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教案
【教学目标】
1. 疏通诗意,能够准确地背诵诗歌。
2. 能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意境,理解诗人陶醉于田园生活的宁静心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背景链接】
东晋末年,“篡”“乱”交替,时局动荡不安,官场污浊,世风大坏。处在这个时期的陶渊明既不能实现理想,也不愿受制于人,与官场同流合污。相形之下,大自然与田园成为他心中的一方净土。
《饮酒》组诗共 20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旨在借酒抒怀,以醉语作醒语。
【听范读】
播放音频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偶句全押 an 韵
1.自由诵读,读准确,读通顺。
2.听录音范读,然后根据诗意读出停顿,用“/”表示。
3.圈出诗句的韵脚并注音,说说诗歌押什么韵。
4.读出问句的升调,答句的意味深长。
5.归纳古体诗的特点。
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主要指唐以前的诗歌,也包括唐以后文人模拟的古体诗。与近体诗(格律诗)不同,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用韵也较自由。
【疏通文意】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译文: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不经意间见到南山。
译文: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而归。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诗词品读】
赏析:开头两句设置悬念,“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反差引发读者对此种情形的思考。
思考探究: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而无车马喧”
此处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因为诗人远离官场,看淡了名利,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处闹市,也显得偏僻安静,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知识补充)“庐”字有着深刻文化内蕴,代表着古人的一种安贫乐道的品格和志趣。“庐”作为意象,也代表了“隐逸”、“田园”的精神风标。刘备 “三顾茅庐”;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赏析:这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说明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显得偏僻安静,表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穆、淡远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
思考探究: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 为什么
不能。
“见”写出了诗人不经意间抬头,秀丽的南山映入眼帘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内心与自然的契合,达到了物我合一、悠然忘我的境界,与全诗闲远散淡的氛围吻合。
“望”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象征。
赏析:这两句一静一动,写傍晚山间的美妙景象,描绘了一幅悠远、恬静、自然、和谐的画卷,含蓄表达了诗人回归自然后的自在心境。
思考探究: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菊”和“飞鸟”有何象征意义 这两句有何深意?
“菊”陶渊明“清风高节”的象征,
“飞鸟”——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象征。
这两句渲染了隐居之所的宁静美好和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
言下之意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为什么要奔波于官场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不愿投入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此中 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指此时此地的景和情。
有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赏析: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点明了全诗主旨。化用《庄子·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和《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说明恬静安适的田园生活的乐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诗中哪两个词语最直接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心远——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志趣。
悠然——闲适淡泊,物我两忘的心境。
诗歌通过描写诗人隐居生活的情趣,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生活,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趣,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志趣,以及闲适淡泊、物我两忘的心境。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结合本诗内容及下面的两则材料,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材料一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有一次,郡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郡守面前汇报时,工作的好坏全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他听后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的官俸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材料二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参考答案]
【示例】我看到了一个顺应天性、坚守本真、洒脱恬淡 、崇尚自然 的诗人形象。
播放视频素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