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9 17:0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溶解与乳化
1.(2023辽宁抚顺本溪辽阳中考)厨房里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  B.白糖  C.植物油  D.辣椒面
2.(2023江苏兴化月考)下列物质放入足量水中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  )
A.面粉 B.高锰酸钾 C.食用油 D.酒精
3.某同学想要尽快得到一杯蔗糖水,下列方法可以采取的是 (  )
①在冷水中溶解蔗糖 ②在热水中溶解蔗糖
③将蔗糖研碎    ④搅拌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控制变量法解题】为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可选择的实验组是 (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
5.【新独家原创】热爱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四位同学的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蒸馏水洗去试管内的氯化钠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渍
D.用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6.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一定只含两种物质。实例:                                          
              。
7.【模型法解题】(2023广东佛冈一模)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1)假设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知识点2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8.【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湖南邵阳中考)化学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自制简易冰袋”的探究活动,下列用来制作冰袋最佳的固体物质是 (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氯化钠
9.【跨学科·物理】(2023江苏泰州二中附中模拟)如图,向试管中加入某种固体后,观察到U形管中液面右侧上升左侧下降,则加入的固体是 (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蔗糖   D.硝酸铵
知识点3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在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可加快冰雪融化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水的导电性非常微弱,电解水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后,导电性明显增强
11.【教材变式·P8图】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时,电灯变亮,则烧杯中的液体可能是 (  )
A.蒸馏水   B.酒精溶液
C.蔗糖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能力提升全练
12.(2023山东滨州中考改编,2,★☆☆)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  )
A.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B.小丁:向水中加入蔗糖,导电性变化不明显
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13.(2023江苏镇江期末,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洗洁精和汽油均可清洗油污,其原理相同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14.【创新装置】(2023河北石家庄期末,19,★★☆)某同学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
A.食盐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氢氧化钠和水   D.铜和稀硫酸
15.【新素材·航空航天】(2023江苏扬州广陵一模,9,★★☆)宇航员在太空做了油和水“难分难舍”实验:用力振荡装有油和水的瓶子,让油水充分混合,静置几分钟,发现油水不分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油水混合物容易分层的原因是油和水的沸点不同
B.太空中油水能长时间保持混合态,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密度分层消失了
C.太空中油水混合物里的油和水一定无法分离
D.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油会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16.【课标新增·处理实验数据】(2022江苏无锡滨湖一模,19,★★☆)已知电导率传感器可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常温下使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定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迅速加入盛有10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形成的溶液的电导率。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由图可知,该实验的操作顺序是预先采集数据后,再加入氯化钠固体
B.任何物质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C.测定不同位置的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数值相同,则说明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
D.由图可知,可通过测量液体电导率来区分蒸馏水和稀氯化钠溶液
17.【控制变量法解题】(2023广东河源二模,15,★★☆)对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搅拌对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①和④,可探究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对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探究水的质量对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18.【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1江苏徐州中考,12,★★☆)生产、生活中,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水等物质里的现象十分常见。
(1)碘酒是固体碘单质分散于酒精中形成的溶液,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合格的碘酒是澄清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碘酒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2)通常状况下,下列物质分散于水或空气中所形成的三种体系为:①蛋白质溶液 ②高锰酸钾溶液 ③含有直径为2~10 μm颗粒物的空气。在这些体系中,物质被分散成的粒子或颗粒最小的是   (填序号)。
(3)某同学欲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时会发生的某种变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及操作 结论
