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白杨礼赞》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白杨礼赞》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2 13:3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5《白杨礼赞》学案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音乐《小白杨》
曲停。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一曲《小白杨》唱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茅盾笔下的白杨一直为我们的教材编者所青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明确了目标,我们才能更有效地进入学习。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
核心情境任务:
新教材修订后,有网友提议:“为教材配一幅插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近期出版社要为《白杨礼赞》征集插图,本节课我们全班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这幅插图设计吧。
任务一 找准主元素,描一棵树。
过渡:绘画十分讲究构图,这就要求绘画者要找准主体物,分清主次关系,从而呈现最佳画面效果。(这幅插图的主体物是?白杨树)
速读课文找到描写白杨树形态的语段,白杨树形态的语段是那一段?(5),第五段中哪些词语描绘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完成下表,总结它总的特点是什么。(抽生回答)
白杨树部位 外形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干 笔直、丈把高、绝无旁枝
枝 笔直、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无旁逸斜出
叶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
皮 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点评:你工笔细描地给我们描述了白杨树的形态美,非常棒。
白杨树总的特点是:笔直、向上(倔强挺立)
任务二 找准内在神,抒一种情。
(一)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不仅要画出物体外在的形,更要画出其内在的神。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白杨树外形的句子,勾画或提炼出能表现白杨树内在神的词语(批注在书上)。
Ppt展示: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外形特点的句子 内在神的词语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正直 团结 进取 质朴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师读:同学们,这样力争上游、不折不挠的白杨树自然让人浮想联翩,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作者想到了什么?在第几自然段?(7),你真积极把机会留给你。
学生找到: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由上面的句子我们可知作者联想到了:北方的农民 守卫家乡的哨兵 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点评:你找的真细致,归纳得很完整。
师: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呢?
师读:背景链接:1940年5月,茅盾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参观讲学,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1941年3月,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呢?因为同学们齐读: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师:作者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象征手法
师:什么是象征手法?同学们齐读: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
师:我们七年级学的那篇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荷叶母亲》中写荷叶的句子: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写母亲的句子: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作者抓住荷叶护红莲抗风抗雨与勇敢慈怜与母亲爱儿女受苦受难无私奉献之问的相似点,赞颂了伟大的母爱,表现了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师:作者让我们如此联想,必然有相似点。接下来请大家自读(5、8)自然段,小组合作,找出作者所联想到的人、精神品质与白杨树有相似点的句子。它们的相似点是什么?
北方的农民与白杨树有相似点的句子是: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相似点是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守卫家乡的哨兵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相似点是坚强不屈、傲然挺立)
民族的精神和意志与白杨树有相似点的句子是: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相似点是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
点评:你分析的透彻,相似点找得非常准确。
师: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不是,它是朴质,严肃,坚强不屈、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人。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老师把这四个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我们请男同学读反问句组
女同学读陈述句组,(学生读)读完之后,你们觉得哪一组句子表达效果更好?
反问句组,为什么呢?你举手最积极,你来。
生答: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强调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四个反问句构成了一一个排比句,层次递进(由外向内,由人到精神),语调坚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生命意义。因此再分角色朗读,读的时候语气要不断加强,情绪要越来越饱满。
女生读: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男生读: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齐读)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点评:同学们铿锵有力的声音让我感受到了新时代少年的精神和意志。
师:同学们,“一树一情怀,一花一世界,”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随处可见的,然而它又是极……。生齐回答:不平凡
师:一个不平凡,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白杨树的那种高度的赞扬,不,光高度赞扬还不够,作者在标题里用的是什么词语?
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过渡:好,你完成的速度最快,你来)(学生读)
老师出示PPT: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1)
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8)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4)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6)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9)
师:这些赞美之语散落在不同的段落中,成为串联全文的抒情线索,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感情由浅入深,赞美越加强烈而真诚。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化的?仔细品味老师标上颜色的词语。(你真勇敢,回答别人不敢回答的问题)
生:从“我赞美”到“我要高声赞美”,情感愈加炽烈;从“实在是不平凡”到“决不是平凡的”,语气愈加坚定真诚
(点评:分析精炼有深刻)
师:你能否以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情感的变化呢?→学生朗读。
点评:文字有温度,词语知冷暖,我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他对白杨树的高度敬佩之情。
任务三 找准烘托点,绘一片景。
师:同学们,至此,我们的插图画形神兼备,然而一幅完整的作品,不仅要有主题物,还要有背景的衬托,为了更好地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作者还写了什么,找到相关段落,把插图补充完整。(举手回答)
生:还需要补充高原,麦田,远山的连峰
为了更好地烘托白杨树的形象,作者又写了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描写的背景请大家齐读黑板上的句子: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
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是麦浪。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师:这样的生长环境给人以怎样的感受?(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生:“雄壮”或“伟大”
生:单调
师:一开始只觉“雄壮伟大”,看久了却感到“单调”,所以“有点倦怠”甚至“恹恹欲睡”。但作者那时是惊奇地尖叫了一声,是什么冲淡了作者的这种感觉?→傲然耸立的白杨树。
师: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先写作者的倦怠,然后又写白杨带给他的惊奇与振奋。→欲扬先抑。(你们真聪明)
师:那什么是欲扬先抑呢?(你来说说)
欲扬先抑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扬”是赞美、褒杨,“抑”是批评、贬低。欲扬先抑是本欲赞美某人某事某物,却并不从褒扬处入手,而是先宕开一笔,用曲解的态度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通过前后的反差来产生强烈的震憾力,使文章情节多变,形成波澜。
师: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它生长在壮美的西北高原,一出场便冲淡了作者恹恹欲睡的感觉,令人惊奇振奋。
师:为了烘托白杨树不平凡,我们补充了高原,麦田,远山的连峰这一系列的背景。使画面
内容丰富,意境深远。
生:老师,还要画上楠树。
生:不能,因为楠树是贵族化的,不生长在黄土高原上,不需要画上,作者仅是为了对比凸显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课后作业 找准描绘物,妙笔生花。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了作者象征的写作思路,领略了象征手法的艺术魅力,下面请大家选取下图中的任意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参考作者的写法和思路,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师:是的,我们的这幅插图,不仅有不平凡的白杨树,还有它不平凡的生长环境做烘托。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在绘制自己的人生蓝图时纵横决荡,不折不挠,做生活里的白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齐读:“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纵使平凡,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