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现象,形象而又含蓄地书写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我们要如何透过诗歌中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它的蕴含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之中,品味恢宏壮观的唐边塞诗——《使至塞上》。
二、资料助读。(课件展示)
1.边塞诗
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初、盛唐时期多为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本诗为开元年间作者亲历所作。
2.简介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以描绘山水图景和歌咏田园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称“千古壮观”。
三、初读诗歌,讨论重点字词含义,扫清文字障碍。
1.配乐范读,给予学生规范指导: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选择意境雄浑情感开阔的古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范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sh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yān)
2.学生自由读,注重个体差异。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同学大声诵读,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以六人为一小组,学生在组内诵读时,可互相指导借鉴,并与前面所学两首唐诗对比异同,感受边塞诗的特点。
3.全班配乐齐读,要求: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写作背景,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注意要求,并尝试在读中体悟本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大败吐蕃的战功,查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诗就是在出塞途中所作。)
4.师生共同讨论重点字词含义(可结合课文下注释)。
单车 属国 征蓬 烟 长河
萧关 候骑 都护 燕然
四、细析课文,整体感知。
1.疏解诗意。
(1)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学生先尝试翻译,教师补充,并要求学生将“单”字圈出来。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师提问:首联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记叙”后,在书上做出笔记。
(2)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结合前面出示的写作背景,教师指导:本句诗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难言的内心情绪。(名为宣慰,实则被排挤出朝廷,情绪抑郁烦闷。)
学生尝试翻译:万里征程,“我”如同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如北归大雁一般飞入了胡人的境地。
(3)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先让学生圈点勾画出这句诗中的所有形容词:大、长、圆、孤、直。
师生共同鉴赏:这些词都富于空间感,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豪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此时此处,豪情已油然升起。)
学生尝试翻译,教师补充: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远处烽火台上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4)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疏解:本联写出了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学生尝试翻译,教师补充: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他告诉我将领还在前线打仗呢!
2.师指导:谈谈本诗的情感变化。
学生自由发挥后,教师点拨:“由抑郁孤寂到慷慨激昂”。
五、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品析诗境。
(1)谈一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西部边塞的奇伟壮丽之景,是历来传颂的名句,请你再细谈一下它好在哪里。
学生分六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下组指导。
全班交流,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明确:“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使荒凉的大漠上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字,将没有山峦林木的浩瀚沙漠上横贯其间的黄河,令人震撼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2)画一画。
通过你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用简单的图画把这幅景致画出来。
可让学生解说画面,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3)探一探。
这句诗被誉为千古佳句,它“诗中有画”。这幅“画”,它美在哪里?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指导明确:
构图美:烽烟 夕阳 大漠 长河 ——苍茫辽阔
线条美:直烟 曲河 圆日 ——层次错落
色彩美:黄沙 碧水 红日 青烟 ——鲜明丰富
2.再次赏析,回顾全诗。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诗中每一联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都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在整首诗歌的深入疏解中,你对诗人有怎样的认识?
六、课堂总结。
1.师生共同归纳:本首诗通过写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孤独、寂寞、飘零的萧瑟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壮观的景色中,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激昂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
2.学生集体再次配乐诵读《使至塞上》。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诗。
2.搜集三句以上有关大漠的诗句并摘抄。
八、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
首联 (单) 苦闷 孤独
颔联 (征蓬 归雁) 激愤 抑郁
颈联 (大 孤 直 长 圆) 赞叹
尾联 (燕然) 赞美
教学反思:本篇为唐诗中的一首五言律诗,按照诗歌的教学要求,我重点是以“读”和“赏”为切入口进行教学设计的。又因为王维本首诗写作背景的特殊性及本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造就的千古奇观,所以我把本课赏析的重点就放在了探知诗人情绪变化以及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读赏析之中。与以往教学相比,本堂课的教学我更加注重了诗歌的诵读,在不断地诵读中让学生对律诗的节奏美有了更高的认识。但,纵观全文设计,似乎还是有些拖拉,觉得疏解诗意这一部分还可以再简化一下,教师在课堂上也不要讲得太多,避免灌鸭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