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什么是核酸?
1.元素组成:C、H、O、N、P
2.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3.分析下图找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异同。
A
A
腺嘌呤
腺嘌呤
G
G
鸟嘌呤
鸟嘌呤
C
C
胞嘧啶
胞嘧啶
T
U
胸腺嘧啶
尿嘧啶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①相同点:
②不同点:
都含有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五碳糖不同,DNA有特殊含氮碱基胸腺嘧啶 T
RNA有特殊含氮碱基尿嘧啶U
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1、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
核糖核苷酸
(一)RNA分子的结构
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
尿嘧啶(U)
核糖
含氮碱基
磷酸
核糖核苷酸
一分子核糖
一分子含N碱基
一分子磷酸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
脱氧核苷酸
(二)DNA的分子结构
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
胸腺嘧啶(T)
脱氧
核糖
含氮碱基
磷酸
脱氧核苷酸
一分子脱氧核糖
一分子含N碱基
一分子磷酸
4、功能:
(1)DNA贮藏的遗传信息控制生命活动,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2)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是必需的。
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细胞中控制其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
5、DNA与RNA的结构组成比较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质
6、核酸和蛋白质的比较
比较项目 核酸 蛋白质
元素组成
基本单位
基本单位种类
基本单位的 结合方式
多样性的原因
生理功能
C、H、O、N、P
C、H、O、N,有的含S等
核苷酸
氨基酸
8种
20种
以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多核苷酸链
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连接成肽链
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
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
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催化作用、调节作用、免疫作用、运输作用等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
还原性糖、淀粉、蛋白质
还原性糖: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半乳糖等)
非还原性糖:
(蔗糖、淀粉、纤维素、糖原)
总结:除蔗糖和多糖以外其他都是还原性糖
按是否具有还原性把糖类进行分类
本尼迪特试剂
一、还原糖检测
Cu(OH)2与还原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Cu2O
红黄色(砖红色)沉淀。
1、材料用具:
葡萄糖溶液、梨、或者白萝卜匀浆(研钵研磨获得)
本尼迪特试剂
10ml的量筒
80-100℃热水浴
3、实验现象:
溶液的颜色从蓝色变成红黄色(砖红色)
4、结论:
梨中含有还原性的糖。
2、检测还原糖步骤
取2ml梨匀浆上清液,加入2ml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使样本与本尼迪特试剂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置于热水浴中加热2~3min,与样本上清液比较观察颜色并记录。
本尼迪特试剂
振荡
二、淀粉检测
1、材料用具:
马铃薯匀浆或者马铃薯块茎
碘—碘化钾溶液
2、检测淀粉步骤
取2ml马铃薯匀浆上清液,加入5滴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使样本与碘—碘化钾混合均匀,与样本上清液比较观察颜色并记录。
碘-碘化钾
振荡
3、实验现象:
溶液的颜色从棕黄色变成蓝色
4、结论
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蛋清液中有蛋白质
三、蛋白质检测
1、材料用具:
稀释的蛋清液或豆浆
双缩脲试剂A (0.1g/mlNaOH)
双缩脲试剂B (0.01g/mlCuSO4)
2、检测淀粉步骤
取2ml稀释蛋清液的上清液,加入______________,振荡试管,使样本与试剂A混合均匀,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样本上清液比较,与样本上清液比较观察颜色并记录。
3、实验现象:
溶液的颜色从蓝色变成紫色
2ml双缩脲试剂A
5滴双缩脲试剂B
双缩脲试剂在碱性环境下能与肽键反应显紫色
先加A液再加B液
4、结论
实验前:1、为什么要准备花生种子、菜豆种子、蚕豆种子?
2、选用苏丹III染液、50%的酒精的作用是什么?
3、 实验步骤包括哪些?
实验中:4、如何切片?
5、如何染色?
6、 静置2~3min的目的是什么?
7、为什么要洗去浮色?
8、 制片时,滴清水的目的是什么?
四、油脂检测
自主阅读P9“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思考以下问题
油脂的鉴定
苏丹Ⅲ染液
去浮色
乙醇
3、观察:在低倍物镜下寻找到已染色的材料,然后用 观察。
4、结果及结论:圆形小颗粒呈 ,说明组织样中有油脂存在。
显微镜
橙黄色
原理:油脂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光学数码显微镜结构
1、目镜
2、物镜转换器
3、物镜
4、粗准焦螺旋
5、细准焦螺旋
6、载物台
7、光源
8、聚光器
9、推片器
10、标本移动螺旋
11、光圈调整按钮
10
11
检测 试剂 颜色
还原糖
蛋白质
淀粉
油脂
本尼迪特
(水浴加热)
红黄色沉淀
紫色
蓝色
橙黄色
双缩脲试剂
(先加A液,再加B液)
碘—碘化钾
苏丹Ⅲ(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