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2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2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8 17:4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2.2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休斯敦为例
选必二 第二章 第二节
课标要求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学习目标
理解产业转型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结合案例,理解区域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的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结合案例,理解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谈谈你所知道的休斯敦
新课导入
Part 01
广义的产业结构指一个区域内不同产业产值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可以表达为特定时间段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也可以表达为特定时间段内各个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产业结构
传统产业也称传统行业,主要指劳动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如制鞋、制衣服、光学、机械,制造业等行业。
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集约等特点,也是促使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根本途径。
哎呀小小草素材 PPT
传统产业的作用、问题及出路
作 用
问 题
出 路
基于新一轮发展和市场竞争,传统产业只有进行技术改造和整体提升,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市场环境。
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人、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城市化等方面,传统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
技术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具有不可持续性。
(二)产业转型
产业转型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状态或过程。
( 地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规模、组织、技术→变动 )
1.产业转型的含义
(1)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3)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工业内部):
①轻纺工业为主→重化工业为主;
②原材料为主→加工组装为主;
③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2.产业转型的表现
(二)产业转型
(1)产业延伸
——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
3.产业转型的一般路径
——产业延伸的优点:
能够充分运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加强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联系,工作难度较小
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带动石油勘探、开采、炼化产业等原有石油产业链整体效率提升,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是向下延伸价值链,大力发展基本化工原料、有机化工原料等石化产业中下游环节以及配套服务业。
例:克拉玛依市的产业转型属于典型的产业延伸模式。
1955年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发现了中国第一个大型油田;
1956年-1960年,新疆石油管理局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开发;
1960年克拉玛依原油产量占当年全国天然石油产量的39%。
克拉玛依市随油田的开发而兴起,该市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建立了包括炼油、乙烯和下游深加工的石油化工体系,主导产业逐步由单纯的油气开采转变为油气开采和石油化工并重。
(二)产业转型
(2)产业更新
——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传统加工提升为智能制造。
3.产业转型的一般路径
优势: 转型相对彻底
途径: 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是建立替代产业的有效途径
例:法国洛林的产业更新模式。
面对已经完全丧失竞争力的煤炭和铁矿开采业,政府关闭铁矿和煤矿;
1
为促使替代产业的发展,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大量吸收外资;建立企业园圃,培育中小企业;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劳动力转岗就业;
2
发展汽车产业时,洛林首先引进了雷诺汽车公司在此投资建厂,并促进了大量配套企业在当地发展,进而吸引其他的汽车公司在这里建厂;
3
成效:汽车、电子和塑料加工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煤炭和铁矿开采业。
4
(二)产业转型
(3)综合发展
——有的产业转型是多种模式的综合
3.产业转型的一般路径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先产业延伸,再产业更新,后期经济实力强大了,区域功能完善后向综合性方向演化。
大庆转型之路
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油气资源深加工—政策支持—进口俄罗斯油气资源—发展石化产业
例:美国休斯敦的综合发展模式。
1901年休斯敦发现油田后迅速发展为美国石油工业中心;
1
20世纪60年代,休斯敦的石油开采开始滑坡,但由于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休斯敦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而减慢;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精密机械等行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休斯敦的石油工业虽然已经日趋衰退,但整个城市已转变为综合性城市,实现了持续繁荣。
3
特点:初期,城市主导产业逐步由资源型产业转变为以资源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群。之后利用技术创新和创新群的出现所带来的机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替代,逐渐降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实现城市的产业转型。
4
20 世纪初,休斯敦随着当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和通海运河的建成而逐渐兴起,一度被誉为“世界能源之都”。60 年代初,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载人航天飞行中心落户于此,休斯敦成为美国载人航天飞机研发基地和控制中枢。目前,休斯敦是美国南方最大城市、重要海港,墨西哥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
1. 分析休斯敦的区位特征。
2. 休斯敦建立载人航天飞行中心,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南邻墨西哥湾,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2.吸引众多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业在此集聚,促进区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课堂探究
包括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等方面。
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看,比较优势的变化、政策的引导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个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则其多为资源开发型产业结构,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作为工业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或先决条件,自然资源禀赋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转型过程的初、中期阶段起着重要作用。
不断开拓新的生产技术和形成新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推动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
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源发生转移
(二)产业转型
4.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
在增加税收、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城镇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推进城镇化建设等
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改善生活等
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产业转型意义
良性循环
(二)产业转型
5.产业转型的意义
第二节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
2
1
休斯顿的产业转型
02
(1)位置:休斯敦现为美国第四大城市,位于得克萨斯州东南部,距墨西哥湾80千米。
(2)区位条件:
①地形:墨西哥湾平原;
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③水源:临近河流,水资源丰富;
④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矿产资源;
⑤交通:休斯敦靠近加尔维斯顿市,19世纪后期,休斯敦是得克萨斯州的陆运枢纽,加尔维斯顿是该州的水运枢纽。
⑥产业:支柱产业是农牧业(19世纪以前)。
(一)休斯敦的概况
活 动
1.说一说休斯敦发展农牧业的优势条件。
2.分析对休斯敦农牧业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
有哪些,并探究其形成原因。
问题:1.说一说休斯敦发展农牧业的优势条件。
答案:
位于墨西哥湾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好;农牧产品丰富,交通便利等。
问题:2.分析对休斯敦农牧业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并探究其形成原因.