①取一只烧杯,注入约50 mL水 —
②向烧杯中加入约5 g硝酸铵固体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           。
②该实验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是             。
素养探究全练
19.【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2浙江温州二模)为了探究常见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室温下,往反应釜(一种容器)中加90毫升的蒸馏水,再往反应釜中加入0.400克NaOH固体;②立刻盖上反应釜的盖子,开启磁力搅拌器和数据采集器,采集反应釜内的温度数据,持续100秒;③清洗反应釜,然后用下表所示的其他种类药品及其对应的质量更换下一种药品,重复步骤①②,直到所有药品采集结束。实验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种类 NaOH NaCl NH4Cl KCl H2O
质量/克 0.400 0.585 0.535 0.745 0.500
(1)分析乙图可知,当时的室温为   ℃。
(2)根据探究的目的,反应釜应该具有的性质是       (写一种即可)。
(3)在该实验过程中,每次加入的药品质量都不一样。请你说说这样做会不会影响探究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B 面粉、植物油、辣椒面均难溶于水,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白糖易溶于水,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
2.A 面粉难溶于水,面粉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浊液;高锰酸钾和酒精均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溶液;食用油难溶于水,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
3.D 在冷水中溶解蔗糖,溶解速率慢;升高温度、将蔗糖研碎及搅拌等,都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率。
4.B 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应注意控制变量,甲和丙除温度不同之外,其他条件是相同的,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5.C 用汽油洗去油污和用蒸馏水洗去试管内的氯化钠均利用了溶解的原理;用洗洁精洗去油渍,利用了乳化原理;用醋清洗水垢,利用了水垢的主要成分能与酸反应的原理。
6.(1)高锰酸钾(合理即可) (2)蒸馏水(合理即可) (3)汽水中含有水、柠檬酸、蔗糖等多种物质(合理即可)
解析 (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3)溶液中不一定只含有两种物质,如汽水中含有水、柠檬酸、蔗糖等多种物质。
7.(1)烧杯底部液体的颜色较深 (2)甲
解析 (1)由图示可知下部碘分子多,因为碘溶于汽油呈现紫红色,所以烧杯底部液体的颜色较深。(2)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甲的示意图正确。
8.B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选硝酸铵制作冰袋。
9.A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U形管与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观察到U形管中液面左侧下降右侧上升。故选A。
10.C 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沸点升高,A正确;在积雪中加入盐后形成的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所以能加快积雪融化,B正确;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乳化,C错误;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在水中加入稀硫酸后,形成溶液的导电性明显增强,D正确。
11.D 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具有导电性;酒精与蔗糖溶于水,都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其溶液不能导电;蒸馏水的导电性非常微弱。
能力提升全练
12.C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A正确;蔗糖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故向水中加入蔗糖,导电性不会明显增强,B正确;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C错误;洗洁精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D正确。
13.D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A错误;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B错误;洗洁精和汽油均可清洗油污,但其原理不同,分别利用了乳化作用和溶解原理,C错误。
14.C 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则A中要快速产生大量的气体或放出大量热。食盐溶于水时没有明显的吸、放热现象;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C正确。
15.B 地球上油水混合物容易分层的原因是油和水互不相溶,A错误;油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在地面上受到重力,油会浮在水的上面,在太空中微重力环境下,密度分层消失了,油水能长时间保持混合态,B正确;太空中在一定条件下油和水可以分离,C错误;洗涤剂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故D错误。
16.B 纯水几乎不导电,实验开始时电导率为零,所以题中实验的操作顺序是预先采集数据后,再加入氯化钠固体;物质溶于水后,如果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则溶液不具有导电性;蒸馏水的电导率为零,而稀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不为零,可以通过测量电导率区分。
17.A 实验①和②中只含搅拌一个变量,其他条件均相同,可以探究搅拌对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A正确;实验②和③中含温度、硫酸铜颗粒大小及搅拌3个变量,无法探究水的温度对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B错误;实验①和④中含硫酸铜颗粒大小和水的体积2个变量,无法探究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对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C错误;实验③和④中含水的体积和温度2个变量,无法探究水的质量对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D错误。
18.(1)不会 (2)② (3)①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没有测量溶解固体前水的温度
解析 (1)溶液具有稳定性,一瓶合格的碘酒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2)在题述体系中,物质被分散成的粒子或颗粒最小的是②。
素养探究全练
19.(1)20.3 (2)能隔热(合理即可) (3)不影响,因为实验只需要测量液体的温度变化,药品质量不同不会影响探究的结论
解析 (2)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常见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药品质量不同反应釜应该具有能隔热的性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