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散文两篇
明确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01
理清课文思路,学习课文写法,品味课文语言
02
03
学习目标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一.回顾旧文,梳理散文特点。
篇目 散文类型 线索 物象 (情感载体) 情思感悟 写法 语言特色
《背》
《白》
《昆》
写人记事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
抒情写意散文
背影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对昆明雨的喜爱和思念
父亲的背影
白杨树
昆明的雨
对父亲的理解、怀念、愧疚
对白杨树的赞美,对北方军民的赞扬
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以小见大
详略得当
动作语言
托物言志
象征
对比
朴素典雅,简净细致
气势恢宏,感情充沛
平淡自然,饶有趣味
二.解读新文,归纳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
1.自读课文,并按照任务要求,完成《我为什么而活着》行文思
路的思维导图。
任务一:一读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的标题,简要概括课文
的核心内容。
任务二:二读《我为什么而活着》,找段落关键句,以及段与
段之间的联系,从而看岀作者的思路。并用思维导图
的方式呈现该文的行文思路。
任务一:文章的核心内容是“我”活着的原因。
对爱情的渴求,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支配着我的一生。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其次是因为......最后是因为......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类的心灵。
爱情和知识尽可能......但是同情心......
我觉得我活着值得......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总,总结全文
分,且三个方面与第一段相照应。
总,引领下文
小结
通过寻找段落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可以迅速地理清议论性散文的行文思路。
2.自读《我为什么而活着》,利用“链接帮助”,自主设计旁批,
学习鉴赏文章。
链接帮助一:【旁批类型】
提问式旁批——学会提问;
点评式旁批——学会品味;
拓展式旁批——学会比较。
根据“链接帮助一”中的旁批类型来鉴赏文章的关键语句。
【提问式旁批】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个追求可否在排列顺序上互换位置
不能。追求爱情可以让人领略人生最美好的境界,是人的本能追求,属于个人情感领域;追求知识,既可使自己的精神更加充实,还能掌握改造世界的方法,从而造福人类;而同情人类的苦难,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减轻苦难,则由小我升华到了大我,由个人之爱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这三个追求存在着清感上由浅入深、境界上由低到高的逻辑关系。
【点评式旁批】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 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把“三种感情”比作“飓风”,形象地写出了三种人生追求对作者的重要影响。“深深的苦海”比 喻苦难深重的现实社会,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 中所遭遇的困境,强调了现实的残酷与追求过程的艰难
【拓展式旁批】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开篇直抒胸臆,提出支配自己一生的三大主要动力”
链接帮助二:
罗素一生著书71种,平均每天写作3000多字。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等多个领域,代表作品有《西方哲学史》《我的哲学发展》《哲学问题》《自由之路》《幸福之路》《数学原理》等。
20世纪初,罗素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 “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1950年,罗素因为能“把精湛的哲学思想成功地介绍给大 众并用来关心大众”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一生追求真理。他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并与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些科学家联名发起禁核签名运动。
根据“链接帮助二”中的相关材料,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谈谈罗素活着的原因。
罗素认为痛苦,特别是人类的苦难也是促使他活下去的动力之一。正是因为有那么多的苦难———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 磨者、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困和痛 一-一的存在, 所以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减轻它们,尽管常常失败,并为此 而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他依然痴心不改,愿意为此继续奋斗。
3.感受胸怀,引发思考。
(1)本文讲了生活中的种种苦难,结尾处
却说“我觉得我活着值得”,既然活
得这么苦,为什么是“值得”的?
(2)从罗素对生命的追求中,你对自己的
人生有了哪 些新的认识与思考?
