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基础卷)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考试时长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3.测试范围:第二单元、第三单元。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属引(zhǔ) 绝巘(yǎn) 阙处(quē) 素湍绿潭(tuān)
B.沿溯(sù) 略无(lüè) 凄异(qī) 重岩叠嶂(zhàng)
C.悬泉(xuán) 飞漱(sù) 曦月(xī) 哀转久绝(zhuàn)
D.御风(yù) 襄陵(xiāng) 长啸(xiào) 隐天蔽日(bì)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C. 飞漱(sù)——shù,哀转久绝(zhuàn)——zhuǎn。故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属引凄异 引:延长(郦道元《三峡》)
B.晓雾将歇 歇:消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互相轩邈 轩:远(是均《与朱元思书》)
D.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C.“轩:远”错误。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句意: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故选C。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2014年至2015年鸡蛋价格暴涨,大量投资蜂拥而来,导致如今鸡蛋供需失衡的原因。(删去“的原因”)
B.虽然中国人的乐观指数领先全球前列,但他们为拼出美好未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少。(去掉“一点”)
C.城市政府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优化自行车通行条件,保障自行车交通组织。(将“优化”和“保障”对调)
D.这则寻人启事也重新唤醒了北川中学学生们当年的回忆。(将“当年”放在“北川中学学生们”前面)
【答案】B
【详解】B项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领先全球前列”成分赘余。去掉“前列”即可。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 ,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⑤③④①② D.⑤①③④②
【答案】B
【详解】答题时先找出本段中的总领句——“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再根据前后照应关系,“南朝游记小品名作”扣住“文苑奇葩”,故第④句应紧跟其后,同时“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领起第①⑤句(两句分别对应“游记”“小品”);第②句为总结句,应置于结尾处。故选B。
5.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三峡》中,先写三峡的山,后写三峡的水;写山是为下文写水作铺垫。“清荣峻茂”四字高度概括了三峡春冬之时“水”“树”“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语言简约凝练,富有表现力。
B.《记承天寺夜游》中,文章借“闲人”表达出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C.《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变换着多种角度写景,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先是俯视,再是仰视。
D.《与朱元思书》全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第一段为总起,后两段分写水和山。
【答案】C
【详解】C.“高峰入云”是仰视,“清流见底”是俯视,所以选项“先是俯视,再是仰视”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选C。
6.选出对下面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2分)
他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谈一谈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A.这段文字选自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
B.选文中的“他”是红军领袖贺龙,“他”的妻子是康克清。
C.“他”身体非常强健,常常晚上十一二点睡觉,早上五六点起床。
D.“他”喜欢运动,但也喜欢读书,仔细制定读书计划,熟读政治和经济书籍。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情节的识记。B.错误。根据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其中第十篇“战争与和平”关于朱德的内容介绍:朱德任全军统帅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他喜欢运动,乒球打得很好,篮球也打个”不厌”。他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身体非常强健,他常常晚上十一二点睡觉,早上五六点起床;妻子康克清认为朱德对一切大小情都十分负责。“‘他’是红军领袖贺龙”说法错误。故选B。
7.默写(8分)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3)《黄鹤楼》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是“ , 。
(4)《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用游动的视觉描写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饱含喜悦开朗心情的诗句是“ , ”。
(5)《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 山山唯落晖 急湍甚箭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详解】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本题中的“落晖、湍、返、悠悠、莺、新燕”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2+3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字稼轩,唐代边塞诗人,这首诗是他出使凉州时所做作。
B.全诗写了出使路线、沿途风光以及路通侦察、巡逻骑兵的情况。
C.诗中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2)概括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答案】
(1)A
(2)作者的感情变化为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廷之外时的激愤抑郁,到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赞叹敬慕。
【详解】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文学常识。A.有误,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是山水田园诗人;故选A。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诗歌大意: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这首五言律诗是描写王维奉命到边关慰问将士的。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萧关已很远了,都护还在更远的燕然,表现作者对边关将士的敬佩之情。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10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山树为盖①,岩石为屏,云从栋②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③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④又潺湲洁沏⑤,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⑥,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白居易《冷亭泉记》)
