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下§2.2种群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种群的概念;
2、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什么是种群
1、一个物种是由一群 相似,并能 的个体组成的。
2、我们把这些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生物个体的 ,叫做种群;
3、一个种群里的生物个体,可以有 之分, 之差, 之别。
知识点2、种群的特征
1、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具有单独的特征,如种群 、年龄 、性别 、出生率和 率等。
2、种群密度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
3、种群中增加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 。种群的出生率,一般用千分数或百分数表示:
;
4、种群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 。某种生物在 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
的比率,就是该种群的死亡率。
5、假设不考虑生物个体从一个种群迁出或迁入等因素,那么,当出生率 死亡率时,这个种群的数量将逐渐 。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理解种群概念的是 ( )
A.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 B.种群的范围可以在一平方米以内
C.同一种群在不同区域,种群密度一定相同 D.长江中的鲤鱼和西湖中的鲤鱼是一个种群
例题2、在浙江省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每个池塘里的鱼是( )
A.一个群落 B.两个群落 C.两个种群 D.至少一个种群
例题3、根据种群的年龄分布图,你认为下列种群中灭绝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例题4、一段时期内当某一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生物数量将( )
A.逐渐上升 B.逐渐下降 C.不会变化 D.不断下降后再回升
例题5、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某池塘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1,其中T2之前的数据丢失)和该草鱼种群同化能量的分配及流向(如图2)。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由图1可知在T2到T5时,该草鱼种群数量最可能呈 型增长,为实现鱼类资源能可持续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该种群增长规律,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 时间所对应的数量水平上。
(2)图2中“?”可表示 的能量,B+C+D可表示 的能量。
(3)一段时间后,由于人为影响导致池塘发生富营养化,最终鱼类主要因为缺少 而大量死亡。
三、随堂练习:
1、对种群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生态环境中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
2、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
C.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 D.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
3、对种群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生态环境中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
4、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动,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 )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个体
5、金华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以下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A.双龙景区内的所有植物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 D.武义牛头山上所有的生物
6、我国人口政策经历了从1971年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如今“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演变过程。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与这些政策的制定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
A.自然增长率 B.性别比例 C.年龄结构 D.人口密度
7、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
B.人口增长率趋势下降时,人口数量一定减少
C.各种生物的种群性别比例均为1∶1
D.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量
8、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C.同一物种的种群性别比例不会发生变化
D.若研究一座城市人中的变化,则迁入率和迁出率不可忽视
四、课后练习: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植物 B.海洋中的所有生物
C.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 D.校园内的全部桂花树
2、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 的特征可能分别属于( )
A.种群,一条鲤鱼 B.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C.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D.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3、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每平方米草地中各种植物的数量 B.一个试管内的全部酵母菌
C.某地区,麻雀每年新增个体数 D.一亩地玉米的年产量
4、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
5、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池塘中的一群鱼 B.池塘里的所有鲤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池塘里的所有生物和池塘环境
6、观察酵母菌种群实验中,关于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大
B.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小
C.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充足有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对动物出生率大小有重要影响 B.人口增长率趋势下降时,人口数量一定减少
C.各种生物的种群性别比例均为1∶1 D.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量
8、如图所示,A代表的是一种鹰在某草原的数量变化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
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B.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C.与鹰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D.无法判断,这只是巧合
(第8题图) (第9题图)
9、盐地碱蓬是一种耐盐碱的植物,能高度吸纳盐碱集聚于体内,实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1)某地种植的所有盐地碱蓬构成一个 (填“种群”或“群落”)。
(2)碱蓬能适应高浓度盐碱环境,这是长期 的结果。
10、如图表示某湖泊中一种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持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渔业捕捞之后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图中的 点。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湖泊中该经济鱼类的种群密度时,若调查中部分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 (填“大”或“小”)。D点时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型。
11、第六次人口普查时(2010年),某市总人口首次超百万达到1000530人,2000 年11 月1 日至2010 年10 月31 日,出生人口为7364人,死亡人口为6425人。请问该市的人口出生率为 ‰,死亡率为 ‰。
