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0 12:4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苏州园林
1. 初读课文,概括说明特征。(重点)
2. 再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重难点)
3. 研读课文,理解文章难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叶圣陶:
(1894—1988),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作者简介
读准字音
轩榭( ) 池沼( ) 
丘壑( )  嶙峋( )
镂空( )  蔷薇( )
重峦叠嶂( ) 模样( )
斟酌( )  相间( )
庸俗( )
xuān
xiè
zhǎo

lín
xún
lòu
qiáng
luán
zhàng

zhēn
zhuó
jiàn
yōng
词语解释
鉴赏:
因地制宜:
败笔:
池沼:
图案:
对艺术作品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
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比较大的水坑。
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
阅历:
雷同:
斟酌:
层峦叠嶂:
池沼:
别具匠心:
镂空:
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层层叠叠,山连着山。
天然的水池子。
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1-2)总写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一部分:
(3-9)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二部分:
(10)尾声,回味无穷。
第三部分:
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说明这个特征的?
四个主要方面
三个细微方面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布置
门窗的雕琢
油漆的调配
从第1段中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标本,“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第2段中“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
的话回答)
明确:——“绝不讲究对称”。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第三段:
明确: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
作比较
第四段(1):
假山的堆叠
池沼的配合
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
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
觉身在山间”照应
两种:
一种宽敞,一种成河道
相同点:
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自然
第四段(2):
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阅读第6自然段回答: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作者在写完苏州园林的四大特点后,为何又写了7、8、9三个自然段?这三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
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苏州园林特征的再次强调。
第一段:
开头总领全文。
课文最后一段“不止这些”却“不再多写了”:
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文章开头结尾分别有何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