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八上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 八上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3 17:3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 八上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了解互联网的特点,并能够筛选、辨别、整理网络上的信息和观点。
2. 依托互联网资源学会确认观点,做出评价,有理有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反思自己对网络的认识,做互联网的学习者和思考者。
【教学重点】
了解互联网的特点,并能够筛选、辨别、整理网络上的信息和观点。
【教学难点】
依托互联网资源学会确认观点,做出评价,有理有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
搜集资料 线上线下融合
【情感目标】
反思自己对网络的认识,做互联网的学习者和思考者。
【教学手段】
多媒体 线上线下融合
课时:一课时
导语:同学们,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运用互联网资源,开放性的进行学习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家的探索欲望,提升创新能力。
互联网上的信息丰富但繁杂,你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筛选、辨别、整理信息的能力,才能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同时,在具有交互性的网络中,发表言论,合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也是你们作为网络公民的基本素质。
【教学步骤】
第一步:网络观点之我见在此项任务开始前,我在班级内进行了“初一 2 班网络热词墙”的布置。为期一周的网络热词墙被布置在班级侧板,学生可以把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常用的网络词语贴在侧板上,一周后进行统计汇总。在最终的统计中,“躺平”、“凡尔赛”、“奥利给”、“YYDS”四个网络词语的出现频率最高,而“躺平”一词的出现次数更是高达 32 次。就此,我决定根据学生实际设置学习情境,以“躺平”一词为切入点开展学习任务。
课堂伊始,我在大屏幕上出示资料:最近,一篇《躺平即正义》的文章在网络上出现并迅速发酵。“躺平”一词是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对于这篇文章网络上出现了众多观点和讨论。请你阅读链接材料中网络上的不同观点,说一说你认为,哪些观点更有说服力。
链接材料:
材料一:
初入社会,立足打拼,不可能全无压力、一帆风顺,但只要付出耕耘,在哪个位置、哪种情况下其实都能搏出一方天空。快递小哥蒋教芳,起早贪黑、奔忙无休,但他靠着一股子钻劲儿潜心提升分拣效率,最终拿下了快递行业高级工程师资格;高三学生全杰通,家境贫寒、生活困难,但他没有放弃,疫情期间硬是借来智能手机顶着严寒蹭网上网课,最终考取了名牌大学。试想,如果他们因为人生“不开挂”就自我麻痹,一遇挫就“躺平”,哪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又哪有这般精彩的人生?
材料二:
想躺平的人,一定会看到,所从事职业不同,城市不同,收入就能差出好多。甚至是天差地别,所以你想躺平,但会发现,根本就找不到一张,可以躺平的床,只要自己躺下来,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被淘汰。
材料三:
“躺平”是一种个人选择这无可厚非。但选择也有好坏之分,在中国,尤其在今天的中国,你选择躺平就是在最好的时代躺下,这无疑是最差的生存策略。现在的中国是机会最多的,有人告诉你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所以应该躺平,但他们没告诉你正是因为人才可以自由流动,所以很多人才会去大城市寻找机会。他告诉你基尼系数和收入差距,但他没告诉你很多成功的人都是短短十几年白手起家历经坎坷的,他们都是没躺平的人。
材料四:
其实“躺平族”在国外早就出现了。尤其欧洲有很多躺平族,比如英国的“尼特族”。
据统计,这类“尼特族”在全英国 16 岁至 24 岁青少年中占比达 10.6%,所以你躺下也很正常。
材料五:
每天凌晨 4 点多起床,每天工作 10 至 12 个小时,没有节假日和周末……这样的工作节奏,来自 86 岁高龄的科学家赵焕庭。尽管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荣誉,但他从不愿松懈。他说:“最欣慰的是看到自己的成果有助于国家,感到自己没有白来这世界一趟。”看到这里,你还会选择躺平吗?
材料六:
最近我真是在哪儿都能听到“躺平”这个词,我们 80 后这代人真是挺难理解的,都好吃好喝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为什么还有人想躺平?你躺了,我躺了,都躺平了你还有的吃吗?