12、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草原上的猎豹和高角羚之间有着巧妙的平衡:在捕猎的“生死时速”中,猎豹和高角羚都不会全力以赴,通常只保持在最高速度的80%;猎豹跑得比高角羚更快一点,也更善于加速和减速,但高角羚会在逃跑时频繁做出90°转向的动作来甩掉猎豹;高角羚会在躲避捕食和保存体能之间保持一个平衡,允许少量个体被捕食,猎豹也不会对高角羚赶尽杀绝,维持着自身足以糊口、猎物足以延续的捕猎成功率。
(1)这片草原上的所有高角羚属于一个 ;
(2)高角羚在奔跑中突然90°转弯,处于高速追捕中的猎豹会被甩开的原因是 ;
(3)奔跑需要依靠肌肉,肌肉的合成需要蛋白质,高角羚等食草动物为了获得足够的蛋白质,不仅消化道内有大量微生物帮助分解植物中的蛋白质,而且还能重新利用蛋白质的代谢废物 ;
(4)猎豹和羚羊这对捕食组合有着互相适应着对方的速度和策略,这是 的结果。
13、某研究所对某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①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图②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填字母)
②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型。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
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水平。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形态、结构 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2、同种 总和
3、大小 年龄 雌雄
知识点2、
1、密度 结构 比例 死亡
2、
3、繁殖
4、死亡 单位时间内 总数
5、大于(小于) 增加(减小)
二、例题讲解:
例题1、B
解析:A.一个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A不符合题意。B.一个种群所生活的区域可以是小小的一块地,也可以是一大片土地。B符合题意。C.不同区域环境条件不同,所以同一种群在不同区域,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C不符合题意。D.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长江中的鲤鱼和西湖中的鲤鱼是一个种群。D不符合题意。
例题2、D
解析:A、8个池塘中的鱼,没有包含全部生物,故不是群落,故A错误; B、8个池塘中的鱼,没有包含全部生物,故不是群落,故B错误; C、8个池塘,每个池塘中的全部的鱼都是一个种群,故C错误; D、8个池塘,每个池塘中的全部的同种鱼是一个种群,不同的鱼属于不同的种群,故D正确;
故D符合题意。
例题3、D
解析:A、幼年组人数较多,老年组人数较少,属于典型的增长型,故A不符合题意;B、幼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人数一致,属于典型的稳定性,故B不符合题意;C、幼年组、老年组人数基本一致,都多余中年组,种群不会灭绝,故C不符合题意;D、老年组较多,幼年组太少,容易灭绝,故D符合题意。
例题4、 A
解析: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的生物数量将逐渐上升。
例题5、(1)S;T3 (2)未利用;用于草鱼生长、发育和繁殖 (3)氧气
解析::(1)由图1可知在T2到T5时,该草鱼种群增长率是先变大,后变小直至为0,据此推测最可能呈S型增长,据图可知,该草鱼种群增长率最快的时候是T3,故为实现鱼类资源能可持续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该种群增长规律,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T3时间所对应的数量水平上;
(2)图2中“?”可表示未利用的能量,B+C+D可表示用于草鱼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一段时间后,由于人为影响导致池塘发生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最终结果是水中严重缺氧,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三、随堂练习:
1、B 2、B 3、B 4、C 5、C 6、B 7、A 8、D
四、课后练习:
1、D 2、D 3、B 4、A 5、B 6、C
7、A 8、D
9、(1)种群 (2)自然选择 10、 (1)B (2)大;稳定
11、7.36 6.42
12、(1)种群 (2)猎豹奔跑时由于惯性无法立即改变原有的运动状态
(3)尿素(或含氮废物)(4)自然选择
13、①B ②食物和空间不足 捕食者数量增加 ③增长 ④k/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下科学§2.2 教学设计
课题 2.2种群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下
教材分析 本节开始将从宏观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学生对生物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已接触到有关计划生育、保护物种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生活常识,对学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本节内容拟用1课时完成。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种群的概念;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科学思维:能判定一个种群,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读图等手段,培养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态度责任: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必要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增强深厚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重点 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
难点 种群的基本特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1、生物的分类等级是什么?其中最基本单位是什么? 2、生物与环境中其他生物存在怎样的关系 讨论交流:图中的所有火烈鸟是一个物种吗?为什么? [参考:图中的所有火烈鸟是一个物种。因为它们不仅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相似,而且还能繁殖后代,它们的后代也是火烈鸟。]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种群 1、物种: 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 一个物种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 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的形态特征各不相同。 注: 一个物种的生物个体与其它生物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如马、驴是两个不同的物种,骡虽然是马和驴的杂交产生的后代,但因骡不能繁殖后代,所以骡不是一个物种。 2、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是由同一物种组成的。 如,生活在一块地里的所有向日葵是一个种群,生活在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鲤鱼也是一个种群。 3、种群的三个要素: ①一定区域: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 ②同种生物:只能有一种生物; ③个体的总和:该物种的所有个体;包括不同性别、年龄、个体大小等。 如,一块水稻田中的所有青蛙,包括雄蛙、雌蛙、蝌蚪以及刚长出后腿的小青蛙、四条腿的小青蛙等,这些大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青蛙都属于一个种群。 讨论交流: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吗?为什么? [参考: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个公园里的植物一般不会仅由一种植物组成,所以不是一个种群。]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一)种群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说明: 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它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特征1、种群密度: 1)种群密度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它们的种群密度往往是不相同的。 3)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特征2、年龄结构: 1)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情况。 2)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3)“人口金字塔”表示人口结构年龄: 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人组成的,这种不同年龄的人口组成的情况,就是人口的年龄结构,常用“人口金字塔”来表示。 