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7分)
1.(本题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模样(mú) 妥帖(tuǒ) 栅栏(zhà) 鲜腴(yú)
B.琐屑(xiè) 举箸(zhù) 洗涤(tiáo) 吆喝(yāo)
C.颓唐(tuí) 濒临(pīn) 交卸(xiè) 乍看(zhà)
D.枇杷(pa) 瓦砾(lì) 残垣(huán) 绿釉(yòu)
2.(本题3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狼籍 踌躇 密匝匝 夷为平地 B.深渊 晶莹 缅桂花 变卖典质
C.臼齿 炫耀 一抔土 烟销云散 D.卑微 凋谢 石榴树 涵蓄深沉
3.(本题3分)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拿到试卷,王立同学对着那几道数学题冥思苦想,终于妙手偶得,有了答案。
B.只见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峰峦簇拥,怪石危立,宛若凝固的惊涛骇浪。
C.每一起案件的侦办过程都需要有不折不挠的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分析研判,最终才能将违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D.伴着迎春花在风中欢笑着舞蹈,2022的春天悄然到来,希望便开始在每一个人心中潜滋暗长。
4.(本题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将领悟到列夫·托尔斯泰、居里夫人等人的光辉形象。
B.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永远芬芳我们的生活。
C.面对自然旖旎风光,我们唯有用心感悟,用眼观察,才能领会到其中的美。
D.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古今,它都是一个人该有的精神品质。
5.(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B.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C.(苗族女孩子)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D.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6.(本题2分)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我们都非常可怜!(“可怜”是因为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而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C.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通过对比,流露出作者对昆明杨梅的喜爱之情)。
D.“进去吧,里边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7.(本题2分)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
B.一盘红烧鸡纵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比喻)
C.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比喻)
D.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比喻、拟人)
8.(本题3分)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白居易曾在此居住十八年余,他经常乘一木舟,从建春门出发,逆流而上,或低吟,或长啸。
②“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③那香山的一草一木,该是他抚摩过的吧?那山风萧萧,该是曾洗其耳目的吧?
④如今,松木已然老朽,山风却依旧恋恋不舍。
⑤伊河像一条长长的玉带,缠绕着香山。
A.④③①②⑤ B.②①③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①③④
9.(本题2分)下列各项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背影》——朱自清——中国作家
B.《昆明的雨》——汪曾祺——中国作家
C.《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中国作家
D.《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法国哲学家
10.(本题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一文中作者选取“车站送别”的特定情景,抓住传神的细节写父亲的背影,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B.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C.《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他原名沈德鸿,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D.《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美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该文开篇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
二、语言表达(共6分)
11.(本题2分)仿照下面的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
每每翻开书本,都会被那些浩然正气所感染,“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的文天祥,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心;“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有“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的报国志向; , 。
12.(本题4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①请根据画面拟一个标题。
答:
②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答: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13.(本题8分)综合性学习。
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据报载,2013年全国就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中小学生10岁以前触屏、触网的占到了61%,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上网,上网目的主要是学习、聊天交友和玩网游。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有丰富的应用程序,具有很多功能,不但可以聊QQ、发微信、欣赏影视剧,还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要学外语,可以下载相关的学习软件帮你翻译、帮你发音,还能智能的记住你的错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电脑网络对青少年进行积极影响的同时,将一些负面影响带给了青少年。在我国现有网民中,有78%的网民是青少年,很多人患上一种新的疾病——网络成瘾症,患这种病的人在心理上对网络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性,不能自拔,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诱发多种违法犯罪。据报道,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使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学校拟开展“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1)(2分)为学校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4分)为办好此次活动,学校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再设计出两个。
①举办“网上健康行”知识讲座。
②举行“绿色上网,健康成长”主题辩论会。
③
④
(3)(2分)请你以校长的身份,给学生提出两点上网的要求。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藏起来的右手
祝师基
站在城北边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吗只用一只手?
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用左手写字……大家为此都很惊奇,领导说这样会影响工作,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
后来,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他仍然用一只手搬货、盘货,用一只手给顾客递货,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饭、洗衣服。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
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极了,丝毫看不出任何的不方便。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
日子像水一样慢慢流淌。我和老杨依旧经常见面,也越来越熟。一天,我们在山上拍照。结束之际,我提议:“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如何?”老杨一听,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的大饱口福。”
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果然,色香味俱佳。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异样情况: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
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一样,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来一道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今天学炒的菜,你尝尝。”望着儿子炒的菜,老杨显出很吃惊的样子,渐渐地眼里蓄满了泪水。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
这时,儿子用左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酒,并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爸,我能用一只手生活了。你能,我也能。”老杨再也忍不住了,他缓缓伸出藏了两年多的右手,与儿子紧紧相拥,哽咽着说:“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
望着紧紧抱在一起的父子俩,我的眼窝子也湿润了。原来,老杨藏起右手,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4.(2分)“我”是文章中的线索人物,请抓住“我”的情感变化,仿照示例,在横线处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纳闷好奇—— ——更加纳闷——大吃一惊——
15.(2分)从记叙顺序来看,第四,五段属于 ,作用是 。
16.(3分)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17.(5分)文中的老杨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相关事例作答。
18.(3分)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藏起来的右手”的理解。
(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②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③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④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的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⑤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⑥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
⑦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⑧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⑨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⑩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
(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选刊》 有删节)
19.(3分)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扬花的麦子 成熟的麦子 ② 收割麦子 赞美麦子
温情 ① 努力生长 牵挂母亲 ③
20.(3分)请你谈谈对“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一句的理解。
21.(6分)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2)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22.(3分)第④段写麦子成熟季节时,还写到了楝子花开和石榴花开,有何作用?