南邻广阔的(亚)热带海面,夏秋季容易遭受飓风的侵袭,以及由此产生的洪涝等次生灾害;冬春季容易遭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侵袭,造成低温冻害。
(二)休斯顿发展历程
1901年
1930年
20世纪70年代
休斯敦石油
钻探成功
第一次
经济发展高潮
吸引与石油
有关的生产生活
服务业和制造业
休斯敦东部
再次发现大油田
第二次
经济发展高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
来了第三次发展高潮
世界石油价格暴涨
休斯敦石油、
石化工业进入全盛期
世界能源之都
发展之初
经济支柱是农牧
业,棉花是当地
主要的经济作物,直到19世纪末,还是木材与棉花
集散地
阅读教材51-52页思考:从时间、具体事件概括休斯敦19世纪后的经济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得克萨斯州石油工业迅速发展,总长度达6000多千米的输油管将休斯敦与数百个油田连为一体。与此同时,采油工业带动了下游的炼油工业,1940年前后墨西哥湾一带的炼油能力占到全美1/3左右。在联邦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休斯敦的石化工业猛然崛起,航空燃油、人造橡胶、轮胎、炸药等部门形成较大规模。联邦政府投资修建了两条重要的输油管道,将得克萨斯州的石油运往东海岸。得益于石油、石化工业的强劲支撑,休斯敦的交通运输、钢铁、机械、建筑等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材 料】
20世纪30年代,石油工业迅速发展
采油工业带动了炼油工业
石化工业崛起,航空燃油、人造橡胶、轮胎、炸药等部门形成较大规模
石油、石化工业的强劲支撑,交通运输、钢铁、机械、建筑等行业蓬勃发展
活 动
19世纪后期,休斯敦是得克萨斯州的陆运枢纽,加尔维斯顿是该州的水运枢纽。1900年9月的飓风及海啸,摧毁了加尔维斯顿的港口。恰在1901年,休斯敦发现石油,经过多方努力,在休斯敦与墨西哥湾之间开凿了深水运河,把休斯敦与相距80千米的墨西哥湾联系起来。随后,又在休斯敦修建了一系列人工港,使得长期困扰休斯敦的海运问题迎刃而解。
休斯敦更靠近内陆,受飓风、风暴潮的影响较小,航运更为安全。
优势
01
连接休斯敦与墨西哥湾的天然河道深度较浅,不利于大型船舶航行,需将航道加深拓宽,建港成本高。
劣势
02
与加尔维斯顿相比,休斯敦修建港口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
活 动
19世纪后期,休斯敦是得克萨斯州的陆运枢纽,加尔维斯顿是该州的水运枢纽。1900年9月的飓风及海啸,摧毁了加尔维斯顿的港口。恰在1901年,休斯敦发现石油,经过多方努力,在休斯敦与墨西哥湾之间开凿了深水运河,把休斯敦与相距80千米的墨西哥湾联系起来。随后,又在休斯敦修建了一系列人工港,使得长期困扰休斯敦的海运问题迎刃而解。
2.运河和港口的修建,对休斯敦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3.推测休斯敦石油工业布局的特点,说出你的理由。
2.使休斯敦从内陆城市转变为港口城市,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货物吞吐量,促进休斯敦经济的快速发展。
3.多布局在港口附近及航道沿线,便于石化产品的运输。
(三)休斯敦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
严重依赖石油经济,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弊端
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曾经的石油小镇成了废村
由于世界油价暴跌和石化行业萧条,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科技人才外流。
大量失业人员
20世纪70年代,休斯敦曾表现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势头,但石油巨头更醉心于高额石油利润,石油工业产值占比长期居高不下。随着石油危机的来临,得克萨斯州经济陷入困境。若世界油价每桶下降1美元,意味着得克萨斯州经济损失30亿美元。这场危机使休斯敦经济结构上的缺陷充分暴露出来。
1.为什么一些企业在高利润发展时期不愿意拓展产业链或者使用新技术?
