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区域发展:
人口、产业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聚落、文化等各要素的发展。区域比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vs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东靠长白山地,西接科尔沁草地,北枕大小兴安岭,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共辖5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5万平方千米。松嫩平原简介 松嫩平原是东北区自然资源优越、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不仅耕地面积大,而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占东北区耕地总面积的53%。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地区,适宜于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和早、中熟的喜温作物生长。粮食品种以玉米为主,其产量占本区粮食总产量的71.6%,占东北全区玉米总产量64.2%;其次为水稻、小麦和大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1.1、1.2,图中所示地理环境(条件)有哪些要素?vs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贫乏以黑土为主,多为旱地,集中分布 以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分散分布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43o N—48o N,地处东北地区中部30o 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矿产资源土地条件气候条件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 自然资源等。区域发展:
人口变化、产业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聚落、文化等各要素的发展。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阅读课本活动(P3—P4)山西某地民居1、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2.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抵御风沙;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进深”3.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屋顶坡度增大利于排水;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通风纳凉。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底层楼房也获得较多的采光,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vs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对比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油菜、棉花水田耕作业、水产业处于内陆,对内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相对落后交通便利,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化工业基地依托农业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一年一熟熟制玉米、春小麦、大豆农作物旱地耕作业、畜牧业耕地
类型 农
业商业工业区
域
经
济
发
展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不同的指标和划分方法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区域发展的不同策略意义小结: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通过人来体现的。空间时间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改变而改变。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为例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中原熟,天下足
河南——中国的粮仓和厨房走进超市,全国每10个饺子里有4个是河南“思念牌”的,每10个汤圆中有6个是河南“三全牌”的,每10根火腿肠就有5根出自河南“双汇”,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半成品原料90%是河南生产的。 湖广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阅读区域的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中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课本P4-5) 开发早期水系成了交通阻隔土壤黏重、开垦困难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改造自然能力低下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科技进步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稠密的水系成了天然的水道多水而黏重的土壤适合种植水稻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全国粮、棉、桑蚕的主要基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大规模人口迁入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网稠密“粮仓” 的地位被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取代3、工商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均耕地低于全国水平耕地破碎生产规模小、机械化难推广、粮食商品率低注意:
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不是说随着人类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就会变的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一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可持续发展!针对长江中下游平原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可持续发展!本节知识框架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
人类活动差异:农业、工业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变化,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在变化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的概念阅读地理图册P9水稻土是长期种稻、耕作、施肥、灌溉影响下形成的人工水成土壤。主要成土过程是频繁的氧化还原作用,水稻土是我国最主要的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两湖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和台湾西部平原。东北黑土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 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要素,通称为自然资源十大“新天府 ”1、成都平原;
2、台湾嘉南平原;
3、伊犁河谷;
4、山东半岛;
5、闽南丘陵平原;
6、三江平原
7、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
8、呼伦贝尔;
9、苏北平原;
10、宁夏平原。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方——地区——区域区域差异不同的指标和划分方法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区域发展的不同策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1.1、1.21.读图名
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
2.辨图例
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
3.抓住地图上某些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
4.重视主要地图上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5.分析判断
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剖析,找出规律,最后进一步分析成因。读图方法全部地理环境包含哪些要素?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自然资源等。地理环境(条件)包含: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自然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