【注】①盖:伞。②栋:指亭梁。③狎(xiá):亲昵,亲近。④矧(shěn):况且。⑤洁沏:水洁净清澈。⑥盥涤:洗涤干净。盥(guàn):浇水洗手。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 B.清流见底/回清倒影
C.四时俱备/春冬之时 D.晓雾将歇/将以下骑送迎
10.请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11.本文开头提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结尾又提及谢灵运,有什么作用?(3分)
12.语段【甲】【乙】中的作者有怎样相似的生活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
9.C
10.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11.结构上: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更加紧密;内容上:突出了山水的奇绝,抒发了作者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表现了享受山水美景乐趣的自豪之感与古往今来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2.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中陶冶情操,保持高洁的品性,洁身自好。语段【甲】中“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集中表现了作者的这种情怀;语段【乙】中“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这种情怀。
【解析】
9.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不同,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和;B.不同,清澈/清波;
C.相同,季节/季节;D.不同,即将/将士;故选C。
1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做到:字字落实,意译、直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本题中的关键字词有:五色交辉,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11.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构上:开头用“山水之美,古来共谈”赞美山水之美,结尾提及谢灵运,再次赞美山水的美丽,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更加紧密;
内容上:“山水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突出了山水的奇绝,抒发了作者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表现了享受山水美景乐趣的自豪之感与古往今来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2.本题考查文章情感主旨的把握。
结合甲文主旨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知,意思是这里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领悟这里的景色了,作者将自己和南朝谢灵运比肩,表达出对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结合乙文“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可知,意思是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作者以杭州现任长官身份赞扬前任长官修筑胜景,旨在阐发山水佳境有益身心、陶冶性情的美育作用,符合教化;由此可知,两篇文章都抒发出陶醉山水,陶冶情操,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据此理解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二)阅读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9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 赵语涵)记者昨天从《自然》杂志获悉,最新出版的《自然》增刊揭示了全球研究机构2015年至2021年期间在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学领域的科研产出增长情况,相关研究呈指数级增长曲线。
2015年至2021年,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所追踪的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AI和机器人学方面的论文数量逐年快速上升,呈指数级增长曲线。仅两年时间,这些期刊中与这两个主题相关的文章数量就从2019年的不足4000篇,增至2021年的接近7000篇。根据自然指数数据,美国仍处于该领域明显领先的位置,位居其后的其它前五位国家是中国、德国、英国和法国。
——《北京日报》2022年10月19日
材料二:
人工智能也会“吵架”
如今,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技术也日渐成熟。不久前,在北京街头,两辆无人售卖车竟然因为争夺路权而吵了起来。
相向而行的两辆无人售卖车“脸贴着脸”,向对方喊话:“行驶中,请避让。”不过它们谁也不让谁,你一句我一句,难分胜负,期间,还穿插有“售卖中,请等待”这样的业务台词。最终,白色的无人售卖车知道这样耗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主动结束了争吵,倒车为红色的无人售卖车让路。
有意思的是,这两辆车都是卖饮料的,白色的是元气森林售卖车,而红色的是可口可乐售卖车。网友调侃道,元气森林和可口可乐的“战争”,已经从超市延伸到户外无人售卖车上了。
——《知识窗》
材料三:
《领导文萃》: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经过近5年的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了哪些成果?
魏际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主要原因是受政策支持、技术积累、庞大的内需市场等因素的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互联网、公安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处于国际前列,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华为、寒武纪、百度等一批骨干企业纷纷涌现。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产业在抗疫方面的重要作用,展现了与医疗等行业交叉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经进入活跃期,市场前景广阔。
——《领导文萃》2022.第2期
13.请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5个字)。(2分)
14.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是一则消息,第一段是导语,第二段是主体。
B.材料二主要通过两辆无人售卖车为争夺路权而吵起来的事件,反映出人工智能存在不文明的弊端。
C.材料三是人物访谈,主要介绍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五年取得的成果。
D.目前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科研领域处于全球前五位的是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和法国。
15.按要求回答问题。(3+2分)
(1)说说材料二中划线句子中“战争”一词的表达效果。
网友调侃道,元气森林和可口可乐的“战争”,已经从超市延伸到户外无人售卖车上了。
(2)如果让你以《领导文萃》记者的身份采访魏际刚,你会提问一个什么问题?