(1)作者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这正是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的最好写照,也是一个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家的肺腑之言。
这篇文章是罗素生活的宣言书,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生活的共同准则,它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是值得的。
(2)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同样是活着,不同人的生命意义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在万物复苏的时节生命是“春风吹又生”的坚韧强劲,是力量和意志的结晶。生命,需要的是拼搏奋进、无私奉献,只有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意义,生活才会充满希望、信心与爱心。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懂得珍惜时光,充实自己,创造价值,人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无限的光和热。
三.归纳议论性散文的特征,继续完成关于散文典型特征的表格
篇目 散文类型 线索 物象 (情感载体) 情思感悟 写法 语言特色
《背》
《白》
《昆》
《我》 无 无
写人记事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
抒情写意散文
背影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对昆明雨的喜爱和思念
父亲的背影
白杨树
昆明的雨
对父亲的理解、怀念、愧疚
对白杨树的赞美,对北方军民的赞扬
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以小见大
详略得当
动作语言
托物言志
象征
对比
朴素典雅,简净细致
气势恢宏,感情充沛
平淡自然,饶有趣味
议论性散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
直接说理
坦诚,
耐人寻味
谢谢观看
一、回顾旧知,加深印象
根据《我为什么活着》一文的学习经验,谈谈阅读议论性散文的方法。重点讲讲如何梳理行文思路,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1)可以寻找文中的关键句——领起句、总结句、承上 启下句、段首及段尾句等;可以找关键词来理清议论性散文的行文思路,领会文章观点。
(2)通过关键语句、精警语句来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或揭示生命和生活的道理,进一步了解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 思考。
二.自主探究,拓展延伸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时学到的方法,按照任务要求对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进行探究。
任务一:用思维导图呈现文章的行文思路。
任务二:用提问式旁批、点评式旁批、拓展式旁批鉴赏文本。
任务三:这些哲理散文虽然表现的是一个主题,但是侧重点不同。请从对生
命意义的探究角度找到它们的相似点、关联点进行比较,同中求异。
任务四:结合这些散文中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和思考,分享你
对人生的认识与思考。
学生自读文章,独立完成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并展示。
任务一:抓关键语句梳理行文思路
【关键语句】
1段: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2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3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的;
4段:我的小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5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
中心观点:
生命是永久的
第1段
慨叹有限的生命
(消极、悲观)
第2段
为生命的神奇感动
(感动)
第3段
感谢永久的生命
(感谢)
第4段
赞美永存的生命
(赞美)
第5段
咏叹生命的奇迹
(歌颂)
从悲观到乐观
从柔弱到坚强
【行文思路】
任务二:运用三类旁批鉴赏文本
【提问式旁批】
“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 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又是那样渺小,对于生命中留下的印迹无法抹掉,所以我们都非常可怜)
【点评式旁批】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凋谢”和“不朽”看似矛盾,却又真实存在。“凋谢”指个体生命的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的永存,二者看似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生命的协奏 曲,令人惊奇,引人慨叹。
【拓展式旁批】
这一旁批放在文章最后:本文与《白杨礼赞》一样都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本文先谈生命的易逝,表达了遗憾、无奈之情,再正面展开,谈生命的永久,热情洋溢地歌颂、赞美生命,在波澜起伏的感情变化中,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异同
两篇散文都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来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宣示作者对生命和 生活的思考。
严文井从个体生命写到生命史,给我们揭示了个体生命的柔弱易逝和生命本身的永恒不朽,让人感受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能激发我们去感谢生命,赞美生命,并尽可能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和热。
而罗素讲的一生的 三大追求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大我意识与博爱思想。
任务三:探究角度,同中求异
人生须认真
任务四:生命认知,思考感悟
比如2020年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在疫情面前表现出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表现出了责任与担当。我们在现阶段,在成就上还无法和罗素相提并论,但起码有一点与这 位伟人是相同的——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积极求索的心。
同在天地之间,我们活着,不该仅仅为追求自己欲望的满足。我们的价值,该是在有人无助的时候,伸出有力的援手。
归纳议论性散文的特征,继续完成关于散文典型特征的表格
篇目 散文类型 线索 物象 (情感载体) 情思感悟 写法 语言特色
《背》
《白》
《昆》
《我》 无 无
《永》 无 无
写人记事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
抒情写意散文
背影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对昆明雨的喜爱和思念
父亲的背影
白杨树
昆明的雨
对父亲的理解、怀念、愧疚
对白杨树的赞美,对北方军民的赞扬
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以小见大
详略得当
动作语言
托物言志
象征
对比
朴素典雅,简净细致
气势恢宏,感情充沛
平淡自然,饶有趣味
议论性散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
直接说理
坦诚,凝练
耐人寻味
议论性散文
感激生命,积极乐观的态度
欲扬先抑
生动形象
富有哲理
三.布置作业,巩固学法
根据阅读《散文二篇》的方法,选择性拓展阅读以下哲理性散文:冰心的《谈生命》、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勃兰兑斯的 《人生》,并思考从中能获得哪些生命哲思。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