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2课时 常见的碱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2课时 常见的碱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9 17:0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 常见的碱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4 常见的碱
1.【学科素养·化学观念】(2023福建福州期中)下列各组内表示的是同种物质的是 (  )
A.冰、干冰、水
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
C.盐酸、氯化氢、食盐
D.氢氧化钠、烧碱、火碱
2.(2023江苏苏州一模)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与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氢氧化钠常用于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3.(2022湖南怀化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D.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知识点5 碱的化学性质
4.【新独家原创】2023年5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员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必需装备。航天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C.与氧化铜反应   D.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5.(2023江苏高邮二模)下列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忽略水分的蒸发),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加的是 (  )
A.氢氧化钠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浓盐酸   D.浓硫酸
6.(2023浙江温州中考)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7.(2023山西中考)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      。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    。
(3)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        。
(4)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        。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创新装置】(2023河北中考)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1)烧杯内的溶液呈    色。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知识点6 复分解反应
9.【新素材·传统工艺】(2023江苏常州月考)古代造纸时,为保证成浆效果,通常会在蒸煮原料时往浆水中加入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石灰水,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Ca(OH)2+K2CO3 CaCO3↓+2KOH,该反应的类型为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能力提升全练
10.(2023广东深圳中考,3,★☆☆)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  )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
11.【跨学科·物理】(2023四川乐山中考,29,★★☆)已知20 ℃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20 ℃时,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小玻璃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小玻璃瓶中有NaOH固体析出
C.应及时关闭止水夹防止小玻璃瓶中的液体倒吸
D.实验结束后,将小玻璃瓶中的物质倒入足量水中,无固体剩余
12.【创新装置】(2023浙江宁波模拟,9,★★☆)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  )
A.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会有气泡冒出,黑色固体消失
B.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看到液面上升,产生蓝色沉淀
C.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会有气泡冒出
D.打开活塞K,装置③中会有液体流入,产生蓝色沉淀
13.(2022四川兴文模拟改编,19,★★☆)进行下列对比实验,探究NaOH的性质。
实验一 观察固体表面
实验二 向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
实验三 振荡3个塑料瓶
(1)实验一的结论是                     。
(2)实验二的目的是                       。
(3)实验三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素养探究全练
14.【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3江苏常州模拟)某小组以“CO2与NaOH反应”为主题进行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可视化研究。
【知识回顾】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
实验1:向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既可以滴加足量    ,观察到产生较多气泡;也可以滴加Ca(OH)2溶液,观察到       ,均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实验2:已知变色硅胶颗粒遇水会变红。同学们进行图1所示对比实验,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的现象是              。
实验3:如图2中甲所示,分别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容器内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振荡,容器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情况如乙所示。CO2与NaOH反应对应的是曲线   (填“a”或“b”)。加入水做对比实验的原因是            。
实验4:如图3中A所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匀速通入CO2,同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数据采集器记录数据并用电脑绘制图像如B所示。反应后溶液的碱性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模型建构】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研究可以从证明有新物质生成和证明原物质减少(或消失)两个角度展开,上述与实验1属于同种研究角度的是实验   (填“2”“3”或“4”);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展开,实验1和实验4分别从C和   (填微粒符号)的微观维度展开研究。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D 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2.B 固体氢氧化钠不具有挥发性,B错误。
3.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4.C LiOH属于碱,具有碱的通性,可与二氧化碳等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碱指示剂、某些盐反应。碱一般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C。
5.A 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加。
6.A 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的量较少,所以氯化铁有剩余,溶液最终呈黄色,故选A。
7.(1)去除油污(合理即可) (2)放热 (3)有强腐蚀性 (4)用pH试纸检测 (5)2NaOH+CuSO4 Cu(OH)2↓+Na2SO4
解析 (1)NaOH在生活中常用于去除油污等。(2)NaOH在空气中吸水后放热。(3)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须十分小心。(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8.(1)红 (2)2NaOH+CO2 Na2CO3+H2O (3)减小
解析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可使酚酞溶液变红。(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管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气体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9.D 由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能力提升全练
10.C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气体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不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C错误。
11.B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0 ℃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则小玻璃瓶中有碳酸钠固体析出,故B错误。
12.D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A错误;打开活塞K,装置①中生成的氧气会增大装置②中的压强,将氢氧化钠溶液压入装置③中,所以装置②中的液面下降,B错误;打开活塞K,装置②中不会出现气泡,C错误;打开活塞K,装置③中有氢氧化钠溶液流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D正确。
13.(1)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2)探究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是否变质 (3)塑料瓶A比塑料瓶B(或C)变瘪的程度大 2NaOH+CO2 Na2CO3+H2O 
解析 (1)露置5分钟后的氢氧化钠固体表面潮湿,刚从瓶中取出的NaOH固体表面干燥,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3)塑料瓶A比塑料瓶B(或C)变瘪的程度大,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
素养探究全练
14.【知识回顾】2NaOH+CO2 Na2CO3+H2O 【实验探究】实验1:稀盐酸(或稀硫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2:①、②中变色硅胶颗粒不变红,③中变色硅胶颗粒变红 实验3:b 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实验4:减弱 【模型建构】2 OH-
解析 【实验探究】实验1: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后,碳酸钠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实验2:已知变色硅胶颗粒遇水会变红。①、②中变色硅胶颗粒均不变红,说明氢氧化钠固体、二氧化碳均不能使变色硅胶颗粒变红;③中变色硅胶颗粒变红,说明CO2与NaOH反应生成了水。实验3:向容器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反应后容器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更低,故CO2与NaOH反应对应的是曲线b。实验4:由题图3中B可知,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减弱。【模型建构】实验1证明CO2与NaOH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实验2证明CO2与NaOH反应生成了水,故与实验1属于同种研究角度的是实验2;实验1和实验4分别从C和OH-的微观维度展开研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