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一)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一)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9 17:0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一)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类型一 一条曲线获取的信息
1.【新素材·航空航天】(2023江苏苏州高新区一模)太空“冰雪”实验中,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形成的“液球”在接触绳子的一端后瞬间变成温热的“冰球”。醋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醋酸钠易溶于水
B.40 ℃时,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5.6%
C.加水能使醋酸钠溶液从饱和变成不饱和
D.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结晶过程释放热量
类型二 两条曲线获取的信息
2.(2023江苏扬州中考)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
B.将室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仍饱和
C.KNO3和NaCl均属于难溶物质
D.除去KNO3中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
类型三 三条曲线获取的信息
3.(2023安徽中考)煤化工废水中含有NaCl、Na2SO4、NaNO3,这三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NaNO3相比,NaCl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得到
B.a1 ℃时,NaNO3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a2 ℃时,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40 ℃时,Na2SO4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 ℃变为不饱和溶液
类型四 图、表、线综合分析
4.【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江苏扬州江都二模)MgSO4和Na2C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 S/g MgSO4 25.1 28.2 30.8 32.9 34.3 35.0 34.9
Na2CO3 21.5 39.7 49.0 48.5 46.0 45.2 43.9
A.甲为MgSO4
B.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甲的饱和溶液从t1 ℃升温到t3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从t3 ℃降温到t1 ℃,析出晶体的质量(不带结晶水):乙>甲
5.(2023山西长治期末)在学习了“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后,小晋用盛有150 g水的烧杯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图2是相关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W的溶解度曲线是图2中的b
B.①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C.②中溶液的温度如果升至t2 ℃,固体能全部溶解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溶液在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普遍。
(1)实验室用“电解水”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探究的理论依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①60 ℃时,50 g水中加入    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②提纯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钾,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提纯的方法为    。
③20 ℃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固体分别加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3所示,加热到60 ℃时现象如图4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根据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回答:甲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    (填“KNO3”或“NaCl”)。对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编号)。
A.从20 ℃升温到60 ℃,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若对20 ℃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晶体
C.20 ℃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6∶100
D.60 ℃时,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全解全析
1.B 20 ℃时,醋酸钠的溶解度大于10 g,醋酸钠易溶于水,A正确;40 ℃时,醋酸钠的溶解度为65.6 g,则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9.6%,B错误;加水能使醋酸钠溶液从饱和变成不饱和,C正确;由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形成的“液球”在接触绳子的一端后瞬间变成温热的“冰球”可知,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结晶过程释放热量,D正确。
2.D 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的大小,A错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室温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B错误;20 ℃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大于10 g,因此二者均属于易溶物质,C错误;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D正确。
3.C 与NaNO3相比,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更适合通过饱和溶液蒸发结晶得到,A错误;a1 ℃时,NaNO3的溶解度是80 g,该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80%,B错误;a2 ℃时,Na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正确;40 ℃时,Na2SO4的饱和溶液升温到60 ℃,Na2SO4的溶解度减小,其溶液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D错误。
4.B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大于t1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始终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甲为Na2CO3,A错误;b、c点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正确;甲在t3 ℃时的溶解度大于t1 ℃时的溶解度,故甲的饱和溶液从t1 ℃升温到t3 ℃,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t3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t1 ℃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从t3 ℃降温到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D错误。
5.B 由题图1可知,t3 ℃时100 g水中至少能够溶解50 g W,即t3 ℃时W的溶解度最小是50 g,所以W的溶解度曲线是题图2中的a,A不正确;由题图2可知,t1 ℃时W的溶解度是20 g,150 g水中溶解30 g W恰好饱和,故①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正确;t2 ℃时W的溶解度是30 g,②中溶液的温度如果升至t2 ℃,150 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45 g W,50 g固体不能全部溶解,C不正确;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33.3%,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6.7%,故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不正确。
6.(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H2O 2H2↑+O2↑ 
(2)①55 g ②降温结晶 ③KNO3 AD
解析 (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2)①由题图1可知,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 g,所以50 g水中加入55 g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②由题图1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故除去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应用降温结晶的方法。③20 ℃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甲烧杯中固体部分溶解,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说明乙烧杯中加入的固体在20 ℃时的溶解度大于甲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故甲烧杯中加入的固体为硝酸钾,乙烧杯中加入的固体为氯化钠。从20 ℃升温到60 ℃,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没有改变,A正确;题图3中乙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对其进行降温,不一定会析出晶体,B错误;20 ℃时,甲烧杯中有未溶解的硝酸钾,说明加入的固体质量大于31.6 g,故20 ℃时,乙烧杯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大于31.6∶100,C错误;20 ℃时,乙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60 ℃时,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