五、作文(共50分)
23.(本题50分)作文。
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的教诲,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考查字音。
B.洗涤(tiáo)——dí;
C.濒临(pīn)——bīn;
D.残垣(huán)——yuán;
故选A。
2.B
【详解】考查字形。
A.狼籍 ——狼藉;
C.烟销云散——烟消云散;
D.涵蓄深沉——含蓄深沉;
故选B。
3.A
【详解】考查成语运用。
A.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不能用来形容突然找到解题思路。用错对象;
B.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正确;
C.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正确;
D.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正确;
故选A。
4.D
【详解】A.词语搭配不当,应把“领悟”改为“感受”;
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读名著”后加上“的习惯”;
C.语序颠倒,将“用心感悟”和“用眼观察”调换顺序。
故选D。
5.D
【详解】D.“脏了”后的逗号改为顿号。故选D。
6.D
【详解】D.“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表述有误,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故选D。
7.B
【详解】B.这个句子没有用到比喻,因为它没有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它运用的是对比。故选B。
8.C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判定⑤句的是总起句,排除AB两项,“此”指的是⑤句中的“伊河”,⑤①相连,排除D项,由此可判断答案为C。
9.D
【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D项搭配错误,罗素是英国哲学家。
10.D
【详解】D.罗素的国籍是英国,所以D项错误;故选D。
11.示例:“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 有“无非一念救苍生”的坚定信念。
【详解】本题是对学生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例句由名人和他的诗文名句组成,注意前一个诗句用来修饰作者,后一个诗句表达其思想品质。据此分析拟写句子即可。
12.(示例)①标题:春光好,正读书;与春天一起读书;春光明媚读书时;阳春三月好读书;沉浸(醉)在春光里。(符合画面主题即可)
②(示例)春光迷人,花枝招展,蝴蝶翩翩起舞,绿草如茵。姐弟俩背靠着背,席地而坐,捧着书本,陶醉其中。阳光洒在了脸上,知识滋润了心田。
【分析】
【详解】①本题考查拟写漫画的标题。根据图意可知,两个小学生,正蹲坐在草地上读书,旁边桃花盛开,蝴蝶翩飞,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扣住“春天”“读书”拟标题即可。示例:又是一年春光好,正是发奋读书时
②本题考查描述画面。描述画面时先了解图中的内容:飞舞的蝴蝶、生长的草木、读书的孩子,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春天的特点和图中人物的活动(动态、神态)。示例: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莺歌燕舞,两个小学生正蹲坐在草地上幸福的读书,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快乐。
13.(1)示例:①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空间。
②网络无边,青春有限,珍惜时间,健康上网。
(2)示例:①举办以“净化网络 合理上网”为主题的黑板报或墙报。
②召开“轻舞飞扬e时代的我们”的主题班会。
③开展以“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为题的演讲比赛。
(3)示例:①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上网要有利于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
③要把网络当成一种工具,而不是精神的寄托。
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培养高雅情趣,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详解】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编写标语要适应情境的要求,多用简单的无主句、动宾结构。表情达意要简洁准确,通俗易懂。一般不使用夸张、设问、反问、通感、借喻等修辞手法。本题围绕“净化网络环境”“合理利用网络”“珍惜时间”等方面拟写宣传标语即可。第(2)小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形式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确定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形式一定要与主题相关,活动的名称要简洁明了,还要注意活动名称的格式。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使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主题是“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所以,可以设计举办以“净化网络,合理上网”为主题的黑板报或墙报、开展以“让青春在e时代闪光”为题的演讲比赛等。第(3)小题要求以校长的身份,给学生提出两点上网的要求。根据所给材料的第一、二段中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便利,可以提出“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针对所给材料的第三段中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提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上网要有利于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要把网络当成一种工具,而不是精神的寄托”“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培养高雅情趣,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要求。
14. 越发纳闷; 深受感动
15.插叙; 交代老杨过往的事情,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老杨的精神品质,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16.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7.老杨是一个热爱生活、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从热爱摄影,积极乐观地工作生活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老杨藏起右手激励儿子重燃生活的希望来看,他是一个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
18.一方面是指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另一方面也刻画出老杨对儿子真挚而深沉的爱,体现了老杨的一番苦心。
【详解】1.结合文中老杨的语言、行为等分析“我”的情感变化,当“我”看到老杨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对此非常纳闷好奇;当我听到老杨说的“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话,时我对此越发纳闷;当我在老杨家吃饭,听到老杨的儿子说出老杨藏起右手的原因时,我深受感动。
