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3课时 中和反应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课时练--第3课时 中和反应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9 17:0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3课时 中和反应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7 中和反应
1.下列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H2SO4+CuO CuSO4+H2O
B.HCl+KOH KCl+H2O
C.3NaOH+FeCl3 3NaCl+Fe(OH)3↓
D.CO2+Ca(OH)2 CaCO3↓+H2O
2.(2023江苏苏州中考)常温下,将10 mL 5% NaOH溶液逐滴加入盛有5 mL 5%稀盐酸(含2滴酚酞)的锥形瓶中,边滴边振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中Na+的数目不断增加
B.滴加过程中,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红色时,溶液pH为7
C.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温度不断升高
D.滴加结束后,取少量溶液蒸干,所得白色固体是NaCl
3.【课标新增·化学科学本质】(2023甘肃平凉中考节选)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了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
图A
根据以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A、图B可知,该实验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图B中b点溶液中溶质是    。
(3)写出图C中方框内乙粒子的符号:   。
知识点8 中和反应的应用
4.【学科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2023辽宁沈阳一模)酸碱中和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与此无关的是 (  )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用氨水中和废水中的硫酸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口服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5.【新独家原创】化学使生活更加美好,让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学化学、用化学,感受化学之美。
(1)小辉同学帮妈妈做饭,刮山药皮时手上皮肤奇痒难忍(山药中含有的碱性皂角素所致)。你认为可用家庭常用调味品中的    来止痒。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症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化学能拓展绘画表现形式。如图是用石蕊溶液绘制的紫色“葡萄”,在上面喷稀盐酸,“葡萄”变为  色,然后立即打开装有   (填“浓氨水”“浓盐酸”或“浓硫酸”)的试剂瓶,将瓶口靠近“葡萄”,“葡萄”最终变为蓝色。
能力提升全练
6.【课标新增·化学科学本质】(2023山东济南市中一模,8,★★☆)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该反应的实质是Na+和Cl-结合生成NaCl
7.【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湖北宜昌中考,28,★★☆)为了证明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小文同学做了下图四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甲实验中,溶液仍为无色
B.乙实验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C.丙实验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丁实验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8.(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35,★★★)在三颈烧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然后将三颈烧瓶与盛有盐酸、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密封连接(如图1)。检验气密性后,在t0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t2时快速注入第二种溶液,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t0时注入的溶液是盐酸
B.t1前压强减小对应的反应示意图如图3所示
C.t1~t2期间压强不变且大于0可证明收集的CO2气体不纯
D.t2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NaOH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9.【数字化实验】(2023江苏常州模拟,2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pH传感器监测溶液pH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分别是反应装置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1)向锥形瓶中缓慢滴入稀盐酸,能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位于图2曲线的    (填“m”“n”或“f”)点,f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3)下列说法是同学们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变小直至为0
B.实验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的目的是吸收热量
C.实验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直在不断增大
素养探究全练
10.【学科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2023内蒙古包头二模)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图1所示的实验。
观察到试管①、③中都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其中试管①中的现象是              ,而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是否发生了反应
【实验探究一】化学兴趣小组取少量实验后试管②中的溶液,分别放入a、b两支试管中。
(1)向试管a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          ,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2)向试管b中加入某物质,也可验证稀硫酸与NaOH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物质是    (填字母)。
A.Cu(OH)2
B.FeCl3溶液
C.Na2CO3溶液
【实验探究二】借助其他“可视化”现象判断。实验如图2所示,其中无水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CH3COOH CH3COONa+H2O,硅胶为蓝色,吸水后变为红色。
(3)能证明中和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
(4)实验过程中发现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下降,右端的红墨水液面升高,其原因是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B “HCl+KOH KCl+H2O”中,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2.A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随着NaOH溶液的滴加,锥形瓶内溶液中Na+的数目不断增加,A正确;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红色时,显碱性,溶液pH大于7,B错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温度会逐渐降低至室温,C错误;滴加结束后,氢氧化钠过量,取少量溶液蒸干,所得白色固体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D错误。
3.(1)硫酸 (2)NaOH、Na2SO4 (3)S
解析 (1)由图B可知,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小到等于7最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说明题述实验是把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2)b点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Na2SO4。(3)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甲是钠离子,乙是硫酸根离子。
4.A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生石灰氧化钙属于氧化物,该事例与中和反应无关。故选A。
5.(1)食醋 (2)3HCl+Al(OH)3 AlCl3+3H2O (3)红 浓氨水
解析 (2)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3)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浓氨水呈碱性,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中和盐酸,且氨水显碱性,能使石蕊变蓝。
能力提升全练
6.B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开始时,溶液呈碱性,随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碱性越来越弱,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A错误;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故B正确;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故C错误;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D错误。
7.B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无法说明有反应物消失,也无法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故选B。
8.C 由题图2可知,装置内压强先稍升高,然后迅速下降,保持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高,说明在t0时注入了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装置内压强减小,t2时注入了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压强又迅速升高。t0时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A错误;t1前压强减小对应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图3生成物中还应有1个水分子,B错误;t1~t2期间压强不变且大于0,说明装置内还有未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存在,即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C正确;t2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产生,压强增大,D错误。
9.(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Cl+NaOH NaCl+H2O (2)n NaCl、HCl (3)A
解析 (1)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向锥形瓶中缓慢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7,则溶液的pH位于题图2曲线的n点;f点对应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Cl和HCl。(3)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被消耗,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变小直至为0,A正确;实验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的目的是使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并及时散热,B错误;实验过程中,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开始变小,C错误。
素养探究全练
10.蓝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1)无明显现象 (2)B (3)甲、乙中硅胶不变色,丙中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4)反应放出热量,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U形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
解析 试管①中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观察到蓝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1)试管②中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钠,溶液显酸性,向a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2)验证稀硫酸与NaOH能发生反应,即验证试管b溶液中不存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若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可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选B。(4)中和反应放出热量,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使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下降,右端的红墨水液面升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