【答案】
13.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科研产出指数级增长
14.B
15.这里是商业竞争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大饮料品牌竞争激烈,营销方式已经扩展到人工智能领域,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已日渐成熟,幽默诙谐。 围绕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发展前景、应用领域、国家政策等方面提出问题即可。
【解析】
13.考查拟写新闻标题。可从新闻的导语提炼关键信息来拟写。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段。根据其中的“最新出版的《自然》增刊揭示了全球研究机构2015年至2021年期间在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学领域的科研产出增长情况,相关研究呈指数级增长曲线”可拟写为: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科研产出指数级增长。
14.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
B.根据材料二中的“如今,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技术也日渐成熟”可知,两辆无人售卖车为争夺路权而吵起来的事件反映了人工智能日渐成熟的事实。本项“反映出人工智能存在不文明的弊端”有误。故选B。
15.(1)考查词句理解。战争: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阶级之间或政治集团之间为某种政治目的进行的武装斗争。分析语境可知,元气森林与可口可乐都是饮料,两者之间必定存在着竞争。所以这个词在句中指的是商业竞争。联系句中的“已经从超市延伸到户外无人售卖车上了”可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两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营销方式已经从超市延伸到无人售卖车上了。联系材料二中的“如今,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技术也日渐成熟”可知,这个词语也表现了人工智能日渐成熟。大词小用,幽默诙谐。
(2)考查设计问题。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目前,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多大的差距?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心远地自偏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滩水渍。我走上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呀!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写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憨笑着说:“送给你!”
⑩我恍然,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砚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16.请仔细阅读选文第⑤⑥⑦自然段,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4分)
段落 情节内容 情感态度
⑤ “我”看见菜农正走向广场 讽刺、疑惑
⑥ (1) 好奇、吃惊
⑦ “我”回家找出珍藏的拓本 (2)
17.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3分)
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
18.阅读全文,简要概括菜农的性格特点。(4分)
19.文章用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做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20.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篇写菜市场喧闹的环境,目的是为了表现市场的繁荣热闹,人民生活富足幸福。
B.第⑥段“嗖嗖”是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农写字时挥洒自如的样子,表现了他写字技巧的娴熟。
C.第⑧段中“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这句话写出了商贩们在没有生意时的无所事事,衬托了菜农读书的专注和他内心的宁静。
D.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而且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和比喻、对比等修辞方法,极具表现力。
【答案】
16.(1)“我”看见菜农在广场上写(练)字 (2)歉意、敬意
17.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菜农在菜市场读书时的全神贯注的情态,表现了他对书本(知识)的虔敬(虔诚与敬意)和内心的宁静。
18.憨厚朴实;做事专注认真;热爱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不为名利所累。(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9.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揭示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中心)——要在世俗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抒发了作者对菜农的欣赏与敬佩之情;新颖独特,富有诗意和文学色彩;吸引读者阅读(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0.A
【解析】
16.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答题思路:明确已给信息的位置,进而确定要概括信息位置;概括时注意概括的角度,都是从“我”的角度概括的,抓住关键词句,选取关键词进行概括。本题题干是从“我”的角度去概括的。
