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南水北调 课件 (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2.1南水北调 课件 (3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0 16:0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选择性必修2
南水北调
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1
学习目标
1.结合资料,分析不同区域水资源的差异。(区域认知)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结合图例,分析南水北调各线路特点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综合思维)
导入新课
视频:南水北调工程
目 录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
1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Part
1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资源赋存量少
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资源赋存量多
资源跨
区域调配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
2.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
我国主要油气田的分布
我国主要大煤矿的分布
(1)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别。
(2)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和产业密集,但资源、能源明显不足,且面临着沉重的
环境压力。
(3)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相当一部分地区资源、能源供过于求。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
3.南水北调
(1)总体布局
南水北调线路图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
3.南水北调
(1)总体布局
南水北调线路图
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起点 扬州(江都) 丹江口水库 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游
终点 天津、烟台、威海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线路特点 可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 基本可以自流 需开凿输水隧洞
(2)意义: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南水北调”三线工程方案
调水 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自长江下游江苏扬州→京杭大运河→天津、烟台、威海 丹江口水库→北京、天津 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黄河上游
供水区 淮河下游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
优点 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以利用,工程量最小;水量大 可自流供水;供水稳定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缺点 水质较差;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调水成本高 地势复杂,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渠道穿越高山,工程艰巨,可利用设施极少
可调水量;水质;地形地质状况—工程量、难度的大小;地势——自流或动力提水—运营成本高低;是否有现有可用设施(河、湖、水库等)或需开挖河道、输水的距离等。
调水线路评价
问题:
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思考题
自然原因:全年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旱严重。
人为原因: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用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紧张程度;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人类长期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增加。
导练
(2022·四川内江市期末)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利用京杭大运河,把长江水调往北方。如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图”。据此完成1~2题。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沿线地区的作用是
A.解决华北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B.改善丙地运河航运条件
C.补给黄河下游水量
D.解决戊地用水紧张状况

导练
2.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人口分布不均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水土资源分布不均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

导练
(2022·湖北宜昌联考)如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
3.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占用耕地 B.缩短输水路线
C.减少渗漏和蒸发 D.减轻土壤盐碱化

导练
4.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
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
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Part
2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区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资源调出区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大型产业基地 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原材料经济占比高、产业层次偏低等
资源调入区 缓解了当地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 可能引发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沿线地区 不同类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因资源运输载体、管道线路、工程规模以及施工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
2.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影响 东线 中线 西线
有利 影响 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可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不利 影响 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等 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形势的影响加大等 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显现
发展 策略 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导 思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底通水,大大缓解了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导 思
1.[区域认知]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要逐级提水
导 思
2.[综合思维]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答案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导 思
导练
(2022·河南郑州期末)南水北调工程是党和国家为优化中国水资源配置实施的战略性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为配合中线工程实施,丹江口市取缔库区网箱养殖,昔日“百里万箱下汉江”的壮观场景已不复存在。丹江口大坝高程从162 m加高至176.6 m,增加淹没面积370 km2,数十万人移民他乡。2021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全面通水7周年。7年来,工程累计调水494亿立方米,惠及7省市,受益人口达1.4亿。据此完成1~3题。
1.为妥善解决移民问题,政府应
A.将移民全部分散安置,减少迁入区压力
B.发放安置资金,要求民众自行转移
C.加大库区开发力度,弥补淹没区土地损失
D.制定多元移民政策,保障移民权益

导练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口库区
A.水质提升 B.蓄水量变小
C.农业用水增多 D.工业实力增强

导练
3.为保障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目前北方地区需要
A.优先保障农业用水,确保粮食安全
B.减轻高耗水工业限制,大力发展经济
C.大力增加植被、水域,改善生态环境
D.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推进节水护水

导练
(2022·广西百色期末)2021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7周年,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近500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为北方调来黄河一年的径流量。密云水库是北京市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南水”进京后,将向密云水库输水以回补水源。据此完成4~6题。
4.以下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得以解决
B.沿线城市水质变差
C.有效缓解了地下水漏斗区的扩张
D.补水河湖,易发生洪涝灾害

导练
5.“南水”回补密云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农业灌溉用水 B.减少山区水土流失
C.积蓄能量发展水电 D.加大水资源的储备

导练
6.对于密云水库的合理利用,在水库周边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修复河道,引水灌溉 B.水产养殖,旅游开发
C.封山育林,涵养水源 D.梯级开发,修建电站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