况下,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4.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作用的是(  )
A.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污
C.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5.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碘酒 C.稀盐酸 D.糖水
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点的意义是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
C.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a和c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3℃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配成其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a>b
7.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
B.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有④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8.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t℃时,a物质80g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80%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20℃时,a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等于c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9.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大理石 B.食盐 C.植物油 D.二氧化锰
10. 、 、 三种物质的溶解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溶解度比 大
B.将 饱和溶液降温,溶液中 的质量分数不变
C. 饱和溶液中含少量 ,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将100g40℃的 饱和溶液降温至0℃,析出31g晶体
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可用降温结晶法从甲、丙的混合物中提纯甲物质
C.t1℃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甲物质,充分溶解,得到75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1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30%
B.将40℃时75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可得到65g饱和溶液
C.40℃时,质量分数均为25%的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降温到20℃,甲、乙析出晶体质量相等
D.4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等于乙
二、填空题
13.某温度下,有一种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以用   ;    ;    的方法使之成为饱和溶液。
14.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料,让我们一起走进“水”的世界。
①下图电解水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水电解过程发生改变的微粒名称是   。
②医疗上常用0.9%NaCl溶液作生理盐水,配制1000g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还可以制取碳酸饮料,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进行粗盐的初步提纯。粗盐的提纯实验步骤包括:a计算产率,b过滤,c溶解,d蒸发,e称量。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e、   、a(填序号)。若NaCl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后所得精盐未完全蒸干,含有水
C.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提示:产率= ×100%
④已知KCl的溶解度20℃时为34g/100g水,40℃时为40g/100g水。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A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   。
I. B和C II. B和E III. C和D IV. D和E
三、计算题
15.某化工厂产生的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不考虑其它物质),为回收铜和硫酸亚铁,研究人员设计出“用铁处理”的方案,取100g上述废液,向其中加入2.8g铁粉,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求:
(1)回收得到铜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回收得到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6.将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求需要水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它是由   (填“无机”“合成”或“复合”)材料制成。
(2)A、B装置均可用来制取CO2气体,B装置的优点是   ;实验室更多使用A装置制取CO2气体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使用C装置(正放)排空法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   。
(3)制备CO2常用1:3的稀盐酸(用体积比为1:3的浓盐酸与水混合配制),已知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mL-1,1:3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8.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   (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得氯化钠和氯化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1)8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
(2)20℃时,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若想增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
(3)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在图中坐标纸上绘制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并标出图象中分别对应的物质.
(4)从你所绘制的图象中查找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约为   .
五、综合题
20.水和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   (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试着从微观角度解释电解水的微观实质   。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
A.硝酸钾 B.植物油 C.面粉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D.若将硝酸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制溶液时温度都会升高
(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在t2℃时,把50g物质甲物质加入到8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③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序号)。
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
21.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____ 。
A.②④⑥ B.③④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3)20℃时,191g 饱和NaOH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     。
(4)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     甲(填“>”、“<”或“=”)。
(5)现有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6)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
pH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 啤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
C. 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 白醋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特点,进行分析。
2.【答案】C
【解析】【解答】A. 用汽油清洗机械表面的污渍,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故不符合题意;
B. 用稀盐酸除去钢铁表面的锈渍,因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不符合题意;
C. 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故符合题意;
D. 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炉具的油污,因为氢氧化钠能于油污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洗涤剂有个特殊性质,它能把一个个小油滴包围起来,让它们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
3.【答案】B
【解析】【解答】A. 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1:2。A不符合题意;
B. 室温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固体溶解。B符合题意;
C. 向蒸馏水中滴入2~3滴植物油,搅拌,植物油不会完全溶解。C不符合题意;
D. 一般情况下,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水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一种溶剂中可以同时溶解几种单质。植物油不会溶解在水中;铁丝只能在纯氧气中会燃烧,现象是火星四射;
4.【答案】C
【解析】【解答】A. 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利用了乳化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 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C. 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利用里汽油可以溶解油污,不属于乳化作用,故符合题意;
