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昆明的雨 教案
教学目标
1.总结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语言。
2.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重点)
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并不陌生,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就学过《春》《雨的四季》等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并且能够较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能有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但是汪曾祺的文字需要拥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用经岁月沉淀后的淡然欣赏才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审美情怀。所以,如何让同学们沉浸在文本之中,入情入境品味文字的“淡”和“美”,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才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收到一封邀请函,邀请同学们参加《去有诗的地方》第二期节目——“我是诗人汪曾祺”诗歌创作活动,请同学们从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中寻找创作诗歌的素材并完成诗歌创作。
邀请函内容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诚邀你们参加《去有诗的地方》第二期节目——“我是诗人汪曾祺”,进行诗歌创作。
《去有诗的地方》节目组
2023年10月18日
二、想念昆明雨——初读文章明确写诗情感
1.请同学们从文章首尾处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作者如此想念昆明的雨,跳读文章,从4、5 段中圈画出能够体现昆明雨季的特点的词语。
明确:雨季长;不使人厌烦;下下停停,但不使人气闷;气压不低,很舒服;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昆明的雨“明亮、丰满”,滋养了哪些景、物、人?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后的【阅读提示】速读文章6-10段,圈出关键内容。
正是因为有雨的明亮丰满,所以才会有 (悬空倒挂着的肥大的仙人掌)(使用此句式填写)
明确:
雨中倒挂着能开花的仙人掌;随处可见的菌子;大,黑红,火炭般的杨梅;卖杨梅的苗族女孩;清香四溢的缅桂花;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
4.作者为何对昆明的景、物、人如此熟悉,如数家珍,让我们结合背景资料解开疑惑。
背景资料: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景、事、人联系起来的?
明确:他在昆明学习,接受教育,生活工作,也在这里遇见了自己的爱情,对昆明感情的深厚可想而知。“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对昆明的情感言不尽,以生活小事回忆之。(出示“材料小,情思深”)这些景、物、人正是作者曾经在昆明生活的点点滴滴,作者于寻常小事中流露真情,表达了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出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作者用情感将这些景、物、人串联,这正是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6.作者对昆明的思念如此之深,让我们化“思”为“诗”,将作者对雨中景、物、人的想念写入这首小诗中。
我想念,雨中倒挂着能开花的仙人掌
我想念,________________的菌子
我想念,______________的杨梅
我想念,______________的苗族女孩
我想念,_____________的缅桂花
我想念,____________的房东母女
我想念,_____________的小酌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想念,久违的故乡
三、感受雨中美——品读语言,从文章寻找作诗素材
作者曾经说过,他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本篇散文就充满了作者对昆明的美好回忆,我们一起来感受“美”。
(一)滋味之美
1.作者在他的很多散文当中都有对美食的描写,他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作家中的美食家,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探讨,聚焦文章第7、8两段,找出令作者回味无穷、魂牵梦萦的美食。
(1)牛肝菌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明确:这里使用了逗号,停顿时间比顿号更长,一字一停顿,突出了牛肝菌味道好,吃时的满足感跃然纸上,体现了作者对牛肝菌的喜爱之情。(生品读)
(2)干巴菌
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明确:这两句话前如果让大家加上语气词,大家会怎么加?
第一句:咦,这种东西也能吃?!(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怀疑)
第二句:哇,这东西这么好吃?!(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惊叹)
(3)杨梅
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明确:除却巫山不是云,吃过昆明的杨梅,就再也看不上别处的杨梅了。(重读“都”)
(二)风俗之美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 ——第六段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第一段
明确:这段文字写出了昆明人家用仙人掌辟邪的习俗和猪羊望“掌”兴叹的样子,突出仙人掌在昆明的独特用途,看是寻常,却体现了昆明人对生活的祈愿和智慧,让人动情。(风俗之美)
(三)人情之美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9)
明确:这满满的缅桂花是房东的热情友善,是对一个异乡学子的关怀和怜惜,是对知识的怜惜和偏爱,是艰苦生活里的精神慰藉,是昆明人的淳朴厚道之情,怎不令人怀念和赞叹,使人感激感叹。
(四)氛围之美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10)
明确:木香爬满架子,严严匝 匝,茂盛饱满,这是岁月静好,诗情画意,是昆明雨的景物美、氛围美。
四、写雨抒深情——深入文章,知人论世
1.本文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散文,其中的人情、景物、氛围、滋味之美相信大家已经充分领略了。但是作者在昆明的生活全都是美好的吗?请同学们看链接资料。
资料一:
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时期穿了一件一个亲戚送给他的灰色长夹袍,式样早就过时,领子很高,袖子很窄……
化学教授曾昭抡。他穿了一双空前绝后鞋——露着脚趾,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拖着……
教授们尚且如此窘迫,学生们更是日子艰难,经常四个菜,八个人吃两顿。
那时候在昆明,敌人经常开着飞机来进行空袭。
明确:在战火纷飞的时期,生活、读书条件艰苦。
资料二:
汪曾祺用《跑警报》一文诙谐地记录:
课程上到一半,警报突响,师生们倾巢而出,躲避敌机轰炸也是常有的事情。
大家“跑”得各有风采,更为神奇的是居然还有人把生死置之度外,连“跑”都不想“跑”。其中一个叫“洗头罗”,联大条件简陋,平时想要洗个头都是麻烦事,但警报一响,其他同学都跑了,这位同学就趁机留下来痛痛快快地洗头。
明确:苦中作乐,乐观豁达。
资料三:
“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简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
明确:“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当年敌人的侵略下学生与教授在后方过着艰难的日子,可是民族精神依旧兴旺,而士气更因炮火洗礼而变得刚毅。风雨苦难,往往成为强者的土壤。这正是体现了他们“刚毅坚卓”的校训。
五、做动情之人——课堂练笔,创作诗歌
师:生活条件艰苦的年代,作者依然感受到了菌子的美味;战火纷飞的岁月,作者依然被浓浓的人情味感动。这样的昆明作者如何不热爱呢?情到浓时写下来,让我们化身汪曾祺,将深情写入诗中。
示例:
我想念昆明的雨
想念那昆明的雨季
雨季里藏着昆明
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六、课后作业,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汨罗的风土人情,仿照课上写的小诗,创作一首《汨罗的______》小诗,表现你对家乡的喜爱。
七、课堂小结,课外推荐
课后同学们可以观看相关电影《无问东西》,读一读《汪曾祺散文集》。愿我们也如汪老一样,以从容随性的态度、乐观顽强的精神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