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三单元《天气》第5课 观测风 课件+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三单元《天气》第5课 观测风 课件+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4 08:56: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时《观测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图片以及户外对风的实地观测体验,认识到可以借助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风,知道风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思维:
在户外观测活动中,能用多种观测方式分析并推断方向与风速。
探究实践:
能制作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记录观察结果,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
在对风的观测过程中,增进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认同利用工具能提高观测的精准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实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难点:自制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了解风速和风向 知道风速和风向是我们描述风常见的指标 能 基本能 不能
能说出风向的8个方向 能 基本能 不能
认识蒲福风力等级表,并能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记录风速 能 基本能 不能
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能说出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的工具有哪些 能 基本能 不能
能制作出风旗,并能用风旗测出确风向和风速。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收获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科科在天气预报中还注意到了风的情况。知道风有方向和大小,科科有些好奇风速和风向是如何测量的。于是,科科决定向果果老师学习如何观察风。果果老师把他带到实验室,跟同学们一起探究。这次他们能成功吗? 通过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对能够联系本节内容的,要给予积极评价。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了解风 同学们, 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 教师播放动图。 风向和风速是我们描述风常见的指标。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吧! 教师播放视频:风向 出示风向图示: 小结: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如北风是由北面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 师: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风速吧! 教师播放视频:风速 小结:风速,是指空气相对于地球某一固定地点的运动速率,常用单位是m/s。风速没有等级,风力才有等级,风速是风力等级划分的依据。一般来讲,风速越大,风力等级越高,风的破坏性越大。 出示风速等级图。 师: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记录风速。记录时,要注明“蒲福风力等级“。 出示蒲福风力等级图。 师:“蒲福风力等级”是我们常用的判断风力等级的标准。我们先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吧! 教师播放视频:蒲福风力等级 评价活动二: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师总结:我们可以借助地面的物体判断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 出示图片: 师:除此之外,我们经常借助风旗、风向袋、风向标等工具去判断。 师:现在我们来制作一个风旗来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吧! 活动名称:制作风旗 活动材料:块轻薄的布(长约35厘米,宽约20厘米)、一张硬纸板(长约40厘米,宽约6里面)、一个订书机等。 活动步骤: 1.选一块轻薄的布(长约35厘米,宽约20厘米),作为风旗的旗面;再选一张硬纸板(长约40厘米,宽约6里面)作为风旗的旗杆。 2.将硬纸板对折,将布对齐折痕放入硬纸板内,并将硬纸板合上。 3.用订书机将硬纸板订结实。 师: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总结一下吧! 教师播放视频:如何制作风旗。 风旗的用法: 在风力的作用下,小风旗顺着一个方向展开,展开的大小表示风速的不同。 现在我们用风旗去室外测一下风力和风速吧!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活动名称:利用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 实验器材:风旗、记录表等。 实验步骤: 1.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房的操场中央。 2.展开方位图,用指南针确定好方位。(也可以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 3.举起风旗,观察2分钟,用0、1、2表示当天的风速,分别代表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4.将风向和风速等级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评价活动三:研讨 教师组织活动: 1.利用地面物体或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可以通过地面物体的飘动、摇晃的方向和程度来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比如根据小树摇动方向可以判断风的方向,如果小树长时间向北摇动,则风向为南风;根据小树的摇动程度可以判断风力的等级,如果小树轻摇,则风力为5级左右。 通过风旗的飘动方向和展开程度来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比如风旗向西飘动,风向是东风;风力的大小根据风旗的展开程度判断,完全展开,风力在3级左右。 2.两种方法观测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不一定相同。小风旗是测量风向和风力的简单工具,利用小风旗判断的结果要优于观察地面物体判断。以判断风向为例,小风旗比较轻,对风的敏感度要优于地面物体,而且可以根据方位图自由调整方向,而地面其他物体,比如烟,不受人为控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拓展延伸:我们通过视频学习制作一个风向标吧! 教师播放视频:制作风向标 活动一: 通过图片、视频了解风向和风速。 活动二: 了解常见的测量风的工具。学习制作风旗,能够准确风向和风速。 活动三: 通过研讨,系统总结风旗的使用方法,并且判断风向和风速。 活动一: 学生知道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并了解蒲福风力等级。教师给予评价。 活动二:知道我们可以借助风旗、风向袋、风向标等工具去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能制作出风旗,并能用风旗测出准确风向和风速。 活动三: 教师通过学生总结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知识。
(三)生活应用 教师提问:台风是什么?它的危害有哪些?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台风灾害主要是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之后引起的。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狂风、暴雨、风暴潮三方面造成。 一、狂风。台风的风力极大,可以把巨轮推入内陆,也能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还能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二、暴雨。台风形成的暴雨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三、风暴潮。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会导致潮水漫溢,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进一步了解气温的知识。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中。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谈论以及对生活现象的解释。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用简报或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展示。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查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总结制作风旗的方法以及如何判断风向和风速,用思维导图展现出来。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一、填空题
1.风向是指( )的方向。
2.风向可以用( )来测量,旗指向风( )的方向,当旗指向西南时,就是( )。
3.风速的单位是( )。我们可以将风速简化为无风、( )和( )三个等级。
二、判断题。
1.风力一般分为 13 个等级 , 级数越高风就越大。( )
2. 西南风是往西南方向吹的风。 ( )
3. 风车是专门用来测量风向的仪器。 ( )
答案:
一、1.风吹来 2.风旗 吹来 西南 3.m/s 微风 大风 二、1.√ 2.× 3.×
【综合实践类作业】
自愿结成小组,制作一个风向袋,测量一下风向吧!