2.结合全文内容和写作顺序分析,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我和老杨有陌生到熟悉甚至到他家吃饭的事,第四段和第五段插入了老杨因只用一只手工作而被辞退的事以及他开杂货店的事,这些事件让读者对老杨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更突出了老杨的精神品质,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杨本老两只手好好的,为什么要用一只手做事,用一只手摄影,用一只手工作,用一只手盘货等都是悬念,都起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中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即可,如: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结合文中老杨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分析老杨这个人物形象。从热爱摄影,积极乐观地工作生活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老杨藏起右手激励儿子重燃生活的希望来看,他是一个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的含义,这篇文章前面用了不少篇幅设置悬:老杨为什么两只手好好的,而要用一只手?这样不是故意给自己制造不方便吗?文章最后解开了这个悬念,原来他这样做,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由此我们体会到了老杨对儿子真挚的爱,体会到了老杨的一番苦心。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19.①饱满②春夜小麦③即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柔和美好)。
20.“手指上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是对小麦的真挚感恩,并使小麦显得更加美好柔和。因为敬畏与感恩,更加能够感受到小麦赠予的“安慰”与“安静”,并增加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思考。
21.(1)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麦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可爱情态。表达作者对麦子的喜爱。(2)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 “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有递进关系的动词,充分表现了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
22.写“楝子花开”衬托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苦;写“石榴花开”衬托小麦成熟后丰收的喜悦;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
【解析】19.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内容或特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从段落中提取出相关的词或短语作答即可。文章在第④段描写了成熟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中提取出“饱满”作答;描述小麦努力生长的是文章的第五段,由段首句“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概括出此段写的是春夜小麦;文章在文末赞美麦子,文中的“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可作为答案。
20.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本文作者写小麦,是为了表达对小麦的深情赞美。结合这一主旨,“手指上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可以看出作者对小麦的那份感恩之情,认为“鲜血”是为了陪衬它们的美;“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表现作者对小麦精神的思考与赞美。
2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句①“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麦子当做人来写,赋予麦子以人的情态,“绿色外衣”变成“淡黄色的衣衫”生动形象地写出麦子的成熟过程。句②“蹲下”“跪下”是对“我”收割小麦时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
2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就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作者写“楝子花开”和“石榴花开”目的都在于陪衬,衬托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苦和丰收的喜悦,更能表现小麦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从而突出作者的赞美情。同时升华了文章情感。
23.参考例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如果花的芬芳是无比温暖的,是沁人心脾的,那么我的记忆里,将会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在记忆的百花园中,那朵最美丽、最芬芳的花一直怒放着。它的香气透露出一种神圣而伟大的爱,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那天下午放学后,我背上书包,还没走出校门,老天爷就变了脸——刚才还是万里无云,现在已经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许多同学都埋怨着逃回家里,而我呢?却手足无策,着急地干瞪眼。雨越下越大,倾盆的大雨开始疯狂地向地面进攻,路上的积水已经淹没了我的脚面。这么大的雨怎么回家呀!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距离放学已经十多分钟了,但对我来说比过了十个世纪还长。突然,马路前方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我的爷爷!他吃力地冲过积水路段,来到了我的身边。我目瞪口呆,爷爷只骑着一辆自行车,怎么能撑得住呢?爷爷下了车,居然把他自己的外大衣脱下,拧干了水,披在了我的身上。我急忙对爷爷说:“爷爷,您快穿上吧!让我爸开车来接我吧,您快回家!”爷爷不听我的话,直接抱我上车,然后一个劲地冒着大雨骑车,这时,我闻到了他衣服里的味道——那绝对是世界上最芬芳的味道了……
终于摆脱了雨的魔爪,好不容易回到了家,但我一直在想:爷爷怎么能那么从容不迫地来,又那么从容不迫地走呢?还没想通,就听到“啪啪”的声音,怎么回事?原来是爷爷在不停地拍打着腿,他在干什么?看了许久才看出来:爷爷腿有毛病,最怕风寒,刚才接我回家骑了很长时间的自行车,腿病一定又犯了。我看着爷爷咬着牙,忍痛的样子,不禁潸然泪下!
爷爷回头看看我,一张老脸笑成了一朵花,我猛地发现:心田里的那朵最美丽的花,终于开了,而且散发出迷人的芬芳。我相信:它是永远不会谢的,因为它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详解】本题是命题作文。关键词语,一个是“记忆”,一个是“芬芳”。“芬芳”的原意是香,香气的意思,文题是个形象的比喻,应该选用它的比喻义:让人温暖的人和事。通过阅读提示语,“芬芳”可以是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人、一物、一事、一瞬;可以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场面等在你的心中“定格、滋生、沉淀”,给你美的情、美的悟、美的思想,这种获得的“美的感悟、生活的体验、人生的哲理”会在你的心中留下一抹“芬芳”。简言之,就是生活中的美的人,美的景,美的物给你的心中留下的深深感触。作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标题“留在记忆中的”中的“记忆”一词,表明是要写成长经历中曾经发生的故事,选材要真实典型,可以使用以小见大写法,从小事入手,说真话,抒真情。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可以摘引诗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