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内容,理解写作思路;
2.比读文本,明确说明方法;
3.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梦回繁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要关注它的什么呢 (阅读提示)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阅读提示”,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预设:
主要内容、学习方法、探究之处……
二、梳理内容,知写作思路
1.从“阅读提示”中,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说明了关于《清明上河图》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集体指正。
预设:
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众多人物,复杂场景,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你觉得还有哪些内容“阅读提示”中没有涉及?
学生自由回答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创作动机、近郊自然风光……
3. 作者介绍了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诸多内容,那他是如何巧妙地把这些内容组织在一起的呢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集体交流。
教师明确:
就全文来说,作者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是逻辑顺序。
就《清明上河图》的主体内容来说,“画面开卷处”“ 画面中段” “后段”三个词语即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
三、找关键句,知说明方法
1.“阅读提示”中还教给了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呢?(抓住关键语句。)什么是关键语句呢?
关键语句就是指能揭示文章的主旨、集中体现段落及文章的中心、划分段落及文章层次的句子。
2.请大家再读课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句。
学生小组内交流,集体总结明确:
第一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创作背景)
第二段: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创作动机)
第三段: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画作情况)
第四段: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画作内容)
第五段:《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
3.读勾画的语句,和课文进行比较,未勾画的部分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集体评价。
预设:
未勾画的部分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引用、打比方、摹状貌等,把《清明上河图》说明得更具体、直观、形象。
4.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说明方法?请举一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列数字:说明画作尺寸时,运用准确数字;说明所画人数时,因为人数不确定,所以用约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引用:引用文献来说明画家生平和画面内容的写实性,既准确也有权威性。
打比方:《清明上河图》没有直接呈现在大家眼前,文章插图也只是其中一部分,不太容易解说。“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 柔板逐渐进入快板 、紧板,转而进入尾声” 一句运用比喻将专业性很强的内容解说的通俗可感。
摹状貌:《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以真实细腻著称的风俗画,想要将其画面内容说明清楚,就必须进行细致的描写,化静为动,将画面转化为一个个生活场景,所以作者着力描摹画面的整体和细节。小结: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要使用不同的说明方法,就其根本而言,在于合适、恰当。
四、品味语言,知语言特色
1.“阅读提示”告诉我们,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四字词语。请细读第四段,圈画四字词语。
学生读第四段,圈画四字词语,同桌交流。
2.请模仿示例,任意选择 “画面中段”“后段”其中一处,改写为四字词语的句式。
示例:
近郊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乡人,驱赶驮队。大道岔道,众多仆从,簇拥轿乘,踏青扫墓,权贵归来。近处小路,骑驴而行,跋涉行旅。树木新芽,调节画面,北国早春,气息盎然。
学生小组集体讨论完成,全班交流。
3.比读课文和改写后的内容,说说大量运用四字词语,妙在哪里。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正。
预设:
将画面的整体和细节描摹的准确而细致;语言含蓄典雅、富有文化意蕴;契合《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五、巩固拓展
1.作者运用严谨的说明思路、准确的说明方法、典雅的说明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为什么要以《梦回繁华》为题呢?
(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2.《清明上河图》的繁华背后,还有那些深意呢?请大家课外阅读“阅读提示”中推荐的《<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解读<清明上河图>》《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等书,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