板书设计
观测风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测量单位用方位表示 风的两要素:风向和风级 风级:风的大小 0~12共13级 风速:风行进的速度 单位米/秒 作为划分风级的依据
七、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识别风向,判断风力的一般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明确风的知识,再训练学生用飘动的地面物体识别风向,最后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制作简易风旗通过至外观察激发学生兴趣巩固课内知识。在观测风的实验中,要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因为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让学生明白利用可见的工具(风旗)来判断不可见的物体(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3.5 观测风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探寻天气的奥秘
单元主题
科科准备跟爸爸、妈妈去杭州观看亚运会,顺便去杭州等几个城市旅游。科科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妈妈看后建议科科考虑天气因素,合理规划行程。但是科科对于天气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让我们和科科一起来探寻天气的奥秘吧。
单元结构化活动
学习天气知识
初步认识天气
认识气温计
测量气温
测量降水量
观测风
观察云
整理天气日历
天气预报制作
观察风
科科在天气预报中还注意到了风的情况。知道风有方向和大小,科科有些好奇风速和风向是如何测量的。于是,科科决定向果果老师学习如何观察风。果果老师把他带到实验室,跟同学们一起探究。这次他们能成功吗?
故事导入
新知讲解
同学们, 风是我们周围流动的空气,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
评价活动一:了解风
新知探究
风向和风速是我们描述风常见的指标。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风向吧!
风向
评价活动一:了解风
新知探究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如北风是由北面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
风向
评价活动一:了解风
新知探究
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风速吧!
风速
评价活动一:了解风
新知探究
风速,是指空气相对于地球某一固定地点的运动速率,常用单位是m/s。风速没有等级,风力才有等级,风速是风力等级划分的依据。一般来讲,风速越大,风力等级越高,风的破坏性越大。
评价活动一:了解风
风速
新知探究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蒲福风力等级表记录风速。记录时,要注明“蒲福风力等级“。
评价活动一:了解风
活动探究
“蒲福风力等级”是我们常用的判断风力等级的标准。我们先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吧!
蒲福风力等级
评价活动一:了解风
新知探究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
评价活动二: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活动探究
我们可以借助地面的物体判断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
风力大概为1级
风力大概为三级
评价活动二: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活动探究
除此之外,我们经常借助风旗、风向袋、风向标等工具去判断。
评价活动二: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风旗
风向袋
风向标
活动探究
活动名称:制作风旗
活动材料:块轻薄的布(长约35厘米,宽约20厘米)、一张
硬纸板(长约40厘米,宽约6里面)、一个订书机等。
评价活动二: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活动探究
活动步骤:
1.选一块轻薄的布(长约35厘米,宽约20厘米),作为风旗的旗面;再选一张硬纸板(长约40厘米,宽约6里面)作为风旗的旗杆。
2.将硬纸板对折,将布对齐折痕放入硬纸板内,并将硬纸板合上。
3.用订书机将硬纸板订结实。
活动名称:制作风旗
评价活动二: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活动探究
活动名称:制作风旗
评价活动二: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活动探究
风旗的用法:
在风力的作用下,小风旗顺着一个方向展开,展开的大小表示风速的不同。
活动名称:制作风旗
评价活动二: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活动探究
现在我们用风旗去室外测一下风力和风速吧!