材料七:
“躺平族”真的要被一票否决吗?“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道理的,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躺平”现在已经不光是一个网络词语了,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具体表现。因为竞争大吗?因为生活艰难吗?恐怕都不是,所以我们虽然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但一定要有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七则材料均源自网络,而学生则需要在确认、筛选、辨别后才能分析出哪些材料更具说服力。一则观点具有说服力应至少具备几个基本特点:1、观点鲜明。2、逻辑清楚。3、观点与事例契合。材料一就符合以上几个特点,但本则材料较长,学生易在提取、归纳作者观点时出现问题。这里就要引导他们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确认观点。材料一中能够体现作者观点的关键词有立足打拼,付出耕耘,搏出一方天空,改变命运,精彩人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后,只需连词成句就能形成本则材料的观点。同时,材料一的观点与事例契合度高。七则材料中,材料四看似也是如此,但在仔细推敲后便知,材料四所引用的资料并不能印证观点。
虽然英国早有尼特族的出现,且占比约为 10.6%,但英国政府早已出台相应政策改变这种现状,同时, 10.6%的占比并不在高位,而是处在下降阶段中的数字,这个数字还将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逐年下降,可以看到这则材料与观点并不匹配。所以,相互印证、相辅相成的观点与材料才能具有说服力。同样具有说服力的还有材料五,本则材料观点鲜明,且用科学家赵焕庭的事例印证观点,思路清晰且有理有据。在此,还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材料一和材料五,哪则更好。在这里答案并不唯一,因为无论是名人事例还是普通人的经历,只要相辅相成就是可以的。其他几则材料各有自己的问题:材料二虽观点明确但逻辑不够清楚;材料三的事例不够具体;材料六自问自答,自说自话,说服力不强。材料七观点过多,逻辑关系不清,让人一头雾水。其实,七则材料中,除材料一和材料三出自于党媒,其余几则均来源于自媒体或社交平台。我们也应提示学生,更多从党媒、官方获取信息,对自媒体和社交平台的信息要注意甄别。
学生在此项任务中综合运用了语文能力对网络信息和观点进行筛选、辨别、整理。正如上文所说,链接材料中的信息各具特点,有的观点鲜明、逻辑清楚、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而还有些信息观点鲜明,但观点与材料并不契合,甚至有些观点并没有具体材料支撑,只是自说自话。还有部分信息逻辑混乱,观点不清楚。在辨析的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如何抓住关键词精准找到作者观点,同时分析出,具有说服力的观点应有理有据。就此学生已经跃跃欲试,都准备对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了。
第二步:顺水推舟,在实践中成长“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筛选、辨别、整理,形成表达自己观点的关键词。然后结合关键词,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便是本节课的第二项任务,依托互联网资源及所学知识有理有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中学生在网络上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发表观点,在完成任务时我让他们在形成关键词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先形成关键词有助于他们抓住重点再进行展开,这样会让他们的思路更为清晰,同时在侧板上粘贴关键词的过程也是一次头脑风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有很多学生根据侧板上的内容调整了自己的思路。
在分享观点的过程中,学生百花齐放,各种有理有据的观点层出不穷,而我也根据他们的发言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点评,力求学生都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下面笔者就呈现两位学生发表的观点。
生 1:我选择的关键词是“国之脊梁”和“奉献精神”。我最近经常看到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的消息,我觉得他们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我特别看到了聂海胜的例子。他已经57 岁了,第三次出征太空,要知道,上天不是简单的事,各项操作技能,体能训练几乎天天不断,57 岁在宇航员中绝对算是高龄,他的不懈和奉献精神令我敬佩,我认为,正是因为像聂海胜一样一批又一批没有选择躺平而奋斗到底的人,才让中国更强大。
生 2:我的关键词是“以史为鉴”和“觉醒年代”。我最近在看特别火的一部剧,《觉醒年代》。我也搜索了一些关于觉醒年代中人物的信息。我看到其实正是因为在百年前,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不安现状冲锋在前,不畏生死,才让时代觉醒,让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现在没有理由去躺平,而应该遵循他们的脚步继续前行。百年后,我们未必能够有他们这样的成就,但也绝不能挥霍他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
【教学反思】
在作业设计上,我在课后布置了进阶任务,让学生以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从袁隆平、聂海胜、许渊冲、钟南山四位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撰写人物专题探究报告。这项任务能够让学生根据学习活动调动、激发已有知识经验并迁移运用,进而提升思维品质。
整体来看,本节课以学生兴趣点为具体情境进行导入。学生先学会辨别观点再进行观点的表达,层层递进且紧扣教学目标,学生能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有所反思。正因如此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才能真正成为其中的学习者和思考者。而本节课的结束并不标志着本次学习的结束,在学生完成课后进阶任务后,新的学习又将开始,环环相扣方能形成学习闭环,螺旋上升才能让思维真正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