D. 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洗涤剂有个特殊性质,它能把一个个小油滴包围起来,让它们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
5.【答案】B
【解析】【解答】A. 硫酸铜溶液中水为溶剂,故不符合题意;
B. 碘酒 中酒精为溶剂,故符合题意;
C. 稀盐酸中水为溶剂,故不符合题意;
D. 糖水中水为溶剂,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碘酒中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
6.【答案】B
【解析】【解答】A. N点的意义是t2℃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没说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 饱和溶液在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时可以直接比较溶解度,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故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只需要看该温度下谁的溶解度最大,根据图像,t1℃时,溶解度:c>b>a,故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故B符合题意;
C. 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而t2℃时a和c均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时可以直接比较溶解度,溶解度相等,故a和c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降温后a有固体析出后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故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c溶解度变大,为不饱和溶液,但是c溶液在降低温度过程中,溶质不变,溶剂不变,故c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和c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 t3℃时,溶解度a>b,故a的溶解能力更强,等质量的a和b配成其饱和溶液,a需要的水更少,故所需水的质量a<b,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第①步操作是将海水引入贮水池,经过第①步操作,海水中的成分基本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蒸发池中,水分蒸发,氯化钠溶液逐渐变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经过第③步的操作,进入结晶池后,继续蒸发水,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继续蒸发,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A、根据第①步操作是将海水引入贮水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池中,水分蒸发,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继续蒸发,有氯化钠晶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8.【答案】C
【解析】【解答】A、溶解度与温度相关,在未指定温度的情况下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不符合题意;
B、t℃时a的溶解度为80g,80g物质a能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题意;
C、ab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a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可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符合题意;
D、不能判断两种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所以不能比较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
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9.【答案】B
【解析】【解答】A、大理石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A错;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C错误;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D错.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0.【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当温度低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小,当温度高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题目中未指明温度,所以无法比较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大小,选项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给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则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会变小,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有少量的氯化钠,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选项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4g,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73g,则将204g4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0℃才能析出31g晶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所需的条件进行分析;
B.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进行分析;
C.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和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硝酸钠在40℃和0℃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11.【答案】C
【解析】【解答】A. t2℃时,三条曲线从上到下依次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的人计算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可用降温结晶法从甲、丙的混合物中提纯甲物质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20g,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6.7% ,故错误,符合题意;
D. 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5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是25g,向50g水中加入30g甲物质,充分溶解,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50g+25g=75g,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2.【答案】B
【解析】【解答】A、20℃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都= ×100%≈23.1%,30%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B、4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因此75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有25g甲,50g水,降温到20℃,甲的溶解度是30g,因此可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15g+50g=65g,符合题意;
C、40℃时,质量分数均为25%的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降温到20℃,甲、乙析出晶体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因为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D、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4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乙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多,分别降温至20℃,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小于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3.【答案】蒸发溶剂;增加溶质;降低温度
【解析】【解答】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蒸发溶剂;增加溶质;降低温度。
【分析】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分析,一般的固体不饱和溶液变饱和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降温,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加水或升高温度。
14.【答案】2H2O 2H2↑+O2↑;水分子;9;CO2+H2O=H2CO3;c、b、d、e;C;25:100(1:4);II、III
【解析】【解答】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 2H2↑+O2↑,水电解过程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
②医疗上常用0.9%NaCl溶液作生理盐水,配制1000g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00g×0.9%=9g,制取碳酸饮料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③粗盐的提纯实验步骤为: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称量、计算产率;若NaCl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过滤时滤纸有破损和蒸发后所得精盐未完全蒸干,含有水则会导致产率偏高;
④已知KCl的溶解度20℃时为34g/100g水,则25g氯化钾全部溶解,所以A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100;由于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同,B、E中温度、溶质和溶液质量相同,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根据40℃时为40g/100g水,C中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8.6%,D中加入25g水后,剩余的10g 氯化钾全部溶解,溶液刚好达到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8.6%,故C和D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故答案为:2H2O 2H2↑+O2↑;水分子;9;CO2+H2O=H2CO3;c、b、d、e;C;25:100(1:4);II、III.