活动名称:利用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
活动材料:风旗、记录表等。
评价活动二: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活动探究
活动步骤:
1.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房的操场中央。
2.展开方位图,用指南针确定好方位。(也可以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
3.举起风旗,观察2分钟,用0、1、2表示当天的风速,分别代表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4.将风向和风速等级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评价活动二: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研讨探究
1.利用地面物体或风旗,如何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
可以通过地面物体的飘动、摇晃的方向和程度来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比如根据小树摇动方向可以判断风的方向,如果小树长时间向北摇动,则风向为南风;根据小树的摇动程度可以判断风力的等级,如果小树轻摇,则风力为5级左右。
通过风旗的飘动方向和展开程度来判断风的大小和方向。比如风旗向西飘动,风向是东风;风力的大小根据风旗的展开程度判断,完全展开,风力在3级左右。
活动三:研讨
研讨探究
2.两种方法观测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不一定相同。小风旗是测量风向和风力的简单工具,利用小风旗判断的结果要优于观察地面物体判断。以判断风向为例,小风旗比较轻,对风的敏感度要优于地面物体,而且可以根据方位图自由调整方向,而地面其他物体,比如烟,不受人为控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活动三:研讨
活动探究
我们通过视频学习制作一个风向标吧!
制作风向标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风向是指( )的方向。
2.风向可以用( )来测量,旗指向风( )的方向,当旗指向西南时,就是( )。
3、风速的单位是( )来测定。我们可以将风速简化为无风、( )和( )三个等级。
气风吹来
风旗
吹来
西南
m/s
微风
大风
生活应用
台风是什么?它的危害有哪些?
台风灾害主要是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之后引起的。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狂风、暴雨、风暴潮三方面造成。
一、狂风。台风的风力极大,可以把巨轮推入内陆,也能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还能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二、暴雨。台风形成的暴雨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三、风暴潮。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会导致潮水漫溢,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风力一般分为 13 个等级 , 级数越高风就越大。( )
2. 西南风是往西南方向吹的风。 ( )
3. 风车是专门用来测量风向的仪器。 ( )
自愿结成小组,制作一个风向袋,测量一下风向吧!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观测风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测量单位用方位表示
风级:风的大小 0~12共13级
风速:风行进的速度 单位米/秒 作为划分风级的依据
风的两要素:风向和风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天气》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天气》
单元主题 科科准备跟爸爸、妈妈去杭州观看亚运会,顺便去杭州等几个城市旅游。科科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妈妈看后建议科科考虑天气因素,合理规划行程。但是科科对于天气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让我们和科科一起来探寻天气的奥秘吧。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 10.1天气与气候(3-4年级): ①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 学业要求: 1.能够读懂天气预报,知道大气是运动的。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气象数据,描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建立气象数据与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 3.能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使用仪器测量气象数据。 4.对天气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动手实验,如实记录观察结果,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教材里, 学生已经对天气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能够说出常见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变化的影响。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天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 学生对天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3年级, 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因此,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学生将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 对天气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保持继续实验的热情,这将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5课“风的观测”和第6课“云的观测”,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天气现象,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学生在本单元学到有关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教材里, 学生已经对天气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能够说出常见的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变化的影响。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天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 学生对天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3年级, 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因此,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学生将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 对天气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能够说出常见的天气现象。 知道天气变化的影响。 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段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收集大量的数据后,分析、制作并发布的。 2.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引导下,识别不同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天气。 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信息。 用统计图表等工具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讲述自己的观测、记录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 3.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交流对天气的观察结果。 表现出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乐于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完成对天气特征的观测。 初步养成记录天气日历的习惯。 体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4.态度责任: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天气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表达和分享。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气温、降水、风、云等知识、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以及制作天气日历进行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探究天气的特点及相关状态的生活应用。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 (或问题) (一般1-2个) 达成评价1观察课我们关心的天气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能够说出常见的天气现象。 知道天气变化的影响。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运用多种感官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1实验课认识气温计知道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法。能够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法1实验课测量气温知道气温的概念,掌握一天气温变化的规律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一天的温度。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一天的温度。 绘制气温变化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气温变化的规律。1实验课测量降水量学会测量降水量制作简单量雨器,测量降水量能够制作简单量雨器,并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制作。1观察课观察风学会描述风向和风速能够自制工具测量风向和风速。学会制作简易小风旗,并且测量风速和风向,并记录观察结果。1观察课观察云根据云量多少,判断晴、多云和阴能够根据云量多少,判断晴、多云和阴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并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种基本形态。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多云和阴,并用简图记录。1活动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区分掌握气候和天气的概念区分气候和天气的概念,学会描述分析天气和气候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1活动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学习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