(1)结合题干可知,要在第⑥段寻找概括,结合第⑥段“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呀!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可概括:“我”看见菜农在广场上写(练)字
(2)结合第⑦段“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可知,“我”回家找出珍藏的拓本时的情感态度是:歉意、敬意。
17.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结合划线句中的“专注”“盯”“翕动”“默诵”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这句话具体生动地描写出了菜农读书时的全神贯注;菜农在嘈杂的菜市场专注读《陶渊明集》,其态度如同圣徒在阅读《圣经》,看出他的虔诚,对知识、书本的虔诚、敬意;能够在嘈杂的市场保持这样的态度,看出他内心的宁静。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1)结合第⑨段“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可知,“我”送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给菜农,菜农执意回赠,回赠的是他写的字,看出他为人憨厚朴实;
(2)结合第⑧段“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可知,菜农在嘈杂、喧闹的菜市场上默默读书,看出他做事专注认真;
(3)菜农是个孤儿,生活不算很好,但是他却热爱着古诗词,却热爱着书法,在古诗词和书法中感受到美好,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故形象是:热爱生活;
(4)结合第⑧段“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第⑨段“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香四溢”可知,菜农把奖牌等堆在屋子角落,看出他不在意这些名利,故形象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不为名利所累。
19.本题考查标题作用。一般而言标题作用有:点明写作对象或写作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点明或暗示主旨,暗示人物形象,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采用某种方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
(1)文章第⑥、⑩段都出现了“心远地自偏”,并且菜农在菜市场上保持宁静的内心,专注读书,用具体行动展现“心远地自偏”,全文围绕“心远地自偏”展开行文,题目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2)“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内心宁静,那么即使身处闹市也觉得处在偏远地方,这句话是文章主旨所在,也是作者在赞扬的一种表现和追求,故题目揭示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中心)——要在世俗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3)结合第⑩段“我恍然,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砚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可知,“我”认为菜农就是一位内心宁静、淡泊的人,结合第⑦段“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可知,作者对这样的菜农流露出敬意,故题目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菜农的欣赏与敬佩之情;
(4)“心远地自偏”是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作者引用诗句做题目,新颖独特,富有诗意和文学色彩;吸引读者阅读(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0.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A.结合第①段“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可知,文章开篇写菜市场喧闹的环境,是为了突出菜农的“不一样”的行为,反衬其宁静,引人注意;故选A。
三、作文(40分)
21.请以“ 牵动了我的情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来写作;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范文:
那句话牵动我的情思
在我记忆的瀚海里,沉淀着许许多多感情的线索。它们有令我振奋的鼓励,它们有令我敬崇的尊重,它们也有令我潸然落泪的感动……然而,那句话似乎总在我心头孤寂冷清时送来温度,总在我面对挫折试图放弃时给我力量,总让我忆起身边的人对我的感情……
小学时候,我就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在我五年级那年,报名参加了一个比赛且通过了初赛的笔试。那是个暖阳撒播的午后,妈妈和我在候考教室准备着。“XX号!”我听罢便拿起准考证——是一次口试,我带着准备和自信在心中的满满洋溢。然而,那位老师当场拒绝了我,说我的语音不好,发音不准,准备不充分。于是,顷刻间,我的脸颊如夕阳那般赤红,然后,泪水也发出去似的收不回来。妈妈看我哭丧的表情,亦明了结果。“没事儿,你是最棒的!”她用温柔的手拭去泪痕,接着扬起嘴角,我便看到了她最美丽的神情——双眸中的柔情;双唇上淡淡的唇膏,很好看。当我的耳畔每每响起那句话,或许映像已如泼墨桃花愈显模糊,但比暖阳更暖心的那句话,总还萦绕心头。
岁月荏苒,我已初三了,而最难忘的莫过于秋季运动会。
这一次,我又交出了800米第一名的席位,事后,我也如去年一样,很自责!我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了自己的心情。有一部分同学点击了,并有跟帖评论者。其实,在写那篇日志时,只觉敲击的键盘上会不时触及自己的热泪——因为觉得对不起同学们的支持和为我写的稿子。在浏览他们的评论时,我的泪水又夺眶而出——“班长,你永远是最棒的……”。这句话,总牵动着我对你们的感动,让我心头的梧桐叶静静摇曳!