【分析】①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了氢气和氧气分子;
②生理盐水中有氯化钠和水;
③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若NaCl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有:蒸发时有固体溅出,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或者加入的水量不足;
④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再承你贵言100%,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关系去分析解答即可.
15.【答案】(1)解:解∶设回收得到铜的质量为x,
Fe+CuSO4 =FeSO4+ Cu
56 64
2.8g x
= ,x=3.2 g
答∶回收得到铜的质量为3.2 g
(2)解:回收得到硫酸亚铁的质量是∶﹙100 g-3.2 g﹚×15%=14.94 g
答∶回收得到硫酸亚铁的质量是14.94 g
【解析】【分析】由于实验中铁粉完全反应,因此可利用铁粉的质量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铜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计算方法得到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6.【答案】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解得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为50g。
【解析】【解答】解该题的依据是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且。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17.【答案】(1)铁架台;无机
(2)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A装置的反应容器为锥形瓶,能装的药品较多,则可制取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处,若木条熄灭,则瓶中二氧化碳收集满
(3)10.5%
【解析】【解答】(1)a是铁架台,含有金属铁,属于金属材料,属于无机材料;
(2)B装置中存在多孔隔板,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A装置以锥形瓶为容器,能装的药品较多,可以制备的二氧化碳的量较多;根据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口处,若木条熄灭,则瓶中二氧化碳收集满;
(3)设浓盐酸的体积为V,则水的体积为3V,浓盐酸的质量为1.19g/mL×V,浓盐酸中溶质质量为1.19g/mL×V×37%,水的质量为1.0g/mL×3V,则1:3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1.19g/mL×V×37% /1.19g/mL×V+1.0g/mL×3V ×100%=10.5% 。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及名称解答;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
(2)多空隔板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进行验满;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计算。
18.【答案】(1)药匙;烧杯
(2)试剂瓶塞正放;搅拌加速溶解
(3)9;81
(4)小于;偏大
【解析】【解答】解:(1)仪器的名称:a药匙,b烧杯;(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剂瓶塞正放,为防止药品无染实验台试剂瓶塞应倒放;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90g×10%=9g,需要量取水的质量:90g﹣9g=81g;水的体积为: =81mL;(4)天平称量物体的原理是: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小于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的水少,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1)药匙,烧杯;(2)试剂瓶塞正放,搅拌加速溶解;(3)9,81;(4)小于,偏大.
【分析】(1)根据仪器名称解答;(2)根据实验注意事项和玻璃棒的作用解答;(3)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4)天平称量物体的原理是: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小于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的水少,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19.【答案】(1)51.1g
(2)饱和;18g;升高温度
(3)
(4)25℃
【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8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51.1g,故填:51.1g.(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18g,故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8g.若想增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升高温度时氯化钠继续溶解,故填:饱和,18g,升高温度.(3)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在图中坐标纸上绘制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4)从所绘制的图象中查找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在20℃~40℃之间,约为25℃,故填:25℃.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能画出溶解度曲线,据此解答.
20.【答案】(1)b;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或者原子重新组合的的过程)
(2)A
(3)B
(4)相等;120;C
【解析】【解答】(1)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试管b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电解水的微观实质为: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2)A、硝酸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正确;
B、植物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正确;
C、面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正确。
故答案为:A;
(3)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溶液,不正确;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溶剂是酒精,不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不正确。
故答案为:B;
(4)①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该温度下,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把50g物质甲物质加入到80g水中,只能溶解40g,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40g+80g=120g;
③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升温后,甲、乙、丙的溶解度均增加,均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t1℃时,溶解度:甲=乙>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故升温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甲=乙>丙。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及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
(2)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3)根据溶液的定义、水是常用溶剂、溶液的特点及溶解的放热吸热现象分析;
(4)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答案】(1)A
(2)D
(3)9.1g
(4)=
(5)冷却热饱和溶液
(6)偏小
【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A。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3)20℃时,191g饱和NaOH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100g/91g=10g/x,x=9.1g。
(4)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甲。
(5)现有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
(6)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偏小。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