拓展产业链或使用新技术在短时期内往往会提高运营成本,减少企业获取高额利润。
2.简析休斯敦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工业的弊病。
当石油及石化产品价格暴跌时,收入就会严重萎缩,导致石油及石化产业部门大量金业倒闭、工人失业、人才外流,制约经济发展。
(四)休斯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充分利用优越的资源和区位条件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
政府资助,发展高科技产业
大力发展高层次服务业
促使石油产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发展
休斯顿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
思考:阅读教材54—56页内容,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休斯顿产业转型的一般路径。
(四)休斯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四)休斯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休斯顿既是美国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中心、航天中心和医疗中心,也是美国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被称为“全球城市”。
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休斯敦把握机遇,彰显优势,注重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使休斯敦由石油资源型城市转变为综合性大城市,实现了结构优化和绿色转型。
(四)休斯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途径 表现
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延伸) 拓展石油产业链,带动机械、电子、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发展
发展替代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产业更新) 大力发展航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促进经济多元化
发展高科技产业(技术突破) 发展航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
大力发展高层次服务业(综合发展) 大力发展航天中心和医药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休斯敦实现产业转型,主要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即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和市场条件。休斯敦石化工业向海外转移,多采取与所在国合资的方式,尽量多使用所在国的廉价原料。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量相关产业集群;切实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高科技研发和人力资源培训等等。
(1)说明休斯敦产业转型的优势条件。
利用所在国的廉价资源,降低成本,同时在转移过程中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获取项目股份,提高利润;减少对石化产业的过度依赖,降低经济风险等。
(2)休斯敦石化工业为什么要向海外转移
休斯敦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带来的启示
针对五大湖区的状况,美、加两国采取了许多振兴举措,推动企业重组再造,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引导城市整体创新。芝加哥成为全美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布法罗成为生物信息及人类基因研究中心,旅游、咨询、健康等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1)说出五大湖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
(2)五大湖区是北美传统的老工业区,其衰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供应方便;煤炭、铁矿及水资源丰富:廉价的水路运输:城市众多,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等。
部分传统工业从五大湖区转移至新兴工业区(国),当地工业空心化:面临新兴工业区(国)的竞争压力;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针对五大湖区的状况,美、加两国采取了许多振兴举措,推动企业重组再造,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引导城市整体创新。芝加哥成为全美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布法罗成为生物信息及人类基因研究中心,旅游、咨询、健康等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3)分析底特律产业转型的优势与劣势,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达,汽车工业基础好,有资源禀赋优势等。
劣势:严重依赖汽车产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创新不足,技术竞争力下降;人口大量外迁,高素质人力资源不足等。
实施路径:对汽车产业进行重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吸引高科技和创新人才,加强技术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多元化发展等。
——产业结构优化:
⑴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
⑵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
⑶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业。
辨析“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区别
概念辨析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知识拓展: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大致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变化过程。
传统农业
加工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业
当地农业生产经营特色:桑基鱼塘;
发展变化:传统的桑基鱼塘逐渐变成了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等
知识拓展: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大致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变化过程。
传统农业
加工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改革开放政策之
利用沿海、毗邻港澳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通过外引内联
吸引了香港大量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玩具、制鞋等传统加工业大量涌现
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
知识拓展: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大致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变化过程。
传统农业
加工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后
政策优势不明显
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以劳动密集型为的的产业不能支撑该地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产业升级
区位、人才政策等优势
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