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温习检测
1.“四书”和“五经”分别指哪几部著作?
2.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 ”,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了“ ”的民本思想。
3.《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以记言为主的 散文。
4.文言词“之”的几个文言意思: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战国
亚圣
民贵君轻
语录体
①结构助词,的; ②代词,指前文提及的人或物;
③主谓之间,取独; ④动词,到、往;
⑤宾语前置的标志
新课导入
温水煮青蛙
将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跳出来,但如果将它放进冷水中慢慢加热,青蛙则不会察觉到危险而被慢慢被煮死。
将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跳出来,但如果将它放进冷水中慢慢加热,青蛙则不会察觉到危险而被慢慢被煮死。
新课导入
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希望能从中找到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3.《孟子》三章
孟子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认识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主张实行“仁政”,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了解作品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四书”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创作背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
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
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
背景下写的。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 士,孙叔敖 / 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 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 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
初读感知
shùn
quǎn
yuè
gé
zēng
fú
bì
jiàng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田地。
选拔、任用。
捣土用的杵。
狱官。
集市。
兴起,指被任用。
文意疏通
介词,从。
译文: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选拔出来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责任,使命。
使动用法,使……劳累。
使动用法,使……饥饿。
使动用法,使……痛苦。
财资缺乏。
违背。
扰乱。
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
文意疏通
使动用法,使……坚忍。
同“增”。增加
代词,这样,这个。
指原先不具备的能力。
文意疏通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磨练内心志向,使他锻炼筋骨,使他能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让他感觉到所做的事情错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感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恒,常常;
过,名作动,犯错误。
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征验、表现。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文意疏通
这样以后。
译文: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虑梗塞,然后才知道有所作为;(一个人的心事)显露在脸色上,表现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指在国内。
同“弼”,辅佐。
指在国外。
匹敌、相当。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文意疏通
守法度的大臣。
而:表并列。
译文:(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就可以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
精读细研
1.本文本文提出了一个什么论点?(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意理解
2.文章开篇列举的六个人物有何共同点?列举这些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资料助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
舜的生活
父亲心术不正
弟弟桀骜不驯
舜
继母两面三刀
尧
串通
孝顺
欲置于死地
认可
友善
以孝行闻名
舜: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从朝廷到民间
武丁做梦
担任国相
寻找梦中圣人
正在服役的说
举用
在傅岩找到
政治家
军事家
建筑学家
傅说: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资料助读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商纣之乱,隐遁经商,贩卖鱼盐
被周文王发现,举为重臣
原本是纣王的大夫
贩卖鱼盐过程,艰辛
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
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资料助读
孙叔敖举于海
①孙叔敖原本是芈姓蒍氏,其父亲在斗争中被杀。
②不得不逃出郢都,改名为孙叔敖,隐居海滨。
③若敖氏一族被灭,孙叔敖被楚庄王任命为令尹。
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资料助读
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公子纠一起逃到鲁国。
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并把管仲押回自己处理。
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
桓公迎接管仲后,一连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拜了官仲为相,并成管仲为“仲父”。
管夷吾举于士
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资料助读
百里奚举于市
出身微寒,家境贫穷。
当虞国做大夫,结束流浪生活。
沦为奴隶。
秦穆公将他赎回来,穆公拜百里奚为相国。
百里奚: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本是虞国大夫。晋献公假途伐虢[guó]后,灭亡了虞国,俘获百里奚。作为秦穆公夫人(穆姬)的陪嫁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楚国宛邑。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后,进入秦国成为大夫,人称“五羖[gǔ]大夫”。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开地千里,促进了秦国的崛起。
资料助读
精读细研
效果:
①内容上:通过列举六个典型的事例,有力地引出了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
②结构上:运用排比的修辞,增强语势,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文章开篇列举的六个人物有何共同点?列举这些事例在内容和结构上的效果是什么?
共同点:出身卑微,经历磨难,终有作为。
举例论证
精读细研
3.文章诵读下面这段话,说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需要经受哪些方面的磨练,磨炼的目的是什么?
思想——苦其心志;
身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生活——空乏其身;
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培养其忍耐力,增强其能力)
精读细研
4.既然艰难困苦是成才的客观条件,那么,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是什么?
过而能改
善于思考和反思
勇于表现和表达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思想斗争的折磨
5.孟子认为怎样才能成才?
思想斗争的折磨
造就人才
艰苦环境的磨练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精读细研
精读细研
6.人是这样的,那么国家不经历磨难又会怎么样呢?
国无忧患易灭亡。
7.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①内有法家拂士;②外有敌国外患。
死于安乐
这句针对国君提出,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外面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
忧患意识
精读细研
8.请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六人事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举例论证
出身卑微
经历磨难
终有作为
道理论证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艰苦环境的磨炼
思想斗争的折磨
造就人才
生于忧患
治国
入
出
无法家拂士
无敌国外患
国恒亡
死于安乐
(个人)
(国家)
正反对比论证
归纳总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著名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并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
艺术特色
1.排比造势,先声夺人。
文章一开始连用六个排比,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艺术特色
2.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文章先由具体例子人手,引出一般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先在主、客观方面经历一番痛苦磨炼的观点,然后由个人推论到国家,论述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另外,在论述从个别到一般时,从正面着手,先举同类事例,归纳出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在论述国家层面时,从反面着手,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进行高度概括,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证明,使结构严谨,观点不言自明。
思考探究
请联系自身的实际,说说我们是否应该有
忧患意识?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忧患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
思考探究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示例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运用排比,通过列举6位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困境造就人才”的观点,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
思考探究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示例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运用排比,通过罗列几种人生困境,造成一种磨难已达极致的状态,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氛围,从而使论述更加有力,富有气势。
文言知识
通假字
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同 ,解释为 。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同 ,解释为 。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同 ,解释为 。
衡 横 梗塞,不顺
曾 增 增加
拂 弼 辅佐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举于版筑之间 :
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
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
所以动心忍性
今义:表因果的关联词语
古义:用来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于: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征于色
④生于忧患
发: ①发于畎亩
② 发于声
拂: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拂士
(从)
(给)
(在)
(在)
(兴起、指被任用)
(显露,流露)
(违背)
(同“弼”,辅佐)
趣味阅读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封其微博,删其微信,收其电脑,夺其iPad,使其百无聊赖,所以静坐思悟,弥补其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