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美丽的颜色》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八课,是《居里夫人传》的节选部分,属人物传记。课题“美丽的颜色”涵盖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居里夫妇提炼出的镭具有颜色美丽,自动发光的外在特点;二是居里夫人不畏艰辛,献身科学的美丽人格。本课语言优美,情感饱满,人物形象鲜明,所在单元写作设计为人物传记。因此,依据文本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记叙文阅读理解能力。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3.品读赏析,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赏析,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教学方法:
1.圈点勾画法。
2.朗读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美女,知道这是谁吗?(课件出示居里夫人拿着镭的照片。)
生回答后,师引导: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则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知道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而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这位美女——居里夫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传记《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
二、教学新课
(一)走进文本,初步感知“美丽”。
1.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速读全文,标注自然段。(教师提示学生统一标注课文18自然段后单独成段的省略号为“19”自然段)
2.提问:本文题目《美丽的颜色》,这句话也多次出现在文章当中,大家圈点出来,告诉老师,
明确: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
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句子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一起来把文章这几个段落齐读一下。
①学生齐读17——22自然段。
②自由朗读。
③教师指名男女生各一,分角色读。
引导归纳:在这对话中,人物情感对“美丽的颜色”从期待到确信最终惊喜万分的变化,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看到居里夫妇如呵护自己孩子般地研究镭的科学热情,读出题目“美丽的颜色”指的是镭的颜色。
它:颜色美丽,自动发光。(板示)
(二)品析词句,体悟深层“美丽”。
师:只是,这篇文章“美丽的颜色”仅仅指镭的颜色吗?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文章1——16自然段写了些什么?谁能概括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可多叫几人,反复引导。
明确:居里夫妇探究提炼镭的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的过程。
1.师:请问,“艰苦”以及“微妙的快乐”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圈画并批注。
(学生可同桌、前后合作交流圈点勾画。)
2.指名学生朗读赏析,师生共同归纳。
明确:
(艰苦)
工作环境恶劣
工作条件简陋
工作过程辛苦劳累
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
(意思相近即可,并板示。)
(微妙的快乐)
献身科学的热情,迎难而上的毅力,相互扶持的恩爱。(意思相近即可,并板示。)
3.师:由此可见,“美丽的颜色”除了指居里夫妇的工作成果——镭的颜色,更是指 。(引导学生归纳:居里夫妇的美好人格。)
师:而这,正是人类世界最美丽的颜色。(板示:美丽的人格)
三、拓展对比,品析写法。
本文是一篇传记,文章后面部分与前面我们所学《列夫·托尔斯泰》一样以对人物及事件的描写和记叙为主。前半部分,作者却偷了懒,大段大段地摘抄了居里夫人生前笔记中的话,这些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学生讨论探究后,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不能,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话使文章更具真实性,给人“身临其境,如经其事”的感觉。另一个,也因为作者身份的不同(课件出示作者简介),让我们从这篇传记中既读到了居里夫人,也感受到了作为小女儿的作者对父母浓浓的爱惜与敬仰之情,使传记的情感色彩变得更加浓厚起来。(可结合课本45页“阅读提示”品析。)
四、再次朗读,升华总结。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读读后半段的“美丽的颜色”,体会居里夫妇的幸福快乐。(看哪……看哪!到完。)
师:我们永远记得镭的美丽颜色,可是我们记住的只有镭荧蓝发光的美丽吗?
明确:还有居里夫人熠熠生辉的一生追求及美好人格。
师:是的,这光辉的美好人格是世间最美的色彩。其实,拥有着美丽颜色的镭一直侵蚀着居里夫人的肌体,她曾经的美丽健康在献身科学的道路上悄悄隐退,最终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白血病而亡。大家来看看这样的她还美丽吗?(出示居里夫人年老时的照片)
明确:美!因为人格的美丽是永恒的!
五、作业布置。
1.选择一位身边熟悉的亲人、同学、老师等,写一段150字左右的人物小传,要求:可借鉴本文引用传记人物原话的写法。
2.课外读一读《居里夫人传》,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品德力量和科学贡献。
六、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这是我讲的一节示范课,整堂课在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我的适时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个人认为教学设计在实际操作中是比较可行的。学生在课文17——22自然段圈点“美丽的颜色”和齐读、分角色朗读后,对镭的最初认识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并能在朗读中揣摩居里夫妇的情感变化。然而,在前半部分的初步理解中,并没有如我所想将“艰苦”与“快乐”同时体悟。全班同学都着力在“艰苦”之上,课堂的生成与设想不一致,我也及时地更换了教学思路。启发引导学生找出“艰苦”的各个方面后,再次追问:“除了苦,居里夫妇的生活在这场科学研究中没有其他的色彩吗?再找找!”这次,学生在第一段“艰苦”的后面找到了“微妙的快乐”,一个“快乐”出现,马上有同学争相找出其余的“快乐”。随后,我们共同探讨了在艰苦中为什么又会觉得快乐的原因。在学生得出“献身科学的热情,坚韧不拔的毅力”之后,源于女性的一点额外思考,我范读了课文14自然段,并重读了“我们”,提示引导学生再以回归生活的角度体悟居里夫妇相互扶持的快乐,并随文指导分析了第1自然段(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以及第9自然段(玛丽选了“男子的职业”),再次凸显居里夫人这样第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女性身份的艰难和伟大。“艰苦”与“快乐”分析的层层推进中,居里夫妇美丽的人格也水到渠成,“美丽的颜色”的另一个指向清晰明白。对照《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又看到了这部传记不同之处:大量引用了传主的笔记摘录。学生从对比中获得了人物传记又一种写法,这里我注重了部编教材在自读课文学习的要求,指导学生读并且圈画了课后的“阅读提示”第二段。再次回归文本后几段,在朗读中看着展示的居里夫人老迈的面孔,当我问学生:“这样的居里夫人还美吗?”学生有片刻的犹疑,此时我倾听到了“看人不能看容貌”的小声嘀咕,“人格的美丽是永恒的”这句话也就顺势升华了。然,一堂课总是有缺憾的。我自觉对工作时间长以及科学研究的设想与结果之间是存在不确定性的没有深入挖掘,只是蜻蜓点水的圈画品析了“由无中创设出有来”这句话,如果能深入一些,学生对居里夫妇在漫长辛劳中坚韧无畏以及专注的科学研究精神能理解得更为透彻,也能对科学研究工作有新的认知,课堂的深度及高度也会有一个突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