我想,那句话正浇灌着我情思的种子,正激起我身边的亲情和友情。它们宛若是一颗大树,一个港湾,让我能倚靠;它们仿佛是一株茉莉,一枝清梅,散发着浅浅幽香……
“你是最棒的!”那句话,牵起我的童年追忆,牵起我的友谊蔓藤,牵起我深深的情思……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牵动了”,意味“触动”“引起”“引发”。“情思”,指情感、思绪。所以,题意非常明显:xx,触动了我的感情;xx,引发了我的思绪。写作的重点应在“xx”是如何触动你的情感的,引发了什么样的情思。只要能牵动“我”的情思的,都可以写。一个难忘的人,一件感人的事,一处迷人的风景,一件精美的物件……可以通过某一个“点”写一种单一的情思,也可以通过几个“面”写一种综合的情感。从“牵动我情思的”,这个关键词看,是要以情感人。
二、构思。要求写记叙文,要做到叙述含情。所写的内容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使读者从叙述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浓浓的情愫;要做到描写融情。就是要将情感融入描述的文字之中。比如景物描写,就不能为写景而写景,而是要做到情与景的水乳交融,让一切“景语”变为“情语”;要做到议论显情。恰切精粹的抒情议论往往能画龙点睛,它可以用在段首,可以用在段中,可以用在段末,使文章意蕴丰厚,情感浓郁。描写必须充分,不然就会走入内容空洞、抒情泛滥的误区。写作时要注意选材一定要典型,要写出真情实感,让文章内容具体感人,与读者产生共鸣。选材必须做到新颖,不落入俗套。例如:1、牵动你情思的,可以是人和事:可以是冬日里父母每晚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老师每堂课上向自卑的你投来的那一束关注鼓励的目光;可能是记忆里你获得援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别人认可时的那份惊喜;可能是遭遇挫折后同学的关心;可能是生活贫困时陌生人的照顾;可能是知心朋友严厉的指责纠正;可能是你情绪低谷时,励志人物给你的心灵激励;可能是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可能是历史上给你启发和教育的人物故事等等。2、也可以是动植物:一只鸟,一条狗,一只蝉,一条鱼,一种花,一棵树,一蓬草都可以与你有某种渊源,可以牵动你的情思。3、可以是一处迷人的风景:草原、大海、长城、西湖、故宫等。4、可以是一件精美的物什:一张书画,一件旗袍,一件有意义的纪念品,一个发卡,一支笔,一个围巾等;5、可以是传统文化:皮影,京剧,《三字经》等等。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基础卷)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考试时长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3.测试范围:第二单元、第三单元。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属引(zhǔ) 绝巘(yǎn) 阙处(quē) 素湍绿潭(tuān)
B.沿溯(sù) 略无(lüè) 凄异(qī) 重岩叠嶂(zhàng)
C.悬泉(xuán) 飞漱(sù) 曦月(xī) 哀转久绝(zhuàn)
D.御风(yù) 襄陵(xiāng) 长啸(xiào) 隐天蔽日(b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属引凄异 引:延长(郦道元《三峡》)
B.晓雾将歇 歇:消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互相轩邈 轩:远(是均《与朱元思书》)
D.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2014年至2015年鸡蛋价格暴涨,大量投资蜂拥而来,导致如今鸡蛋供需失衡的原因。(删去“的原因”)
B.虽然中国人的乐观指数领先全球前列,但他们为拼出美好未来所承担的压力一点也不少。(去掉“一点”)
C.城市政府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优化自行车通行条件,保障自行车交通组织。(将“优化”和“保障”对调)
D.这则寻人启事也重新唤醒了北川中学学生们当年的回忆。(将“当年”放在“北川中学学生们”前面)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 ,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⑤③④①② D.⑤①③④②
5.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三峡》中,先写三峡的山,后写三峡的水;写山是为下文写水作铺垫。“清荣峻茂”四字高度概括了三峡春冬之时“水”“树”“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语言简约凝练,富有表现力。
B.《记承天寺夜游》中,文章借“闲人”表达出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C.《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变换着多种角度写景,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先是俯视,再是仰视。
D.《与朱元思书》全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第一段为总起,后两段分写水和山。
6.选出对下面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2分)
他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谈一谈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A.这段文字选自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
B.选文中的“他”是红军领袖贺龙,“他”的妻子是康克清。
C.“他”身体非常强健,常常晚上十一二点睡觉,早上五六点起床。
D.“他”喜欢运动,但也喜欢读书,仔细制定读书计划,熟读政治和经济书籍。
7.默写(8分)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2)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3)《黄鹤楼》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是“ , 。
(4)《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用游动的视觉描写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饱含喜悦开朗心情的诗句是“ , ”。
(5)《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2+3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字稼轩,唐代边塞诗人,这首诗是他出使凉州时所做作。
B.全诗写了出使路线、沿途风光以及路通侦察、巡逻骑兵的情况。
C.诗中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2)概括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10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山树为盖①,岩石为屏,云从栋②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③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④又潺湲洁沏⑤,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⑥,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白居易《冷亭泉记》)
