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梦回繁华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梦回繁华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4 09:1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梦回繁华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翰林(hàn)   舳舻(yóu)   摩肩接踵(zhǒng)
B.遒劲(jìn) 手卷(juàn)   无暇一顾(xiá)
C.纤夫(qiān)   酒肆(sì)    春寒料峭(qiào)
D.桅杆(wéi) 考订(dìng)   络绎不绝(y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国对中国科技公司华为集团摩肩接踵,多次联合英国、日本等国对华为加以抵制。
B.爱心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使长途跋涉的旅者得到心灵的片刻休憩。
C.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络绎不绝,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道”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D.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3.常识填空。
(1)说明顺序有 、 和 三种。
(2)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等十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滨州市教育局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
B.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决不能骄傲自满。
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④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A.②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6.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鸥无事,闲飞闲宿”,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生活的忙碌让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 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7.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对此,下列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小明发微信给老师:“我考上大学了,感谢恩师多年的栽培。”
B.小明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犬子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
C.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
D.好朋友王勇对小明说:“恭喜你,改天我一定莅临你家当面祝贺。”
8.某班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材料: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迄今发现的唯一传世墨迹《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1).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
(2).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弘扬书法艺术,。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回答问题。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9. 这一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特点

10.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起到了什么作用

11.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这句话中的“基本”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百年蚕织画卷的“芳容”
董心慧
①我国的蚕桑养殖历史悠久,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农桑为本”的观念。到了宋代,蚕桑纺织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可从宋代的画卷中一窥究竟。
②现存的《蚕织图》为南宋翰林图画院画家对於潜县令楼璹所进画卷中《织图》的摹本,题签为《宋人蚕织图》。每段画面下都有宋高宗吴皇后楷书题写的标题,内容涉及节气和生产周期。有的标题下注以小字,补充或阐释画面内容。整幅画卷描绘了南宋初年浙东一带蚕织户由“腊月浴蚕”开始到“下机入箱”为止,共二十四段的“蚕织”过程。
③《蚕织图》所绘的当时的蚕桑丝绸生产工艺完善,设备先进,说明古代蚕桑丝绸生产技术至此已定型,后来也并无大变。譬如,《蚕织图》“生缫”段中,描绘了一位妇女坐在矮凳上,正在操作缫车。这位妇女不断地以脚踏动踏杆做上下往复运动,驱动与丝杆的曲柄连杆的传动装置,通过连杆使丝杆曲柄做回转运动,利用丝杆回转时的惯性,使其能连续回转,带动整台缫车运动。缫车的一侧竖杆上横挑一杆子,上装有两个锁星,如此一来,丝可以被连续地缠绕在线轴上。图中所绘的这种脚踏缫车较为低矮,操作简便。在秦汉时期,手摇缫车已逐步普及,而《蚕织图》中的脚踏缫车就是在手摇缫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传统的手摇缫车更先进,操作者可腾出手来进行理绪和添绪,有利于提高蚕丝品质,也提高了缫丝的产量。将脚踏机构应用于缫车,是手工缫丝机械方面的重大进步。
④北宋时期,秦观所著的《蚕书》,是秦观根据其妻养蚕经验,并参考兖州地区的养蚕方法写成的。全书分种变、时食、制居、化治、钱眼、锁星、添梯、缫车、祷神和戎治十个部分,其中“种变”“时食”“制居”这三部分是讲述育蚕技术,“化治”“钱眼”“锁星”“添梯”“缫车”这五部分是讲述煮茧、缫丝技术,“祷神”是讲述养蚕的崇拜和禁忌,“戎治”介绍了西域栽桑养蚕的实例。即使在今天,《蚕书》对蚕桑养殖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该书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桑蚕科技专著。《蚕书》中虽没有说到缫车的具体传动方式,但从所描述的操作人员的动作以及各部件转动的连续性来看,此种缫车是用脚踏作为动力的。
⑤宋代丝绸深受统治者的热爱,在京城出现了官营织造坊和民营制作坊。当时蚕桑业技术的成熟,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丝绸兴盛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所描写的正是以养蚕为生的人进城后的所思所感,表现出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却无衣无食的现状。南宋领土面积虽远远不如北宋,但桑蚕和丝绸规模却都远远超过北宋。当时的蚕市是专门进行蚕业买卖交易活动的地方,许多农户都可以在这里买到所需的养蚕用具。当时的统治者要求农户大量养蚕,使养蚕时所需的桑叶严重不足,一时间桑叶价格飞涨。而一般的地主和农户有80%是无法大量种植桑叶的,只能选择高价购买。农家的男人种植纤维,帮女性养蚕,女性纺织,织布所需要的线都是女性纺出来的。当时的女性就这样长时间从事单调且费时费工的劳动。这反映了宋代养蚕织丝在农家家庭成员里是如何分工的,与农户生活息息相关。
⑦这幅描绘了八百年前蚕织景象的《蚕织图》,对于我国蚕织技术史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此画卷为研究、了解我国南宋时期社会经济、手工艺技术、风俗习尚及我国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等方面,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史料。
(选自《科学24小时》2021年第1期,有删改)
12.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3.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即使在今天,《蚕书》对蚕桑养殖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该书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桑蚕科技专著。
15.根据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说说南充市振兴丝绸文化产业的具体举措。
链接材料 中国蚕桑文化已有4 000多年的历史,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宋时期,四川南充市成为中国丝绸中心。据考证,张骞出使西域带出去的丝绸产品,很多产自南充市。近年来,南充市深刻认识到做强丝绸产业需要打好丝绸文化这张牌。围绕建设丝绸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南充市启动了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项目建设。同时,伴随着高科技手段进入丝绸生产领域,南充市不断挖掘和推介当地丝绸文化精华,使古老的丝绸制品不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被推向东南亚、南亚经济圈,带动了南充市旅游、商贸和文化大发展。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墨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 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作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炼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胧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为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删改)
16、.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
17.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1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 为什么
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19.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答案
D 2. B
3.(1)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2)举例子 列数据 下定义 作比较 分类别 打比方 作诠释 摹状貌 作引用 列图表(可以不按照顺序写)
4. C 5. D 6、A 7.D
8.(1)曾巩书法作品以2.07亿元天价成交;
(2).彰显书法魅力
9. ①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②写实性很强。③画面细节的刻画真实。④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
10、 举例子、引用。通过举《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例子,及引用其中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写实性很强的特点。
11、.不能删去。“基本”在这里起限制作用,删去后就成了“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一致”,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基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12. 文章解读了《蚕织图》和《蚕书》,介绍了宋代蚕桑纺织先进的织造设备和宋代蚕桑纺织的盛况。
13. 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宋代蚕桑生产工艺完善、设备先进的特点。
14.不能。“现存”是从时间上加以限定,如果删去,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蚕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桑蚕科技专著”,这与实际情况不符。“现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①以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目标,利用丝绸文化影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将科技手段运用到丝绸生产领域,让古老的丝绸制品焕发出时代光彩。
16. ①引出说明对象“墨”;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7.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18. 不能删去。“多”表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情况下用于绘画,不排除特殊情况。去掉后就变成了都用于绘画,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9.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