特征3、性别比例: 1)性别比例是指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不同种群的性别比例不同: ①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猩猩、黑猩猩等; ②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 ③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蚂蚁等。 3)性别比例的计算公式: 讨论交流:1)在畜牧养殖中,养殖者往往会控制动物的性别比例,其意义是什么?2)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试举一个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防治农业虫害的方法。 [参考:(1)养殖者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动物的性别比例,如养殖鸭子时肯定要保留较多的雌鸭子,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多的鸭蛋。(2)通过破坏农作物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特征4、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 ①出行率是指某种生物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出生率的计算公式: 2)死亡率: ①死亡率是指某种生物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的计算公式: (二)种群基本特征的作用: 作用1、用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判断种群数量的变化: ①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②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③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保持动态平衡作用2、年龄结构影响种群的数量 死亡率是随不同年龄组而变化的,而能够繁殖的个体常局限于一定的年龄组。所以,种群年龄结构与种群动态变化有极大的关系。 凡是影响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的因素,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因此种群数量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三)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①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②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结构; ③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④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课外活动辅导:课外活动:实验:观察酵母种群 物种是学生已学知识,从物种到种群,有利于学生的认识。举例与图片可促进学生的理解,以突破重点 学法指导:种群的三种要素,使用学生进一步理解种群的概念讨论交流,生生互动,有利于促进思维,内化知识种群特征是重点也是难点,分别逐一介绍,使用学生对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将所学应用与生活与生产,使用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种群各特征间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种群及基特征课外活动辅导,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实验观察,一来节约时间二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动手、动脑习惯和能力。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D )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植物 B.海洋中的所有生物 C.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 D.校园内的全部桂花树 2、在浙江省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D ) A.一个群落 B.两个群落 C.两个种群 D.至少一个种群3、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 的特征可能分别属于( D ) A.种群,一条鲤鱼 B.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C.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D.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4、根据种群的年龄分布图,你认为下列种群中灭绝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D )5、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6、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B )
A.①表示种群密度,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7、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总面积为2公顷(1公顷=10 000平方米),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和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①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只/公顷。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填“高”或“低”)。 [参考;(1)标记重捕法 (2)128 (3)高 ]8、人类的过度捕捞使鳕鱼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减少,其生存面临巨大威胁。下图为影响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因素及其结果的预测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总体上看,在相同渔捞强度下,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与渔网网眼大小的关系是 。为了保证鳕鱼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应保持渔捞强度为 最合适。
[参考:网眼越大,种群相对数量越多;33%]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2、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死亡率和出生率等。 其中: ①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②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结构; ③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④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35张PPT)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2节 种 群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种群的概念;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
科学思维:能判定一个种群,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能力;
探究实践: 通过读图等手段,培养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
力和初步的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态度责任: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必要性,使学生认识
到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增强深厚的好奇心和学习的
兴趣。
新知导入
1、生物的分类等级是什么?其中最基本单位是什么?
2、生物与环境中其他生物存在怎样的关系
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最基本单位是种(物种)。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一个生物体都不可能以单独的个体生存,它必须与周围同种或不同种的很多其他个体生活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才能生存。
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又有许许多多的个体。生物学家是如何研究和描述各种生物的特征的呢?
新知导入
讨论交流
图中的所有火烈鸟是一个物种吗?为什么?
