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苏州园林 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本文的思路。
2、细读文本,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说明语言。
3、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练、生动传神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常言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如一幅古朴优美、自然典雅的水墨画,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借助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这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美的奥秘之门”。
【自主学习】
(一)字词积累我收获
轩榭(xuānxiè) 池沼(zhǎo) 邱壑(hè)
模(mú)样 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
蔷薇(qiáng ) 斟酌(zhēn zhuó)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胸中有丘壑: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
重峦叠嶂:连绵的山。
珠光宝气:形容闪耀着光彩。
(二)知识链接我知道
1.作者及写作背景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曾在小学任教达十年之久。以后,在中学、大学教书,还担任过编辑。“五四 ”前夕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颇受文坛好评。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语言精练,被赞为“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代表作有《夜》《多收了三五斗》,童话作品《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本文是作者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 ”。最初是以 “拙政诸园寄深眷 ——谈苏州园林”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在这篇课文被删节的开头部分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美的奥秘之门”。
2.苏州园林:
是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起始于春秋时期,到清末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3.说明文文体知识——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列数字(准确具体)、打比方(生动形象)、作比较(突出强调)。举例子(具体有力)、摹状貌(生动具体)、引资料(更有说服力或更富诗情画意)、下定义(科学本质概括)、分类别(条理清晰)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合作探究,找出苏州园林的特点。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它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画出每段的中心句,即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
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的这些特点,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和结构
师: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文章的思路。
1、文章第3、4、5、6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从布局到配合;映衬到层次,这样的顺序符合游览者观察的顺序,由浅入深,由大到小。
2、文章第7、8、9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而7、8、9段的内容是按照游览者的顺序写作的。3、文章的7、8、9段能否调到第3段之前?
文章的第2段跟3、4、5、6段衔接紧密,是总分关系。
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结构文章时,不是随心所欲安排段落,而是从游览者的角度出发,按观察顺序一一写来,这显示出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同学们,通过“层层深入”的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到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时是紧紧围绕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特征,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文章总括苏州园林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是总分的结构。
三、辨析说明方法
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说明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
作者在描绘苏州园林的美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在书上圈点勾画出来,并用“这句话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的句式分析作用。(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三步法:1、指出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效果 3、概说对象特征。)
要求:(1)在书上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存同析异。 以第五段的说明方法为例: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第一处划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着眼在画意”,表现了苏州园林的特有风格。
第二处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了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突出其图画没的特征。
四、品味说明语言
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本文综合运用说明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的典范。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叶圣陶先生去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吧。
1、如果把下面加粗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1)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2)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3)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运用表示范围、程度、数量的限制性词语,使表达更准确。
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尽管猛一看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只是避免了一览无余,使游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因为透过漏窗和廊子可以看见远处的景色,若隐若现,更增加了观赏者的兴致。
这些词语的特点:准确简练而内涵丰富。 3、说明语言——生动
请从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角度,找出生动的句子,并用“我喜欢的句子是,它美在。”的句式与组内同学交流。
提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例如“高低屈曲”,就勾勒出石岸的高低起伏曲折回环的走式,“玲珑”则表现了湖石小巧秀美的特点,说明苏州园林不仅有自然美,还有艺术美。另外像“俯仰生姿”、“盘曲嶙峋”、“珠光宝气”等词语,写出了苏州园林的树木偃仰交错、高低生情的动态美,花木不加修饰的个性美,
既富有表现力又雍容典雅,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恰当的动词和量词,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如“栽几丛书带草。”动词是“栽”,量词是“几丛”,很符合书带草袅袅婷婷的特征,给人一种动态美。“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蔓延”和“墙上” 搭配,写出了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蓬蓬勃勃的生长态势。“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的“补”,化 单调为多彩,化静默为生动,使人想到白色的墙壁旁,竹影婆娑,蕉叶摇曳。量词“几竿”、“几棵”,也很符合事物的特点,同时与前面的“几丛”相应成趣,突出了苏州园林的角落美的特征。
同学们,《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可以说既准确又生动,既严谨又优美。借用叶圣陶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述,我们可以说《苏州园林》是说明文的——标本,谁如果要学习说明文,《苏州园林》就不可以错过!
五、【课堂检测】
我是小作者——写写我们的学校 我们学校被评为郑州市“最美校园”,请你运用总分的说明结构,按照逻辑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200字左右。
六、拓展延伸我提升:——中国园林的审美
同学们,学完《苏州园林》,你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你能说说中国园林的审美追求吗?
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排是否合理自然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感受
海德格尔: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七、布置作业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李金宇《中国古典园林的背后-历史、艺术和审美》陈从周《园日涉以成趣》梁衡《晋祠》
2.运用本课学习的说明文知识,写一写你生活的小区或街道,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