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来,它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它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猎物”,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它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梦回繁华
毛 宁
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重点)
3.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难点)
4.正确认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学会欣赏画作,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风俗画,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记录了我国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当年繁荣的见证。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汴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字词积累
城郭( ) 翰林( ) 题跋( )
擅长( ) 檀木( ) 绢本( )
田畴( ) 驮队( ) 岔道( )
踏青( ) 簇拥( ) 漕运( )
枢纽( ) 摄取( ) 纤夫( )
宏敞( ) 桅杆( ) 酒肆( )
遒劲( ) 春寒料峭( )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 长途跋涉( )
ɡuō
hàn
bá
shàn
tán
juàn
chóu
tuó
chà
tà
cù
cáo
shū
shè
qiàn
hónɡ
wéi
sì
qiú
qiào
zhǒnɡ
yì
bá
字词积累
( )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
(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 ) (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 )雄健有力。
( )在某方面有特长。
舳舻相接
车水马龙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遒劲
擅长
初读繁华,理清说明顺序
1.速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划分文章结构,明确行文思路。
提示:1.找准每段关键句,概括主要内容。
2.关注过渡句,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
3.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结构。
1 介绍背景,引出说明对象
2 介绍画家及创作动机
3 概括介绍画作基本信息
4 具体介绍画作内容
5 总结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逻辑顺序
开卷处
空间顺序
中段
后段
感受繁华,学习说明方法
1.《清明上河图》在作者眼中的突出印象是什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具体印证这一突出印象?
1.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第3段)
2.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第4段)
3.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第4段)
4.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第4段)
感受繁华,学习说明方法
2.作者是如何抓住《清明上河图》的特点进行介绍的,请同学们对比阅读以下两段内容,说说你的发现。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毛宁《梦回繁华》)
长卷为淡墨色绢本,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绘人物五百余(一说八百余,恐怕还得仔细盘点),牲畜近百,树木近二百,洵为中外绘画史上煌煌巨制。( 虞云国《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
感受繁华,学习说明方法
2.作者是如何抓住《清明上河图》的特点进行介绍的,请同学们对比阅读以下两段内容,说说你的发现。
相同点:
1.都是整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基本信息。
2.都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介绍画作纵高和横长,让读者对这幅画的规格有直观的了解。
感受繁华,学习说明方法
2.作者是如何抓住《清明上河图》的特点进行介绍的,请同学们对比阅读以下两段内容,说说你的发现。
不同点:
课文语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图画比作乐章,将视觉转化为听觉,突出画面场景繁华而又紧张的特点,增添了文章的音乐美、动感美。
感受繁华,学习说明方法
3.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清明上河图》呢?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画面细节的刻画真实细致。
感受繁华,学习说明方法
3.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清明上河图》呢?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描绘画面细节,使读者对画面呈现的内容产生画面感。
感受繁华,学习说明方法
追问:本文说明方法运用最多的就是摹状貌,为什么?
本文介绍的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画作,文章想要真实再现画卷内容,采用摹状貌最合适,具体描摹刻画事物面貌、情态,可以使说明对象更具体、形象。
说明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说明对象
感受繁华,学习说明方法
4.作者除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清明上河图》,在语言运用上也格外讲究,使用了大量四字短语描绘繁华场景,说说其作用。
疏林薄雾 农舍田畴 春寒料峭 长途跋涉 舳舻相接
规模宏敞 结构精美 宛如飞虹 车水马龙 热闹非凡
呼唤叫喊 握篙盘索 呼应相接 挥臂助阵 无暇一顾
……
这些四字短语的使用将画面的整体和细节描摹得准确而细致,体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同时,这些短语典雅而富有文化意蕴,与文中说明对象的特点非常契合。
深思繁华,理解背后心情
本单元其他课文都以说明对象为标题,本文却以“梦回繁华”为标题呢,请结合标题及文章内容探究隐藏于文章背后的心情。
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画家张择端:揭示繁华背后的社会矛盾,隐含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深思繁华,理解背后心情
本单元其他课文都以说明对象为标题,本文却以“梦回繁华”为标题呢,请结合标题及文章内容探究隐藏于文章背后的心情。
北宋遗民:对故土的怀念,对北宋繁华生活的追忆,期待繁华再现
《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第2段)
深思繁华,理解背后心情
本单元其他课文都以说明对象为标题,本文却以“梦回繁华”为标题呢,请结合标题及文章内容探究隐藏于文章背后的心情。
作者: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赞美,也有对继承和发扬古代灿烂文化的期待。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本文介绍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作者、主体内容及艺术特点等,描摹了画作所呈现的北宋时期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及生活的想象,肯定其重大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饱含着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深厚情感。
主旨归纳
教师寄语
文化遗产浓缩了历史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曾经繁华的组成部分,记载着先人的智慧、情感和创造力,是最具说服力的历史文化见证和化石,值得我们去继承和传播,让他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永远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