图中的所有火烈鸟是一个物种。因为它们不仅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相似,而且还能繁殖后代,它们的后代也是火烈鸟。
新知讲解
一、种群
1、物种:
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
一个物种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
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的形态特征各不相同。
注:
一个物种的生物个体与其它生物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如马、驴是两个不同的物种,骡虽然是马和驴的杂交产生的后代,但因骡不能繁殖后代,所以骡不是一个物种。
新知讲解
2、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是由同一物种组成的。
如,生活在一块地里的所有向日葵是一个种群,生活在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鲤鱼也是一个种群。
由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组成的种群
(火烈鸟)
由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组成的种群
(向日葵)
新知讲解
3、种群的三个要素:
①一定区域: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
②同种生物:只能有一种生物;
③个体的总和:该物种的所有个体;包括不同性别、年龄、个体大小等。
如,一块水稻田中的所有青蛙,包括雄蛙、雌蛙、蝌蚪以及刚长出后腿的小青蛙、四条腿的小青蛙等,这些大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青蛙都属于一个种群。
讨论交流
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吗?为什么?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个公园里
的植物一般不会仅由一种植物组成,
所以不是一个种群。
新知讲解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一)种群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说明:
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它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新知讲解
特征1、种群密度:
1)种群密度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它们的种群密度往往是不相同的。
3)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
新知讲解
特征2、年龄结构:
1)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情况。
2)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3)“人口金字塔”表示人口结构年龄:
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人组成的,这种不同年龄的人口组成的情况,就是人口的年龄结
构,常用“人口金字塔”来表示。
新知讲解
特征3、性别比例:
1)性别比例是指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不同种群的性别比例不同:
①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猩猩、黑猩猩等;
②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
③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蚂蚁等。
3)性别比例的计算公式:
讨论交流
1)在畜牧养殖中,养殖者往往会控制动物的性别比例,其意义是什么?
养殖者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动物的性别比例,如养殖鸭子时肯定要保留较多的雌鸭子,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多的鸭蛋。
2)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试举一个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防治农业虫害的方法。
通过破坏农作物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新知讲解
特征4、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
①出行率是指某种生物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出生率的计算公式:
新知讲解
2)死亡率:
①死亡率是指某种生物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的计算公式:
新知讲解
(二)种群基本特征的作用:
作用1、用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判断种群数量的变化:
①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②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③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保持动态平衡
新知讲解
作用2、年龄结构影响种群的数量
死亡率是随不同年龄组而变化的,而能够繁殖的个体常局限于一定的年龄组。所以,种群年龄结构与种群动态变化有极大的关系。
凡是影响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的因素,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因此种群数量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新知讲解
(三)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①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②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结构;
③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④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活动辅导
课外活动:实验:观察酵母种群
1)酵母培养:
从实验前一周开始,每天同一时间将0.1 毫升的酵母培养物注入到盛有等量无菌葡萄糖培养液的分别标记为A1-A7 的试管中,轻轻振荡试管几次,使酵母细胞分布均匀,并放入20℃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
2)制片观察:
观察时,分别从试管A1-A7中取出培养液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3)结果交流:
描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个体及种群密度变化情况。
视频:
观察酵母菌种群
(点击图片播放)
讨论交流
1、酵母种群数量和密度可能并未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试分析其原因。
刚开始时,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充足,酵母种群数量会连续增长,几天之后,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生存空间的减少,以后几天种群数量则不再增长。
2、要使酵母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增长,还应采取哪些措施?酵母种群的数量和密度能无限制地增长吗
还应采取的措施是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酵母种群的数量和密度不以无限制地增长,因为酵母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是不限的。
随堂练习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校园内的全部桂花树
B.海洋中的所有生物
C.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
D.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植物
A
随堂练习
2、在浙江省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 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
A.一个群落 B.两个群落
C.两个种群 D.至少一个种群
D
随堂练习
3、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 的特征可能分别属于( )
A.种群,一条鲤鱼
B.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C.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D.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D
随堂练习
4、根据种群的年龄分布图,你认为下列种群中灭绝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D
随堂练习
5、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
A
随堂练习
6、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随堂练习
7、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总面积为2公顷(1公顷=10 000平方米),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和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①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只/公顷。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
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填“高”或“低”)。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初捕 32 32
重捕 32 4
标志重捕法
128
高
课堂练习
8、人类的过度捕捞使鳕鱼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减少,其生存面临巨大威胁。下图为影响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因素及其结果的预测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总体上看,在相同渔捞强度下,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与渔网网眼大小的关系是 。为了保证鳕鱼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应保持渔捞强度为 最合适。
网眼越大,种群相对数量越多
33%
课堂总结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2、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死亡率和出生率等。
其中:
①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②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结构;
③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④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板书设计
2.2 种 群
1、种群:同一区域、同一时间、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4、预习下一课时主要内容;
5、分组完成课外活动:观察酵母种群数量的变化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