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生僻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2. 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深切感受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学习本文选材典型、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 理解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2.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1.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及思想感情变化。
2. 理解作者用特定的记叙方法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鲁迅先生回忆藤野先生的几件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明理由。由此,你觉得藤野先生身上所体现的品质具有怎样的价值?(学生讨论、交流)
二、新知展示: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作者通过记叙藤野先生几件事来表现他的崇高品质。
①了解生活背景(多媒体展示)
本文写的是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求学后两年间的事情,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作为弱国子民的作者深感屈辱,而又异常愤怒,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成为作者的希望所在。作为一个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教育家,藤野先生让“我”感到了安慰,从而下决心弃医从文以唤醒民众。因此,作者通过记叙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来赞扬真正爱国的人。由此看出文章主旨是表现作者的爱国情感。多媒体展示文章主旨。
②明确作者写人的方法及详略安排的用意。
本文运用了选取典型事件和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人物性格,并且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通过记叙藤野先生几件事表现了他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其中作者匿名赠照片、弃医从文、写匿名信赞扬和怀念藤野先生是详写,其余是略写。
这样安排意在表现人物性格的主体部分能重点突出,内容集中;侧面描写补充说明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老师,能全面突出人物形象;详略得当,使文章重点突出,繁简得当,以少胜多。这也是写人记叙文常见的写法。同时与文章主题的需要和作者的感情密切相连,合情合理。所以说好的文章讲究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阅读初中教材中冰心的《樱花赞》与胡适的《我的母亲》,看看他们是怎样写人的。
③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多媒体展示)
2. 重点探究: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多媒体展示)通过这个问题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看电影”事件更让作者体会到学医只能医治身体上的痛苦,不能拯救愚昧的灵魂,因此他感到“无地自容”,所谓“匿名信分明是鲁迅先前的学说的移用。”为求新知识而受侮蔑,当然忍受不下去。
“匿名信”事件后,使作者“觉得实在闷得慌”而“便到别处走走”,于是便到仙台拜见了藤野先生。因为希望在仙台学医中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但是这些并没有消除他因遭受屈辱而产生的压抑感和对民族现状的忧愤以及对救国救民的寻找,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思想认识有了提高升华(可以从写法角度考虑),同时可见他抛弃了错误观念。要知道情感对人的精神起着激励、驱动、调节的作用。(请同学们回忆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改变旧的环境只能暂时缓解忧郁或矛盾的心情并不能从根本上下改变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可再结合原文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这里表明作者的爱国情感并未稍减:“匿名信”事件以后作者毅然弃医从文就更能表现爱国精神是贯串文章的主线。所以文章开头写“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为下文写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作铺垫,这反衬出作者的爱国精神可贵可见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不断深化提高的(即主题的深化)。这表明作者的爱国情感并未稍减:“匿名信”事件以后作者毅然弃医从文就更能表现爱国精神是贯串文章的主线。
从内容上看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从主题上看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是不断深化和提高的。
四、思维拓展平台:
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最感激的一个恩师,也是作者怀念的一位长者。在鲁迅先生的心目中,藤野先生是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值得尊敬的日本老师,是正直与热情胸怀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呢?他们是不是也像藤野先生这样?说给大家听听!可以几个同学一起交流。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以及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知道了藤野先生是一位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人。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做人要清正廉洁,绝不能帮人帮凶的道理。另外还对藤野先生产生了崇敬与怀念的感情。所以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特点。最后希望同学们以后对待身边的老师要换一种眼光,要学会发现他们的美。
六、布置作业: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和短语。思考问题:你是如何看待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的?这个问题对鲁迅的人生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七、结束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鲁迅先生一贯高贵的品质:深深地爱国情怀;坚持正义,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无微不至的关怀;纯朴谦逊的治学态度和怀友不忘的情感。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鲁迅先生的这种品质,不忘国耻,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