【注】①盖:伞。②栋:指亭梁。③狎(xiá):亲昵,亲近。④矧(shěn):况且。⑤洁沏:水洁净清澈。⑥盥涤:洗涤干净。盥(guàn):浇水洗手。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 B.清流见底/回清倒影
C.四时俱备/春冬之时 D.晓雾将歇/将以下骑送迎
10.请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11.本文开头提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结尾又提及谢灵运,有什么作用?(3分)
12.语段【甲】【乙】中的作者有怎样相似的生活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9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 赵语涵)记者昨天从《自然》杂志获悉,最新出版的《自然》增刊揭示了全球研究机构2015年至2021年期间在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学领域的科研产出增长情况,相关研究呈指数级增长曲线。
2015年至2021年,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所追踪的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AI和机器人学方面的论文数量逐年快速上升,呈指数级增长曲线。仅两年时间,这些期刊中与这两个主题相关的文章数量就从2019年的不足4000篇,增至2021年的接近7000篇。根据自然指数数据,美国仍处于该领域明显领先的位置,位居其后的其它前五位国家是中国、德国、英国和法国。
——《北京日报》2022年10月19日
材料二:
人工智能也会“吵架”
如今,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技术也日渐成熟。不久前,在北京街头,两辆无人售卖车竟然因为争夺路权而吵了起来。
相向而行的两辆无人售卖车“脸贴着脸”,向对方喊话:“行驶中,请避让。”不过它们谁也不让谁,你一句我一句,难分胜负,期间,还穿插有“售卖中,请等待”这样的业务台词。最终,白色的无人售卖车知道这样耗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主动结束了争吵,倒车为红色的无人售卖车让路。
有意思的是,这两辆车都是卖饮料的,白色的是元气森林售卖车,而红色的是可口可乐售卖车。网友调侃道,元气森林和可口可乐的“战争”,已经从超市延伸到户外无人售卖车上了。
——《知识窗》
材料三:
《领导文萃》: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经过近5年的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了哪些成果?
魏际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主要原因是受政策支持、技术积累、庞大的内需市场等因素的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互联网、公安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处于国际前列,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华为、寒武纪、百度等一批骨干企业纷纷涌现。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产业在抗疫方面的重要作用,展现了与医疗等行业交叉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经进入活跃期,市场前景广阔。
——《领导文萃》2022.第2期
13.请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25个字)。(2分)
14.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是一则消息,第一段是导语,第二段是主体。
B.材料二主要通过两辆无人售卖车为争夺路权而吵起来的事件,反映出人工智能存在不文明的弊端。
C.材料三是人物访谈,主要介绍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五年取得的成果。
D.目前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科研领域处于全球前五位的是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和法国。
15.按要求回答问题。(3+2分)
(1)说说材料二中划线句子中“战争”一词的表达效果。
网友调侃道,元气森林和可口可乐的“战争”,已经从超市延伸到户外无人售卖车上了。
(2)如果让你以《领导文萃》记者的身份采访魏际刚,你会提问一个什么问题?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心远地自偏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滩水渍。我走上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呀!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写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憨笑着说:“送给你!”
⑩我恍然,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砚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16.请仔细阅读选文第⑤⑥⑦自然段,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4分)
段落 情节内容 情感态度
⑤ “我”看见菜农正走向广场 讽刺、疑惑
⑥ (1) 好奇、吃惊
⑦ “我”回家找出珍藏的拓本 (2)
17.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3分)
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
18.阅读全文,简要概括菜农的性格特点。(4分)
19.文章用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做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20.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篇写菜市场喧闹的环境,目的是为了表现市场的繁荣热闹,人民生活富足幸福。
B.第⑥段“嗖嗖”是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农写字时挥洒自如的样子,表现了他写字技巧的娴熟。
C.第⑧段中“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这句话写出了商贩们在没有生意时的无所事事,衬托了菜农读书的专注和他内心的宁静。
D.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而且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和比喻、对比等修辞方法,极具表现力。
三、作文(40分)
21.请以“ 牵动了我的情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来写作;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